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古里雅冰芯中钙离子与大气粉尘变化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的研究, 发现陆源的Ca2+离子是可溶气溶胶中的主要阳离子, 可以作为中、低纬干旱区周边山地冰芯中反映大气成分和环境变化的指标. 在古里雅冰芯中, 末次间冰期以来Ca2+离子浓度存在明显的变化, 有两个较强的增高时期和两个较弱的增高时期, 这些变化总体与气候变化相关. 即气候变冷时, Ca2+离子浓度升高; 气候变暖时, Ca2+离子浓度降低. 但Ca2+离子浓度变化并非总是在气候变暖时降低和在气候变冷时升高, 与温度记录在变化相位和幅度上也不完全一致. 大气环流、高原下垫面以及大气湿度的变化可能是除温度以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镧离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离子La3+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相关机理. 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和骨钙素mRNA水平及基质钙化等指标表征MSCs分化程度. 结果显示, La3+抑制培养早、中期MSCs分化, 表现为显著抑制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 下调骨钙素mRNA水平; 但是, La3+对MSCs最终基质钙化无明显影响, 原因为La3+上调Ⅰ型胶原蛋白mRNA水平, 并促进培养晚期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 另外,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La3+作用于MSCs短时间即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 而且MAPK激酶抑制剂PD98059能完全消除La3+对培养中期MSCs ALP活性的抑制作用. 这些结果提示, La3+对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依赖于细胞所处的分化时相. La3+可能通过MAPK信号途径抑制培养早、中期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但对最终的基质钙化成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偏振研究二价金属离子对DNA与组蛋白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颖  王鹏业  窦硕星  谢平  奚绪光 《科学通报》2006,51(23):2719-2723
利用荧光偏振实验我们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Mn2+, Mg2+和Ca2+)对DNA与组蛋白结合的影响. 测量了二价金属离子(Mn2+, Mg2+和Ca2+)存在时, DNA和DNA-组蛋白的荧光偏振度. 结果表明, 组蛋白明显降低DNA分子的荧光偏振度; 二价金属离子显著增加DNA分子的荧光偏振度. 与DNA和组蛋白单独培育时相比较, 当二价金属离子、组蛋白、DNA共同培育时, DNA可与更多的组蛋白结合. Mn2+比其他二价离子(Mg2+和Ca2+)更容易使DNA-组蛋白复合体发生凝聚现象.  相似文献   

4.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也存在于植物体内, 并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一定浓度的ACh可诱导气孔开放. 以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为探针,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Ch调控气孔运动中保卫细胞胞质Ca2+的动态变化. 结果证明, 外加ACh促使保卫细胞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的激活剂毒蕈碱与ACh的作用类似, 也能激活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反之, 毒蕈碱型受体的抑制剂阿托品预处理则抑制ACh诱导的Ca2+增加, 这与动物中mAChR的作用机制类似. 用EGTA螯合胞外Ca2+或用钌红阻断液泡Ca2+的释放, 结果表明ACh诱导的保卫细胞胞质Ca2+增加主要来源于胞内Ca2+库的Ca2+释放. 研究表明, 经过mAChR介导, Ca2+参与保卫细胞响应ACh刺激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5.
