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0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正是在10月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不久前,不仅中国,还有苏联和其他国家,隆重地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苏联人民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祝愿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进一步成就。此后几天,庆祝了苏联同解放了的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现在,又将庆祝十月革命72周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在我们这座星球的六分之一土地上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在当时没有先例可资摹仿。它要求领导这项建设的苏联共产党探索全新的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历史是向苏共和苏联人提出了强硬的最后通牒:要么在最短期限里建成社会经济基础,从而赢得生存并为世界其他各国人民提供组织公正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圃家的缔造者、天才的思想家列宁所提出的合作社计划,为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指出了道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列宁所规划的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列宁主义的这个计划在苏联的胜利实现,对于一切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一 偉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在二十世紀初期建立和巩固起來的統一世界的局面,使世界在社会和政治制度上分裂为两个体系:資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当时社会主义虽然只是单独在一个国家中取得胜利,但是它一經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出現,任何势力都扑灭不了它,因为这一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現是符合于人类社会發展的规律的,因为它是由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級——工人阶級創造出来并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1918到1920年,由于全体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領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同时也由于資本主义各国的工人阶级給与了兄弟般的支援,能够胜利地击退十四个資本主义国家的武裝干涉,这一事实便有力地說明了  相似文献   

4.
1月底2月初,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会上热烈讨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所作的“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和批准了“控制数字”。这是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旗帜,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的大会。这次大会的深刻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标志着苏联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而且在于它为全人类指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鼓舞了一切为和平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人们,为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赫鲁晓夫同志向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对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5.
苏联历史上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1964年被解除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之后,他,连同他轰动世界的改革在苏联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从此,他过着默默无闻的“个人养老金领取者”的生活,直至1971年9月悄然病逝。对这个使苏联历史发生转折的人物,苏联国内外多有评论。西方出过不少研究赫鲁晓夫主义的书,说他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新潮流,有人把他与罗马教皇约翰23世、美国第35届总统约·肯尼迪相提并论,认  相似文献   

6.
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七周年,就要到来了。三十七年来,苏联政府和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以创造性的努力,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保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保卫和平事业的伟大胜利,并正向建设共产主义的胜利迈步前进。苏联工农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苏联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可争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无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苏联模式是建立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社会形态的第一次完整尝试,它的建立曾使苏联社会主义辉煌一时,但也暴露出局限性。本文试图对两种模式社会主义在民族理论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略见一斑,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两种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健康稳步发展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就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提供的理论原则出发,在借鉴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总结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探索,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没有一直坚持下去,但它为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也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继续探索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9.
自从苏联在去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不过半年的时间,又接连发射了一个比一个更重和科学价值更大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卫星。这一事实足以说明,今天苏联的科学技术已经稳稳地走在世界的最前面。苏联今天取得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道路,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也是由伟大的列宁所制订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的。早在1920年12月的第八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列宁就提出了这个宏伟的建设共产主义的计划。而当时的苏联还处在革命胜利初期非常艰难的境况中,战争的破坏还未停止,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超级大国,其在20世纪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前苏联剧变原因的认识,既不能托词于历史问题的遗留,更不能把它看成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必须充分认识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变“改革”为“改向”在苏联剧变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苏联解体与社会制度更迭的历史进程中,与苏联普通民众相比,“政治精英”们的政治取向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进程,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民族政策完善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巨大的步骤,美好的图景最近苏联公布了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1959—1965年)的控制数字。这是苏联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的计划。它以空前巨大的规模和惊人的发展速度震动了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都为这个伟大的计划而欢呼,而帝国主义则吓得“瞪目结舌”,惊呼资本主义世界将在同社会主义世界的和平竞赛中“节节败退”。苏联在近年来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迅速发展了国民经济之后,已进入了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也就是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和平经济竞赛的决定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苏联将完成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建设飞快地发展着。在过去四十一年里,它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赛中一直取得胜利。而在未来十几年中,它更将最终地从经济水平上战胜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还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初期,列宁就提出了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要使苏联不但在工农业总产量上,而且要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上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发展目前的水平,已经有可能把这个基本任务提到日程上加以解决。我们先回顾一下现有的水平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三十七年前,“真理报”在为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写道:“贫穷的、疮痍满目的、饥饿的劳动共和国正在庆祝它  相似文献   

13.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任何经验和借鉴的情况下,历经了七十多年的探索性发展。其间出现了不少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本文主要从苏联解体的各种原因着手,联系中国实际,认识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昌  赵峥 《当代地方科技》2010,(12):171-171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弊端。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寻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毛泽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制度、物质、技术基础,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共产党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苏联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间,中苏友好协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請,組織訪苏代表团到苏联去訪問。代表团除参加莫斯科的“五一”紅場观礼,在苏联进行参观訪問外;同时还准备向苏联人民介紹我国一年來在社会主义建設和社会主义改造战线上所取得的新胜利。代表团在苏联逗留了共五十天,訪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中亚細亚的兩个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薩克和吉尔吉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共和国(拉脫维亚)。过去中国代表团到这三个共和国的很少,因此介紹一下这三个共和国的概况和我个人参观訪问的观感,对讀者來說,也許不是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事业是息息相关的。毛泽东同志在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学习采用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要从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  相似文献   

20.
苏联建国已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由于1918—1920年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由于1941—1945年希特勒德国的背信弃义的进攻,苏联的经济遭到严重的损害,不得不先后在1921—1928年和1945—1948年进行医治创伤的恢复工作。因而苏联自建国以来,实际上只有一半的时期,大约二十一、二年的时间可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就在这短短的时期里,苏联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