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黄淮平原地区的煤田中,矿井井下揭露的地下水矿化度多在2~4g/L,优势离子一般为SO42-,但有些矿井充水地层SO42-含量却很低。SO42-含量低的潘北矿煤系地下水中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地下水在SRB作用下能发生脱硫酸作用。文章以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SRB能利用煤作为碳源,使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脱硫酸作用后矿井水pH值升高,矿化度降低,硬度降低,SO42-、Ca2+及Mg2+质量浓度降低,CO32-和HCO3-质量浓度升高,Cl-、Na+、K+质量浓度不变。  相似文献   

2.
共存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还原)沉淀法消除地浸含铀废水中的放射性U污染,研究了pH值、SO42-和NO3-对混合SRB菌群对地浸废水中U生物沉淀过程的影响.厌氧序批式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U生物沉淀存在显著影响,在pH=6.0时U的沉淀率最高达99.4%,随pH值的降低其U的沉淀率也不断降低.SO42-质量浓度低于4 000 mg/L时对U生物沉淀没有影响,但超过5 000 mg/L时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初始SO42-浓度的上升而加强.NO3-的存在会严重抑制SRB还原沉淀U,只有先彻底去除NO3-才能利用SRB还原沉淀U.因此,寻找分离或驯化培养出嗜酸性SRB菌群以及应用SRB和反硝化细菌(DNB)的混合菌群协同作用对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进行原位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聚营养源SRB固定化交联剂的选择及对含锌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为包埋介质,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含锌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交联剂对成球性能影响、营养源内聚效果、硫酸盐还原效果、锌离子去除率和出水COD(化学需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交联剂为40%(NH4)2S04和2%CaCl2:采用该交联体系制得固定化小球,每克小球内聚33.11mg乳酸钠,硫酸根还原率为53.5%,锌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8%,出水COD低于100mg/L;固定化小球经过4次循环试验,出水锌离子浓度仍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固定化小球还原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来固定硫酸盐还原菌株,分析不同因素对固定化SRB小球还原硫酸盐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B固定化最佳时间是菌株增殖64h;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4%、菌液浓度30%、CaCl2 溶液浓度4%;小球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最佳凝胶化时间为4 h;小球的最佳颗粒粒径为1 mm;最佳环境因素是:温度35℃、pH 6.5~7.0、球液配比量1∶10.不同因素下固定化SRB小球对硫酸盐的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8.76%.  相似文献   

5.
改性活性污泥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改性,利用改性后的厌氧污泥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有机碳源、体系初始pH值、接种污泥质量、起始硫酸根质量浓度、初始ρ(COD)/ρ(SO42-)、亚铁离子及通N2方式等因素对厌氧污泥还原硫酸根能力的影响.间歇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乳酸钠为有机碳源,pH值为7,接种污泥质量为20 g,初始硫酸根质量浓度为3 g/L,ρ(COD)/ρ(SO42-)为1.45,不加亚铁离子及通入N2的条件下,硫酸根的去除率最高;在间歇式试验最优条件进行丰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均大于90%,表明在ρ(COD)/ρ(SO42-)较低的条件下,能快速启动反应器,高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6.
采用以污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硫酸根离子为电子受体、碳毡吸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阴极、碳布为阳极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酸性重金属矿井废水.构建不同的外接电阻(分别为100Ω、1000Ω)MFC系统和开路常规生化处理对比,废水初始pH=4,Zn2+、Cu2+、Cd2+、Pb2+、总Fe初始质量浓度均为20mg/L.结果表明,MFC外接电阻100Ω时,对Zn2+、Cu2+、Cd2+、Pb2+、总Fe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5%、99.68%、99.65%、98.34%、98.99%;COD、SO2-4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83.4和23.9mg·L-1·d-1,比开路常规生化处理分别提高了15%和181%;同时pH有效提升至中性.表明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对于传统生物法处理酸性矿井废水有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还原菌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 采用蠕动泵滴加, 包埋固定经驯化后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的活性污泥. 以小球强度、传质性能、成球难易为指标定性确定包埋条件. 评价海藻酸钙(CA)法、 PVA法、 PVA混合载体法包埋小球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以Cr(VI)去除率为考核指标, PVA混合载体为最好的包埋方式, 其最优条件是PVA质量浓度为9%、包泥量为1:1, 添加少量的海藻酸钠, SiO2, CaCO3和粉末活性炭(PAC)有利于颗粒球传质与耐用性能的提高. 在连续化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中, 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00 mg/L, SO2-4为500 mg/L, Cr(Ⅵ)为100 mg/L, 水力滞留时间为6 h的条件下, Cr(Ⅵ)的去除率为99.68%, 出水总Cr质量浓度为0.45 mg/L, COD质量浓度为187 mg/L, 同时铬以沉淀的形式与颗粒球分离有利于铬的回收.  相似文献   

