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乡村的太平清醮活动复兴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乡村头面人物组织、民间道士主演的太平清醮活动有相当复杂醮仪。清醮活动兴盛于赣西北乡村,迎合了改革开放后民众的较普遍的求富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填充了乡村民众集体文化活动的空白。作为乡村民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道士往往通过包括清醮在内的各种醮事活动,传承着乡村民俗与文化。当然,我们在分析清醮民俗活动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对其所包含的封建迷信内容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间乡村社会乞福消灾仪式的一种,古老的安龙补土醮曾于上世纪末一度复苏于赣西广大范围内的乡村农村,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带有家族性特点的集体娱乐活动。安龙补土醮就其本质来说,是对土地龙神的安抚,以解决屋场因龙脉轻而带来的种种不顺。仪式相对简单的安龙补土醮有着鲜明的特色,即其法事集中围绕对守宅之土地神龙的安抚,土地龙神成为整个醮事神祗系统的中心。带有万物有灵信仰遗存的安龙补土醮仪式折射出了脆弱农业经济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与对家庭、家族生活的倚重。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间乡村社会乞福消灾仪式的一种,古老的安龙补土醮曾于上世纪末一度复苏于赣西广大范围内的乡村农村,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带有家族性特点的集体娱乐活动.安龙补土醮就其本质来说,是对土地龙神的安抚,以解决屋场因龙脉轻而带来的种种不顺.仪式相对简单的安龙补土醮有着鲜明的特色,即其法事集中围绕对守宅之土地神龙的安抚,土地龙神成为整个醮事神祗系统的中心.带有万物有灵信仰遗存的安龙补土醮仪式折射出了脆弱农业经济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与对家庭、家族生活的倚重.  相似文献   

4.
明中叶闽西进入了宗族社会,此时的民间戏剧也开始兴盛起来,民间戏剧与宗族社会呈现出同构性关系.主要剧种汉剧和木偶戏在组织结构、传承方式、戏剧程式、演艺方式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族色彩.民间戏剧发挥着宗教祭祀功能、政治教化功能和经济整合功能.闽西地方戏剧与社会经济变迁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雷州半岛传统婚俗雷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俗雷歌是反映粤西雷州半岛传统婚俗的一面镜子,它描绘了雷州各种不同的传统婚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婚嫁仪节:在婚姻形态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约束和两情相悦、自由浪漫的恋爱婚姻并存;在婚嫁仪节上,既闪现着儒家礼仪的厚重,又极具地方乡土特色,体现了雷州普遍性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贵池的傩戏等地方仪式为田野调查对象,通过对地方社会的节庆、仪式活动的历史考察和实地调查,论述了传统社会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时间和空间制度,以及民间的仪式活动在对地方时空制度的塑造中怎样发挥不可替代的象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仪式进行整体观的研究,不仅要关注仪式文本,而且要重点分析仪式所面临的社会情景及其意义表达,甚至还应该对仪式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花街节仪式就是在当时社会情景下的一个集多重意义的民间仪式,它完整地体现出了仪式所具有的模糊性、虚实性、简约性、矛盾性等特点,充分彰显出仪式二元对立、模棱两可、和谐冲突的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曾娜妮 《科技资讯》2011,(3):185-185
民间丧葬仪式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将经文配上曲调演唱,称为"韵子"或"韵腔"。器乐部分常用于仪式的开头、结尾、唱曲过门等场合,以打击、吹管乐器笛子和箫为主。是丧仪音乐的主体。丧仪有着极为繁复的科范仪式,且不同的科范仪式,程式亦不相同。各类仪式中的音乐,情绪变化多端,单靠经文诵唱的表现力远远不够,诸多法器演奏出的鸣响,不仅使诵唱者的表演更加有声有色,而且在衬托醮坛气氛、表述仪式情节中,起着更直接的作用。所以说,器乐部分在丧仪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仪式不可缺少的演法器具。乐师们操办仪式时,为显示法力而使用的各种器具统称法器。法器平时陈列于班主的法器架上,表演时乐师们使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在高校教学中尝试加入山西民间音乐的内容,既利于山西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利于为各地方民间音乐的保存探求新路,而且在增强地方民间音乐生机与活力的同时,拓展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家庭和祠堂里祭祀祖先是有选择的。祖先因为子孙的成长和增加,面对被新去世的子孙取代、失祀或失去个人性格的危机。因此,祖先可以是善意的、泽惠子孙的,也可以是恶意的、嫉妒子孙的。祖先和子孙之间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香港新界粉岭围彭氏宗族通过太平洪朝、清明和太平清醮等周期性的节日,一方面组织地域社会人群、确认宗族成员身份;另一方面调合地域宗族里的祖先和子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祖先"和"孤魂野鬼"之间,小心翼翼地祭祀拥有集体性格的、既亲近又疏远的"先祖",免使其沦为无祀的游魂野鬼,危害生生不息的子孙。  相似文献   

11.
海村京族人的哈节仪式过程有大量国家符号的植入现象。民间仪式中国家符号的出现,既是国家意识向民间渗透的结果,也体现了民间力量试图征用国家权力来整合族群内外部关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寒山信仰盛行于玉林境内。尤其至清代寒山庙广泛兴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寒山庙为中心的祭祀网络。光绪年间,为报寒山应雨之功,地方官不惜在奏折中否定"三圣传说"以迎合国家礼制,经二次上奏,最终使寒山神荣获敕封,并列入祀典。但有趣的是,"三圣传说"并未因此而中断,民间仍以三圣诞辰为期进行祭祀,而不是按照国家礼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胶北地体与胶莱盆地之间。区内地壳经历了陆核形成,元古代地壳沉降,褶皱回返;古生代-中生代中期地壳固化稳定及中生代后期地壳破裂,胶北地体隆起风化剥蚀,胶南地体沉降接受沉积,在其盆地底部陆相湖泊还原相中形成富金的含炭岩系。燕山晚期为区内主要金成矿期,分别在以胶东群为基体产生的重熔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及下白垩统莱阳群中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健全法制与制定宪法、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政治改良与地方自治三个方面对民初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及其政治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从新的角度对上一世纪之初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精英的思想和时代作一理性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阐述春节习俗改变的现状和内在因素,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情感意义。同时对年味的散淡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中国乡土文明是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聚变的社会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继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风骚比较新论》是一部功力深厚且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专著,作者别具卓越的胆识、丰厚的学养,第一次将《诗经》与《楚辞》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深入比较研究,颇多新见。作者还将学术研究自觉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论析,具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公文本身,教文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真实而具体地记载了当时许多重要事件,可以补正史之不足。它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气息息相关,可以在各个层面上发挥认识价值,作为现代人了解当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可靠的资料佐证,同时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今在这些教文已不能发挥政治功效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审美诠释的方式更多地凸显其文学美学价值,尤其是六朝人狂热的爱美之风,使得即使是公牍文的教文,也无疑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梅文鼎、戴震和焦循对"总弧存弧法"的研究情况.焦循在梅文鼎、戴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将西算的演绎性与传统中算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对西学的研究特点,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梅、戴二人无法解决的三角函数的符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