徐玉凤  周功克  周露  李一勤  刘进元 《科学通报》2007,52(12):1419-142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Cys)、具有金属结合能力的蛋白质. 采用Northern杂交分析了水稻幼苗中重金属铅离子对10个水稻MT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根中, 除了OsMT-Ⅰ-3b不表达外, 其他9个基因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地受到Pb2+的影响, 其中OsMT-Ⅰ-1a, OsMT-Ⅰ-1b, OsMT-Ⅰ-2c, OsMT-Ⅰ-4a, OsMT-Ⅰ-4bOsMT-Ⅰ-4c的表达大幅度增加, OsMT-Ⅰ- 2aOsMT-Ⅰ-3a的表达有所增加, 而OsMT-Ⅰ-2b的表达则受到了抑制. 相比之下, 地上部分Pb2+只对其中的6个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诱导效应, 对OsMT-Ⅰ-1a, OsMT-Ⅰ-1b, OsMT-Ⅰ-4aOsMT-Ⅰ-4b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 分别把这10个基因在Pb2+敏感的酵母突变体中异源表达, 结果表明, 表达OsMT-Ⅰ基因的酵母细胞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Pb2+的耐受性. 上述结果揭示了Pb2+影响OsMT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水稻幼苗中表达的特征, 以及OsMT-Ⅰs可以增强酵母突变体铅耐受性的描述, 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水稻MT基因家族应答Pb2+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先前我们曾提出, 在已知的CNTF信号传导通路上游可能存在新途径介导其神经保护作用. 运用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活细胞连续照相、活细胞计数、活细胞内游离[Ca2+]测定及gp130免疫组化等方法, 以Glu离子型受体激动剂L-NMDA诱发海马神经元损伤为细胞损伤模型, 用JAK/STATs阻断剂PTPi-2阻断CNTF已知的经典信号传导途径, 观察CNTF非经典信号传导途径的神经保护功能,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 L-NMDA可引起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反应, CNTF可有效抑制L-NMDA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使用PTPi-2阻断已知的CNTF经典信号传导途径中JAK/STATs后, CNTF保护海马神经元抵抗L-NMDA的损伤作用仍然存在. L-NMDA可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迅速升高, CNTF可显著减弱L-NMDA引起的[Ca2+]i升高, 阻断CNTF的经典信号传导途径中JAK/STATs并不影响L-NMDA引起的[Ca2+]i升高, 表明除了已知的经典信号传导通路, CNTF发挥保护海马神经元作用还有其他信号传导途径, 这一途径与胞内[Ca2+]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强 《科学通报》2005,50(23):2601-2606
相对12C束流而言, β缓发粒子衰变放射性9C束流在其Bragg峰区附近深度对细胞的致死效应明显增强, 这已经在我们先前的研究中证实. 9C束流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较12C束流要大1倍以上. 本研究旨在探讨造成这一重要实验现象的生物物理机理. 首先, 建立模型计算了用于实验时产生的9C束流的阻止沉积几率密度分布, 模型考虑了初始束流的动量分布, 束流随贯穿深度增加由核反应导致的离子通量衰减和能量损失岐离等效应. 发现9C束流对细胞致死效应增强的区域出现在入射9C离子的阻止沉积区域. 其次, 以9C束流入射处剂量为1 Gy为例, 根据计算得到的入射9C离子阻止分布几率密度推导了9C束流在不同贯穿深度上的沉积离子密度, 进而得到了不同深度上每细胞内平均沉积9C离子数; 同时, 由相近剂量平均传能线密度(LET)深度上9C和12C束流实验上测得的细胞存活率推导出了9C及12C束流在这些深度上导致的每细胞平均致死事件数. 研究结果表明, 在照射剂量相同时每细胞平均沉积9C离子数与9C及12C束流每细胞平均致死事件数之差竟相吻合. 由此推测, 一个沉积9C离子将造成该细胞死亡. 考虑到由9C衰变而发射低能粒子的性质, 9C离子细胞中沉积可能会在该细胞中造成团簇损伤, 因而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辐射团簇损伤高效细胞致死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梳技术研究金属离子对DNA与组蛋白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分子梳技术研究了一价(Na+, K+)、二价(Mg2+, Ca2+, Mn2+)金属离子对DNA与组蛋白结合的影响. 我们将λ-DNA分子、λ-DNA-组蛋白复合体在疏水表面上进行了拉伸, 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加入金属离子后分子梳的变化. 结果表明: Na+, K+, Mg2+, Ca2+, Mn2+导致DNA分子上的荧光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Na+, K+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NA与组蛋白的结合; Mg2+, Ca2+, Mn2+增强DNA与组蛋白的结合, 并能明显增加DNA与疏水表面的吸附; Mn2+容易导致DNA-组蛋白复合体聚集.  相似文献   

9.