8.
在高质量浓度高氯酸盐ClO_4~-(1 500 mg/L)的条件下,驯化得到能够处理高质量浓度ClO_4~-废水的异养厌氧高氯酸盐还原菌群。通过摇床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初始ClO_4~-质量浓度(0~1 500 mg/L)、乙酸钠质量浓度(0~11.83 g/L)、pH(5.55~9.00)、温度(15~40℃)、共存离子SO42-质量浓度(0~26.0 g/L)和NO3-质量浓度(0~3.9 g/L)对高质量浓度ClO_4~-生物还原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大比去除速率qmax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0.89(mg·mg)/h和141.6 mg/L,驯化的高氯酸盐还原菌群具有处理高质量浓度ClO_4~-的潜力;在初始ClO_4~-质量浓度为1 300 mg/L时,乙酸钠的最佳投加量、最适p 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5 g/L,35℃和6.85,常见共存离子SO42-和NO3-都会不同程度的抑制ClO_4~-的还原,且NO3-对ClO_4~-还原的抑制作用远高于SO42-。驯化污泥中,Dechloromonas sp.是ClO_4~-还原微生物的优势种属,占总菌的69.32%。  相似文献   

9.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镍磁黄铁矿硫酸浸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并以稻壳作为吸附载体将其固定在连续上升流厌氧填充床反应器中,处理镍磁黄铁矿硫酸浸出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同时研究不同进样速率下SRB对Ni2+和Fe2+的去除率及出水pH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中Ni2+和Fe2+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90mg/L和110mg/L、进样速率为2 200 mL/(d.L)(水力停留时间630min)、pH为5.6时,出水中Ni2+和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4~1.0 mg/L和0.3 mg/L,去除率(质量分数)在99%以上;单位反应器容积对Ni2+和Fe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18~684 mg/(d·L)和242~396mg/(d·L),且处理效率稳定;出水pH达到7.2,且稳定运行.随着进水速率的增加,Ni2+和Fe2+去除率逐渐降低,当进样速率增大到9 000 mL/(d·L)(水力停留时间130min)时,SRB对Fe2+的去除率在90%左右,而Ni2+的去除效率仅为75%;出水pH仅能达到6.4.  相似文献   

10.
耐铅锌微生物对矿山酸性废水中Zn2+和pb2+吸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于某铅锌矿选矿废水排水沟土壤中的菌株T1为对象,研究重金属离子Zn和Pb初始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菌体浓度等因素对菌株T1吸附矿山酸性废水中Zn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处理效果与经济成本的优化,在Zn2+和pb2+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30 mg/L,溶液pH4.0,菌体质量浓度3g/L,吸附时间6h,温度30℃的条件下,菌体T1对Zn2+和pb2+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79.86%和69.04%,此时吸附量分别为26.62 mg/g和6.9 mg/g.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Zn2+为25~125 mg/L,pb2+为10~50 mg/L),菌株T1吸附Zn2+和pb2+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该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
VFA及pH值变化对UBF退浆废水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VFA及pH值变化对UBF厌氧反应器处理难降解退浆废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656 mg/L、HRT大于9 h时,VFA与pH值逐渐趋于平稳,有沼气生产;保持比较高浓度的碳酸氢盐碱度可以保持厌氧工艺稳态运行,使反应器pH值变化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控制进水COD/SO4 2-≥2、CD浓度小于5.3 g/L,UBF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佳,且进水pH值可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一混凝剂的最佳pH和最佳用量的混凝实验,对四种混凝剂逐级进行复配,并研究了在优选pH和pH不变两种情况下,复配混凝剂对造纸黑液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四种混凝剂的最佳复配比例为: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硫酸铝钾=1∶0.4∶1.4∶1.4(体积比),且优选pH为6.pH=6时,投加用量分别为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硫酸铝钾=0.95 g/L、0.4 g/L、1.35 g/L、0.65 g/L的复配混凝剂溶液,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7.78%和97.74%.当黑液pH不变(即pH=7.8)时,CODcr和色度去除率均不大,说明pH对复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产脂肪酶假丝酵母的筛选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武汉油污样中分离获得一株高产脂肪酶酶的假丝酵母R-2.发酵研究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蛋白胨20g/L,蔗糖10g/L,橄榄油5g/L,(NH4)2SO41g/L,MgSO4.7H2O1g/L,K2HPOR1g/L和吐温-801g/L,最适产酶条件为30℃,初始pH7.0,转速200r/min,培养32h ,最高产酶活力达到1437u/mL,酶作用最适温度40℃,最适pH7.5。  相似文献   

