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龙门山区甘溪土桥子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在对龙门山甘溪剖面泥盆统土桥子组进行高频旋回类型的识别的基础上,对其三级层序进行了研究。甘溪剖面土桥子组发育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坡和盆地相3种沉积类型,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在沉积演化上交替出现。甘溪土桥子组碳酸盐台地识别出3种类型的高频旋回类型,碳酸盐缓坡有6种类型发育于等斜缓坡,2种类型存在于远端变陡的缓坡中。土桥子组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二者沉积特征相似,均由4个体系域组成。二者在高位体系域存在差异,下部层序由碳酸盐等斜缓坡-台地边缘组成,上部层序发育远端变陡的缓坡。  相似文献   

2.
桂北南丹地区石炭纪斜坡相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桂北南丹地区石炭纪斜坡相地层进行了沉积层序分析,共识别出11个三级层序,其中鹿寨组2个,巴平组3个,南丹组6个,它们均可与黔南独山地区石炭纪台地相所识别的11个三级层序对比。  相似文献   

3.
通过精细划分对比地层、深入分析层序结构、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了保山盆地的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在羊邑组二~三段内识别出了3类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根据划分出的各层序界面将羊邑组二~三段细分为9个中期、31个短期、66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重点讨论了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进一步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格架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进行详细划分,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样式及演化、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对地层进行划分。结果该地层自下而上为S1,S2,S3和S4;S1至S4分别经历了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结论研究区的层序对于生储盖的组合、储层的展布以及储层的储集性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有利储集层为长8和长6油层组。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桂北南丹地区石炭纪斜坡相地层进行了沉积层序分析,共识别出11个三级层序,其中鹿寨组2个,巴平组3个,南丹组6个,它们均可与黔南独山地区石炭纪台地相所识别出的11个三级层序对比.同时探讨了较深水斜坡乃至盆地沉积环境下层序的表现形式,斜坡相层序地层的建立是联系台地相和盆地相沉积层序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对雷四3亚段进行精细层序地层对比,落实层序地层在研究区展布情况,探讨其发育控制因素及与储层发育的关系.雷口坡组可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雷四3亚段发育于第2个Ⅲ级旋回sQ2高水位体系域,进一步可识别出2个Ⅳ级层序和7个Ⅴ级层序.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Ⅴ级层序为单元,对研究区雷四3亚段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层序地层横向具有较好的对比性,XS1井、DS1井、TS1井缺失顶部地层,分析认为与印支期地层剥蚀有关.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层序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及气候影响,Ⅴ级层序以向上变浅的旋回为主,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Ⅴ级层序中上部,易形成优质溶蚀型储层.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珠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油气资源丰富,珠江组作为主要的储集层发育层段,是该区增储上产的主力产层。在充分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地区珠江组各级次层序界面特征,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工区内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界面,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根据三级层序内部不同类型的水进界面进一步细分为21个四级层序。通过井-震对比,建立了工区内珠江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揭示了各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对今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优选时间-地层对比位置,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和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和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作用和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测井地层学及地震地层学,对东海盆地第三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盆地第三系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层序组)和12个三级层序以及若干次一级层序。在三级层序中,Ⅰ型层序7个,Ⅱ型层序5个,平均年限5.3Ma,它们代表12次三级周期海平面变化产物,其中最高海平面期为伊普雷斯晚期,最低海平面期为鲁珀利早期。根据有孔虫带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它们大致可与全球同期海平面旋回相对比。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 ,将层序地层学划分为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定义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天全龙门下泥盆统按岩性特征被分为平驿铺组和甘溪组,从甘溪组中识别出两个腕足化石带:Dicoelostrophiapunctata延限带和Euryspirifer-Rostrospirifer组合带。文章还将其与北川甘溪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龙门山雁门坝泥盆系剖面下中统交界区划分出4个腕足化石带。依据现代终层学原则,将下中统界线确定在甘溪组顶部,以Xenospiriferfongi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此界线与国际界线层型相当。文中提出了在无指定化石带地区确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方法。论证该段剖面沉积环境属泥质浅海陆栩。描述4个腕足动物新种。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混合沉积较为发育。本文通过对龙门山地区北川甘溪剖面养马坝组的野外实测,在混合相和混积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养马坝组层序体系域中的混合沉积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由下部的以泥质为背景的Ⅰ型混积类型和中、上部以砂、灰为背景的Ⅱ型混积类型组成,混积机理包括间断混合、相混合和原地混合,前两种是主要类型。由陆向海依次发育混积滨岸、碎屑混积陆棚沉积和碳酸盐混积陆棚,建立了混积滨岸—混积陆棚沉积模式。养马坝组发育Ⅱ型混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可划分为4种:SMST、TST、EHST和LHST。各体系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沉积现象,但混积沉积机理存在差别:SMST和LHST以间断混合为主,相混合为次,TST和EHST以相混合为主;风暴作用是引起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间断混合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相对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碳酸盐生产速率和气候变化是控制和影响混合沉积的因素。SMST和HST主要受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关,TST则受控于物源供给,气候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体系域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Yangjiaping section is located in Hupingshan Town, Shimen County, Hunan Province. The section has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since 1980. However, The paleoclimate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Xieshuihe Forma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Based on chemical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clastic rocks of the unit, the resulting CIA (the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values of the Xieshuihe Formation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overlying Gucheng Formation (also called the Dongshanfeng Formation). It indicates that the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Xieshuihe Formation and Gucheng Formation underwent the similar degree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before deposition. Therefore, the Xieshnihe Formation was also likely to be deposited under a cold climatic condition, which probably belongs to a part of the record of glaciations.  相似文献   

16.
17.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格架,并探讨层序与礁滩体发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上奥陶统发育5个3级层序,其中塔中地区的良里塔格组3个3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4级层序,塔中的良里塔格组中上部与塔北地区的桑塔木组多为同时异相关系,可见塔中与塔北良里塔格组为一明显的穿时地层单元;塔中良里塔格组共发育5期礁滩体,高频层序对礁滩体发育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对礁滩储层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贵州剑河县巴水崖和镇远县朱砂凯里组剖面中下部都有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产出,说明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分布具有普遍性。两个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和潜在的八郎鸟溜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划分基本一致,可作为潜在的八郎鸟溜中、下寒武统层型剖面的辅助剖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新世鸟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