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蛇纹岩含有作物必需的Mg、Si元素。笔者连续六年应用蛇纹岩粉作天然矿物肥料的农业试验研究,本文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论述了蛇纹岩对作物增产、品质改良的效果及机制,施用工艺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大玉料和彭州大宝山地区代表性蛇纹岩样品的化学成分测定,并与前人公布的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彭州蛇纹岩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大玉料、湔江河道和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在颜色、结构、构造、硬度、主要矿物组分和含量、化学成分特征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在综合分析蛇纹岩矿产资源、代表性岩石样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史料,认为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应该主要来源于彭州大宝山地区的蛇纹岩。  相似文献   

3.
超铁镁岩(超基性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红土化作用,可形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风化壳硅酸镍矿床。其主要工业矿物为暗镍蛇纹石、镍绿泥石、绿高岭石和蜡蛇纹石等。矿床的垂直分带明显,由上而下主要为褐铁矿(赭石)带,中间绿高岭石带或硅质带,淋滤蛇纹岩带或腐蚀岩带,以及原岩带或蛇纹石化橄榄岩带。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矿物特征分布趋势变化的建模技术无法完全准确地描述不同地质现象,不能直观地体现矿物特征分布趋势提出一种新的大型铜镍矿矿物特征分布趋势变化建模方法。介绍了大型铜镍矿地质概况,通过构建地质数据库,圈定二维线串模型,生成三维剖面组合线框模型。依据变异函数对铜镍矿矿物特征分布趋势进行建模分析,构建三维空间变异椭球体模型实现大型铜镍矿矿物特征分布趋势变化建摸。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与实际矿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超基性岩体(橄榄岩)已完全蛇纹石化了。主要蛇纹石结构有网状结构,砂钟结构等。渐进蛇纹石化作用的发育对纤蛇纹石石棉的形成是有利的.本区蛇纹石化的特征之一,是叶蛇纹石的广泛发育,而且是在石棉矿床的主要成矿期(或稍早)的中温条件下形成的。蛇纹石化过程中主要元素均表现了活动性。部分 Si 是从相对富 Si 岩石迁入蛇纹岩的,Mg 和 Al 从围岩蛇纹岩向蛇纹石脉迁移。Ca 和 Fe 从原有矿物迁出,形成碳酸盐矿物和磁铁矿.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工作者指出,西伯利亚地台上部构造层的各种矿石和岩石组合中,均有锡矿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和矿物标志。例如,在诺利里斯克地区的铜镍矿床中发现十来种含锡矿物和天然合金,大部分合金是Sn与Pt、pd的金属互化物。锡石(浸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镁高硅型中低品位红土镍矿,采用煤基自还原-细磨-磁选工艺制备镍铁粉,研究了内配碳比对红土镍矿中铁、镍氧化物自还原的影响,CaF_2对红土镍矿自还原过程中氧化物的还原、金属相的析出及聚集长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CaF_2作用下通过降低内配碳比可抑制氧化铁的还原,从而获得镍品位较高的镍铁粉,但相应牺牲镍的回收率;CaF_2能与红土镍矿中高熔点的硅酸盐脉石通过固相反应生成低熔点的透闪石(Ca_2Mg_5(Si_4O_(11))_2F_2),使硅酸盐矿物结构由岛状转变为链状,提高硅酸盐矿物反应活性,促进镍、铁氧化物的还原;通过降低红土镍矿脉石相的熔化性温度,CaF_2能明显强化红土镍矿自还原过程中金属相的析出、聚集和长大,促进镍铁与脉石的有效分离,从而大幅度提高镍铁粉中镍和铁的品位及金属元素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湖南张家界三岔镍钼多金属矿床是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矿床中的典型实例,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该地区的岩石矿物微观形态特征、矿物间的关系以及形成次序研究不够深入。本次研究对矿床矿石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镍的主要赋存形式为针镍矿、辉砷镍矿、针镍矿与黄铁矿紧密共生,形态主要呈脉状、浸染状以及碎块状;而钼的赋存形式主要以碳硫钼矿为主,以竹叶状、团块集合体、椭球体形式存在。通过对矿物间的穿插、包裹关系进行研究,其形成次序依次为黏土类矿物、石英、磷酸盐矿物-碳硫钼矿-针镍矿、辉砷镍矿-方解石、重晶石、石英,而黄铁矿伴随着整个成矿过程,其成矿期阶段可划分为-沉积阶段-热液阶段-再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9.