14.
基于Donnan分离原理,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无电压下分离去除水中磷酸盐.结果表明:当原水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0.064 5mmol/L),受体液NaCl浓度为0.1mol/L,给体液流量为5.0mL/min时,磷酸盐的去除率为70.0%.降低给体液初始pH值至3.0,给体液磷酸盐出水浓度远高于给体液初始pH值为5.0~9.0的浓度,去除率仅为43.5%.在所试共存离子(Cl-,HCO3-和SO24-)浓度范围内,其对磷酸盐的分离去除效果影响不大.采用Na2SO4作为受体液时,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大大降低.降低受体液NaCl浓度,对磷酸盐的分离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受体液中磷酸盐的浓度明显降低.给体液流量由2.5mL/min增加至10.0mL/min,磷酸盐的去除率由84.3%下降至61.1%.  相似文献   

15.
在250ml三角烧瓶中进行Zymobacter palmae菌株发酵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生产乙醇的实验。实验先以浓度为20.0g/L、40.0g/L、60.0g/L、80.0g/L的甘露醇进行发酵实验确定出最适培养基组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甘露醇20.0g/L,酵母膏0.5g/L,MgSO4.7H2O 0.1g/L,KH2PO42.0g/L,K2HPO47.0g/L,(NH4)2SO4 1.0g/L,pH值6.0;最佳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28℃,发酵液体积150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乙醇的最大产量为0.429g乙醇/g甘露醇。  相似文献   

16.
用50mmol/LAOT反胶团系统在添加0.1mol/LKCl,pH7.5条件下萃取了猪心糜粗提液(Ⅰ)、pH7.5沉淀杂质蛋白后的提取液的滤液(Ⅱ)、硫酸铵(500g/L)盐析除杂蛋白的清液透析液(Ⅲ)、硫酸矮(50g/L)除杂蛋白的滤液并透析除盐的溶液(Ⅳ)、细胞色素C的三氯乙酸的沉淀物的饱和硫酸铵溶液透析除盐细胞色素C溶液(Ⅴ)中的细胞色素C。用1mol/LKCl、pH13.0的水溶液对萃取有机相中的细胞色素C进行反萃取获得细胞色素C溶液。结果显示,AOT反胶团系统能够将细胞色素C从猪心提取液中萃取到有机相中,并经调节离子强度和pH值又能将细胞色素C从有机相中反萃取到水溶液中。其萃取效率(%)分别为86.9、78.1、63.1、43.1和6。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型的复合型无机固体酸SO42-/ZrO2-MoO3,并把它作为催化剂用于马来酸二丁酯的合成,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固体酸SO42-/ZrO2-MoO3的制备以0.05 mol/L的H2SO4淋洗ZrO2-MoO3固体酸基体,焙烧温度为500℃,催化剂用量以每摩尔酸酐0.5 g为宜,酸酐/醇=1:4,反应时间为4 h,酯化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集约化养猪场冲栏水的达标处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厌氧ABR反应器与好氧-缺氧ICEAS反应器串联工艺处理养猪场冲栏废水,在无外加碱度条件下,由于进水中的碱度不够补偿硝化过程中碱度的消耗,而使ICEAS反应器中的PH降低至5.5左右,严重抑制了硝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导致了NH^+4-N的去除率小于60%,出水中NH^+4-N的浓度为600mg/L左右,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在外加CaCO3(3.9g/L)的条件下,NH^+4-N的浓度为600  相似文献   

19.
水提分离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提法分离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后,考察了螺旋藻细胞破碎液的藻液比、盐离子浓度、pH和环境温度等对藻蓝蛋白分离的影响,并对藻蓝蛋白的耐热性能及耐酸碱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藻液比为5 g/L及50%(NH4)2SO4进行盐析沉淀,提取藻蓝蛋白的收率可达62.4 mg/g藻粉;螺旋藻藻蓝蛋白在常温时保持稳定,在较高温度时稳定性下降;在中性溶液环境时,藻蓝蛋白的稳定性良好,偏酸或偏碱环境均改变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reaction pH when a single kind of PO43is used as phosphorus source to remove NH4 - N in a chemical precipitation process. However, this tedious step could be avoided in experiments that use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phosphate and employ PO43and HPO42as phosphorus sources, pH was controlled by properly changing the proportion of PO43to HPO42-. The influences of pH, material proportion and different addition modes of magnesium on NH4 -N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NH4 -N concentration in influent being 200 mg/L. It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HPO42: PO43was concerned with phosphorus and NH4 -N removal.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ate is definit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H4 -N decreas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HPO42concentration, while the efficiency of phosphorus increased. When increasing PO43concentration, it benefited the removal of NH4 -N, but the remaining phosphorus was hig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H4 -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the initial 200 mg/L to 39.14 mg/L with the remaining PO43at 5.14 mg/L if the ratio of HPO42: PO43remained at 1 :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