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别名:石羊、蓝羊分布:西南、西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体长110~120厘米,肩高60~80厘米,体重45千克左右。公羊角特别粗大,长约60厘米;母羊角很短,长约13厘米。通体青灰色,有一条深暗色背中线。上下唇、耳内侧、颌以及脸侧面灰白色。腹部、臀部以及尾部和四肢内侧都呈白色。尾巴尖黑色。母羊毛色较浅。岩羊为典型的裸岩区栖息动物,生活在海  相似文献   

2.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1,(13):I0004-I0004
江豚形似海豚而小,体长150厘米左右,体重100~200千克。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较短阔。无背鳍,背的后半部至尾鳍有明显的隆起鳍,高约3~4厘米。鳍肢宽大,末端尖,长约体长的1/6。尾鳍较大.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1/4。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5):I0004-I0004
别名:黑猴 分布:云南南部 白颊长臂猿的体形细长,肩宽臀小。体长40~65厘米,无尾,直立时两手可触地。雄猿两颊有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为黑色。头顶有尖形冠毛。雌性猿幼体为黑色,成年后为灰黄色或金黄色,头顶也有黑色毛冠。  相似文献   

4.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4,(11):I0004-I0004
<正>别名:獐、牙獐分布: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麂外形似麝而稍大,体长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约15千克。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发达,尾短被短毛,四肢较宽。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细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初生仔麂暗褐色,有浅棕色斑点,随胎毛更换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1,(1):I0004-I0004
别名:呼猿、通臂猿分布:云南、西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的白眉长臂猿体长约90厘米,体重6~9千克。雄性黑褐色,雌性淡黄褐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是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相似文献   

6.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2,(13):I0004-I0004
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体形似马而得名,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20厘米左右,雄性成年体重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6叉,最多分8叉,茸角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相似文献   

7.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芦蒿鹿分布:云南南部豚鹿的体形矮小粗壮,体长100~115厘米,肩高60~70厘米,尾长约17厘米,体重35~50千克。雄性有三叉型角;四肢相对较短。全身淡褐色,腹部灰色,夏毛背脊两侧具有灰白色斑点,体侧斑点不规则。臀部钝圆且较低,看似猪臀部,故名"豚  相似文献   

8.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海狸分布:新疆北部河狸是我国最大的啮齿动物,营半水栖生活,体长74~100厘米,体重25千克左右。头小,眼小,颈、四肢和耳短,外耳壳能折起,以防水灌入。体毛棕黄至褐色,厚而多绒毛;后足趾间到爪有蹼,适合划水;尾宽大且扁平,长约40厘米,覆盖角质鳞片,具有舵的作用。在肛腺前方有一对能分泌"河狸香"的麝腺。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3,(4):42-45
<正>日前,北京西部山区频繁出现金雕的身影,摄影爱好者还捕捉到了金雕捕羊等画面,场面十分震撼。胡兀鹫也名胡秃鹫,雄鸟体长95~125厘米,雌鸟体长100~130厘米,翼展约235至280厘米,它们的体重约5至7公斤。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灰白色,有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红褐色,后头和前胸上有黑色斑点。体型一般是雌鸟比雄鸟稍大。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  相似文献   

10.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0,(5):I0004-I0004
<正>别名:黑冠长臂猿分布:云南、海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长臂猿体长43~54厘米,细长的前肢比后肢还长。成年雄猿通体黑色,头顶部的毛向上生长,形似黑  相似文献   

11.
<正>摄影师用微距镜头拍摄了体色艳丽的颊窝毒蛇,这些毒蛇在他的镜头下鳞片清晰可见。而这些十分吓人的毒蛇被人类所养,为了防止在拍摄中被咬,他们事先用长铁钩将毒蛇控制住。可以说有颊窝的蛇都是毒蛇,它们的面部都有两处特征性的颊窝,这也是此类蛇为何被称为颊窝蛇的原因。而且这些颊窝蛇都喜欢吃老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它们都是靠埋伏猎取这种哺乳动物的。  相似文献   

12.
<正>别名:原猫、红椿豹、芝麻豹、狸豹、乌云豹分布:陕西及长江以南各省(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猫比云豹略小,体长80-10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双耳短小直立,眼大而圆,四肢粗壮,体形强健有力,体毛多变,有几个由毛皮颜色而得的别名:全身乌黑的称"乌云豹";体色棕红的称"红椿豹";而狸豹以暗棕黄色为主,其他色形统称为"芝麻豹"。  相似文献   

13.
拉丁文学名:Chelodina Siebenrocki;科属分类:爬行纲、龟目、蛇颈龟科;体长:背甲18-25公分;适温:摄氏23-32度。根据TRAFFIC(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的最新报告,仅在东印尼湿地被发现的一些地方物科,  相似文献   

14.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09,(13):I0004-I0004
马来熊是熊类中体型最小的种类,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千克。体胖颈短,头部短圆,眼小,鼻、唇裸露无毛,耳小而颈部宽。全身毛短绒稀,乌黑光滑;鼻与唇周为棕黄色,眼圈灰褐色;胸部有一棕黄色的马蹄形块斑。两肩有对称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个毛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4,(11):16-18
穿山甲穿山甲体长约30~100厘米,有着大片的盘状鳞片,这是哺乳动物中不常见的。穿山甲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当受到威胁时,它们的身体就会圈成一团,鳞片就会充当盔甲。穿山甲的腿很短,但有锐利的爪子可以挖洞。一般只吃蚂蚁和白蚁,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子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蚂蚁。穿山甲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以获取野味和用作传统药材的鳞片。缅甸蟒蛇缅甸蟒蛇重约90千克,体长约6米,身体为奶油色或黄色,上面点缀着红色斑纹。这种蛇主要生活在亚洲草地、湿地和沼泽。缅甸蟒蛇的食性比较复杂,包括两栖动物、蜥蜴…  相似文献   

16.
<正>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  相似文献   

17.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1,(9):I0004-I0004
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雄性体重8-15千克,体长55~65厘米;雌性体重5-9千克.体长42—62厘米。  相似文献   

18.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1,(7):I0004-I0004
别名:乌猿分布:广西、贵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体形纤瘦,四肢细长。头小尾巴长,体长50~60厘米,尾长78~86厘米。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基部有白毛;成年猴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手、足具  相似文献   

19.
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象。仪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腱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季时毛为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相似文献   

20.
<正>分布:福建、台湾、广西,云南、海南、西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爪水獭是世界上最小的水獭品种,体长仅半米左右,体重约5千克。体形细长,呈流线型。前后足的第三、第四趾长于第二、第五趾,爪小,不突出于趾尖,趾间具蹼。背毛棕色,腹部灰白色,脸部、喉及胸部有时有白斑。栖息于河流、小溪及河口沿岸,经常十余只生活在一起,善于游泳。主食软体动物和大型甲壳类,更喜食鱼类。每年繁殖1~2胎,每胎1~3仔。小爪水獭皮板厚而绒密,柔软华丽,毛皮珍贵,因而遭到无节制的捕猎,加之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