孙虹霞  舒迎花  唐文成  王祺  周强  张古忍 《科学通报》2007,52(12):1413-1418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i2+,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Ni2+在连续3个世代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六龄幼虫、蛹和成虫体内的积累, 并通过单头饲养评价了Ni2+积累对不同世代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与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2+可在六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体内积累, 积累量随幼虫胁迫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也随幼虫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变态后, 蛹和成虫体内的Ni2+显著低于幼虫体内的Ni2+浓度, 过量的Ni2+可随化蛹所蜕皮排出体外. 同时, 不同世代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与成虫羽化率均随Ni2+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天气尺度下丽江季风降水中δ18O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丽江2003年夏季日降水中δ18O资料, 结合日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研究天气尺度下季风降水中δ18O变化. 研究发现, 丽江夏季日降水中δ18O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 而“温度效应”不存在. 季风活跃期和不活跃期的交替出现可能对天气尺度下δ18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 同时季风降水的再循环过程可能对季风末期降水中δ18O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对季风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所特有的“降水量效应”产生严重干扰. 另外, 研究表明丽江夏季天气尺度下δ18O变化主要受大尺度印度低压系统控制. 研究结果对于季风区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效应”以及本区古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艳霞  陈卫  廖宏刚  金兰英  孙世刚 《科学通报》2004,49(14):1363-136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 用乙醇还原氯钯酸制备分散的钯纳米粒子(Pdn). 从分散于电极表面的Pdn出发, 以50 mV·s−1的扫描速度, 在−0.25~1.25 V间循环扫描30 min可以制备团聚体 Pdnag. 固/气和固/液界面透射和反射CO分子探针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指出, 吸附在Pdn上非对称和对称桥位上的桥式吸附态CO(COB)在1964和1905 cm−1给出两个红外吸收谱峰, 但CO吸附在Pdnag上仅在1963 cm−1给出一个方向倒反的异常红外谱峰. 此外, CO谱峰的半峰宽由Pdn上的14 cm−1变为Pdnag上的24 cm−1. Pdn形成团聚体Pdnag后, Pd纳米粒子间相互作用增强, Pdn和Pdnag红外光学性质的显著差别初步归因于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玉堂  文允镒  石磊  马宁 《科学通报》2003,48(23):2461-2465
研究一种新的红细胞源降压因子(EDD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钙超载大鼠(CaO)及Wistar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观察EDDF对S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的影响; 用无机磷法及45Ca2+放射性同位素法分别测定EDDF对CaO大鼠心肌肌浆网(SR) Ca2+-ATPase活性及对CaO大鼠心肌SR Ca2+转运的影响; 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DDF对SHR及CaO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DDF对SHR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EDDF呈剂量依赖性地明显降低MAP, HR和LVdp/dtmax(P < 0.05).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心肌SR Ca2+-ATPase活性, 提高SR对Ca2+的摄取与释放(P < 0.05), 降低心肌组织ERK-1/2磷酸化水平(P < 0.01)和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密切相关. EDDF可明显保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Ca2+转运, 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水分亏缺诱发ABA积累的“刺激-反应”系统为模型对玉米胚芽鞘细胞的逆境信号传递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水分亏缺诱导的ABA积累可被质膜H+-ATPase及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ase)专一抑制剂NaVO3阻断. 水分亏缺对质膜H+-ATPase活性没有影响, 质膜H+- ATPase激活剂也不能诱导ABA积累, 表明ABA积累和质膜H+-ATPase没有关系. 进一步研究表明, 水分亏缺诱导的ABA积累可被PTPase专一抑制剂PAO抑制, 并且水分亏缺可大大激活蛋白磷酸酶活性, 表明蛋白磷酸酶参与了细胞逆境信号传递. 脱水玉米胚芽鞘中至少含有4种以上的蛋白磷酸酶组分, 其中仅有1个组分是对NaVO3敏感的. 对NaVO3敏感的蛋白磷酸酶组分进一步纯化, 最终得到了在SDS-PAGE上惟一的分子量为66 kD的蛋白组分. 该蛋白磷酸酶对PTPase专一底物呈现很高的活性, 最适pH为6.0. 除可被PTPase特征抑制剂NaVO3抑制外, 还可被其他PTPase特征抑制剂如PAO, Zn2+, MO33+抑制, 但活性不受Ca2+和Mg2+的影响, 表明该纯化的蛋白磷酸酶可能为PTPase. 除对PTPase专一抑制剂敏感外, 该纯化的蛋白酶活性还对ABA积累的阻断剂DTT敏感, 这为PTPase参与ABA积累调控的细胞逆境信息传递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陈敏  邢娜  黄奕普  邱雨生 《科学通报》2007,52(24):2889-2894
通过对西北冰洋海水中18O, 226Ra, 228Ra的分析, 应用δ18O-S-PO*示踪体系计算了水体中河水组分和海冰融化水组分的份额, 并根据陆架区与深海盆228Ra/226Ra)A.R.与河水组分之关系的差异估算海盆区河水组分的平均停留时间. 结果表明, 加拿大海盆的河水份额明显高于陆架区, 证实该海盆是陆架所输送河水的主要储存区. 楚科奇陆架、波弗特陆架水体中的228Ra活度浓度介于0.16~1.22 Bq/m3之间, 比中、低纬度陆架区的数值来得低, 反映出海冰融化水的影响. 陆架水228Ra/226Ra)A.R.与河水组分份额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而加拿大海盆水体的228Ra/226Ra)A.R.落在该拟合线下方, 反映出水体离开陆架区往深海盆运移过程中228Ra的放射性衰变损失. 根据陆架水与海盆水228Ra/226Ra)A.R.与河水组分份额之关系的差异估算出加拿大海盆河水组分的平均停留时间为5.0~11.0 a. 该停留时间决定了北大西洋深层水形成区域上层水体淡化对北冰洋入海径流响应的滞后时间.  相似文献   

15.
