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111-116
绿色革命试图用农业科技解决全球温饱与发展问题。这场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却受到来自多个学科的批判。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的角度看,绿色革命的全球化忽略了知识生产的空间性。知识的生产依赖于空间实践,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在空间中并穿越空间流通和相互作用;知识的可信性源于拟态工具的建设,空间的表征赋予建设行为以合理性,建成了的工具又是激发公众对知识可能性想象的表征空间;知识的普遍有效性仅在同质性空间中、并经由同质性空间的建构而成立。绿色革命的困境源于,它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推广剥除了空间性的知识产品,而不是进行空间性的知识生产。对这一困境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思考"第二次绿色革命"在当下中国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扩展的解释学和文本的世界 --伊德与解释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德的技术哲学奠基于现象学和解释学的背景之中,他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来分析技术。在解释学问题上。他提出了“物质化的解释学”论题,要求把解释学扩展到非文本的范围内。这一论题在他的“扩展的解释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开。但是伊德所理解的“文本”远离了传统解释学的文本,从“文本”的范畴就可以看出他的扩展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3.
A.伯格曼以提出“装置范式论”的研究纲领闻名于技术哲学界,这一研究纲领有其内在的逻辑演进:技术作为文化力的巨大影响,引起伯格曼对技术的密切关注,成为“装置范式论”的缘起;在前人技术哲学研究基础上,基于现代技术复杂性与丰富性的经验描述,伯格曼把研究的聚焦点放在了技术人工物;基于对技术人工物的考察,他提出“装置范式”的范畴,揭示了现代技术本质结构;并以现代技术之一——信息技术进行了哲学反思,成为“装置范式论”最有影响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国际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关于技术转移深层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论述了技术转移导致化摩擦的原因和机制及其导致化异化的可能性问题。作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对外“技术-化”观,同时实施化变革与技术民族化,这是解决国际技术转移与化摩擦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过程"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一种动态的思维与系统的观念来解读作为“过程”的技术,指出“过程”是一种包含着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同时也包含着人的实践活动的演化。分别从宏观意义上的抽象化技术,中观意义上的“技术集群”概念,以及微观意义上的具体化技术三个层次,探讨了技术在这三个层次上的“过程”性表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四个部分阐述了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编码"这一范畴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厘清了其理论来源,进而阐述了这一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放的世界”思想是尼耳斯.玻尔国际科学合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尼耳斯.玻尔“开放的世界”思想的渊源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深入分析读尼耳斯.玻尔“开放的世界”思想,从而使我们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把握尼耳斯.玻尔“开放的世界”思想的范畴。充分认识“开放的世界”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技术人工物”本质规定性的探讨,历经了“二重性”“三重性”“意向性”和“系统性”等多个阶段。日益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广义的“功能”“意向”或“合目的性”也是技术人工物的本质规定性。霾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地域性。城市霾是一种技术人工物,具体表现为:技术产物作为其主要来源;技术工具和方法作为其监测和检测手段以及分析方法;技术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以及技术进步作为治理城市霾的主要力量。作为技术人工物的城市霾的资本化,是通过与之伴生的空气净化器这类技术人工物来间接实现的。人们对城市霾的“间接消费”反映出其消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掩藏于这种片面性和局限性背后的生态危机和生活方式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并非对立而是分立的关系。分立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现实关系,其突出特征是,在“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二者“各说各话”甚至彼此指责、批判。耦合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可能关系。耦合关系的核心要点是,“决定”(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与“建构”(社会对技术的建构)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统一的。耦合的原则包括客观分析、平等对待、综合运用两种理论,消解彼此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老子建构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并以自然主义反思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发展,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技术思想,这种思想可以称为技术自然主义。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以"道法自然"为作为技术合法性的形上依据,以"大道废"作为对技术异化的批判,以"复归于朴"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性路径,以"小国寡民"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想国。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实质是要以"道"的自然性规范技术的发展,以道驭技,建构技术价值与技术规律相统一的技术发展道路,反对技术的滥用。老子以形而上学的方式为技术发展寻求了理性的发展路径,指明了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终极关怀,在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当代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