α-LTX是一种从黑寡妇蜘蛛毒腺中提取的神经毒素, 它通过和受体的结合, 可以有效地触发神经末梢突触前囊泡的释放. α-LTXN4C是一种研究α-LTX同CIRL受体作用的有效工具. 通过对大鼠胰腺β细胞的研究, 发现α-LTX通过在细胞膜上的穿孔引发外钙的内流使[Ca2+]i升高, 而α-LTXN4C是通过引起胞内钙库Ca2+的释放导致[Ca2+]i升高, 并且α-LTXN4C的作用依赖于细胞外二价阳离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Ca2+/CaM参与乙酰胆碱调控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也存在于植物中并参与气孔运动调控. Ca2+/CaM在气孔保卫细胞信号转导中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理学实验证明, 在含Ca2+的介质中, Ca2+通道阻断剂尼群地平及异博定(NIF, Ver)和CaM抑制剂三氟拉嗪(TFP)及W7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 但在含K+的介质中不起作用, 推测Ca2+/和CaM参与了乙酰胆碱调控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Zn2+胁迫诱导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n2+,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初步分析了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因过量摄入Zn2+而诱发的血细胞凋亡. 结果表明, 饲料中Zn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幼虫血淋巴和脂肪体中Zn2+的积累, 二者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且脂肪体对Zn2+的累积强度明显高于血淋巴; 当Zn2+ 浓度达到1000 mg/kg时, 能显著诱导血细胞的凋亡, 凋亡率为63.63%, 显著高于对照和低浓度(50~500 mg/kg)胁迫而产生的凋亡率. 因此, 食物中高浓度的Zn2+能诱导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好氧颗粒污泥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磊  叶正芳  王中友  倪晋仁 《科学通报》2007,52(20):2434-2438
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作为一种新型重金属吸附材料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初始pH, Pb2+浓度(C0)和污泥浓度(X0)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 Pb2+吸附过程可以由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 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2与0.959.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Pb2+的动力学过程表现出分阶段吸附的特征, 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第二阶段的动力学过程.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与X射线能谱(EDX)分析结果表明, 吸附Pb2+后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发生了变化, 同时推断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吸附和金属鳌合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HDTMA+柱撑蒙脱石层间有机离子的排布模式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柱撑蒙脱石层间域内有机离子团的排布模式及其随柱撑液浓度升高而发生演化的过程进行了X射线衍射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柱撑液浓度下, HDTMA+可以在蒙脱石的层间域内形成单层平卧相、双层平卧相、倾斜单层相、假三层相和倾斜双层相等多种空间排布模式; HDTMA+的排布方式既可以以一种相态出现, 又可以数种相态并存. HDTMA+的空间排列方式随着柱撑液浓度的增大, 其演化模式为: 单层平卧→双层平卧→倾斜单层→假三层→倾斜双层. 同时, 有机离子团的堆垛密度也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20.
用于白光LED的Sr3SiO5:Eu2+材料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盼来  杨志平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科学通报》2007,52(13):1495-149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Sr3SiO5:Eu2+发光材料. 测量了Eu2+掺杂浓度为0.01 mol时样品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其均为多峰宽带, 发射光谱主峰为575 nm, 次峰为487 nm, 与理论计算所得合成材料的发射光谱峰值符合得较好; 主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峰值为365, 418, 458和473 nm. 同时, 研究发现Eu2+掺杂浓度影响了合成材料的发射光谱. 研究了InGaN管芯激发下YAG:Ce3+及Sr3SiO5:Eu2+材料的白光发射光谱, 对比结果显示, InGaN管芯激发下Sr3SiO5:Eu2+材料的白光发射光谱具有更好的显色性, 色坐标(x, y)为(0.348, 0.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