湖南张家界三岔镍钼多金属矿床是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矿床中的典型实例,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该地区的岩石矿物微观形态特征、矿物间的关系以及形成次序研究不够深入。本次研究对矿床矿石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镍的主要赋存形式为针镍矿、辉砷镍矿、针镍矿与黄铁矿紧密共生,形态主要呈脉状、浸染状以及碎块状;而钼的赋存形式主要以碳硫钼矿为主,以竹叶状、团块集合体、椭球体形式存在。通过对矿物间的穿插、包裹关系进行研究,其形成次序依次为黏土类矿物、石英、磷酸盐矿物-碳硫钼矿-针镍矿、辉砷镍矿-方解石、重晶石、石英,而黄铁矿伴随着整个成矿过程,其成矿期阶段可划分为-沉积阶段-热液阶段-再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单矿物和实际矿石的显微镜图像进行分析与浮选实验,研究浮选前强搅拌调浆对硫化矿物的疏水聚团作用及其与低品位硫化铜镍矿浮选的关系,通过显微镜图像分析搅拌时间与聚团粒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搅拌调浆产生的紊流条件能使矿物颗粒碰撞形成疏水聚团,而细粒矿物形成疏水聚团,表明矿物表面润湿性增加,可浮性变好;在搅拌转速为1 000 r/min时,随搅拌时间延长,聚团面积增大;浮选前的强搅拌调浆能提高磁黄铁矿单矿物和低品位硫化铜镍矿石中硫化铜镍矿物的浮选速率,硫化矿物的疏水聚团是强搅拌调浆提高低品位硫化矿浮选回收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红土镍矿镍和铁的综合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米尼加某红土镍矿属强烈氧化的含镍酸性铁矿石,矿石中主要含有褐铁矿、石英、氧化铝和氧化镁等矿物.采用硫酸常压浸出-黄钠铁矾沉铁工艺对该红土镍矿进行湿法回收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镍、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1.95%和67.96%;经黄钠铁矾法沉淀分离和焙烧工艺能够获得Fe品位为55.56%的氧化铁产品,且镍和铁的总回收率分别达到89.39%和67.46%.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它可以消除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但在其自然状态下这种功效却是极其缓慢的。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改变蛇纹岩,以使其在几小时内便可将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而不再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以两种红土镍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对比其异同点,并进行选择性还原焙烧实验,研究红土矿原矿性质对其还原焙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试样所含主要矿物相同,载镍矿相同,镍在原矿中分布规律也相似,但由于Fe、Si和Mg含量的差异造成其选择性还原焙烧-磁选结果有很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焙烧过程中铁、镁、钙等阳离子和硅氧离子形成不同硅酸盐,影响了焙烧矿的熔融性和镍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硫酸钠对高铁型红土镍矿中铁矿物还原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钠对红土镍矿中铁矿物还原的抑制机理。结果发现硫酸钠能够改变铁矿物的还原历程,生成FeS和含铁的铝硅酸盐,使焙烧矿液相增加。液相的增加抑制煤的气化反应,减弱体系的还原气氛,同时抑制还原气体的扩散,对铁矿物的还原不利。 FeS和铝硅酸盐形成的液相包裹在FeO周围使其还原受到抑制,铝硅酸盐在包裹FeO的同时与其反应生成更多液相,对FeO的还原起到进一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铬铁矿对红土镍矿湿法冶炼设备的磨蚀,对红土镍矿原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表征,提出"粗细分级—螺旋溜槽—摇床—磁选"工艺对红土镍矿中的铬铁矿进行富集分离,降低红土镍矿原矿中铬铁矿的含量并获取部分品质合格的铬精矿。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中的铬主要富集在0.058~1.500 mm粒级中,赋存物相为铬铁矿和褐铁矿,分别占比54.51%和44.04%;Ni不存在独立矿物相,95.95%的镍赋存于褐铁矿中。"粗细分级—螺旋溜槽—摇床—磁选"工艺能够将送入冶炼的红土镍矿Cr_2O_3品位由原矿的2.24%降低至1.27%,去除率达43.30%,能够有效降低铬铁矿对红土镍矿冶炼设备的磨蚀;同时,该工艺还能获得Cr_2O_3品位为36.19%,回收率32.07%,铬铁比为2.51的铬精矿。  相似文献   

16.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在钻孔中连续观测,可获得钻孔剖面物理、几何、化学等各种原位信息,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之一.在岩芯与测井深度对齐、测井环境校正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氧化物与测井曲线的关系方程,重建氧化物剖面,统计分析了主孔榴辉岩、片麻岩、角闪岩、蛇纹岩的氧化物特征,分析了榴辉岩、片麻岩、蛇纹岩的化学性质.按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对榴辉岩的分类进行了论述.根据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氧化物差异,利用氧化物交会图识别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利用氧化物交会图分析了蛇纹岩、金红石榴辉岩、角闪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的原岩.  相似文献   

17.
金录宝石是一种较稀缺的铍矿物,我国仅在极少地区的伟晶岩和矽卡岩中发现过。最近我们在研究秦东花岗伟晶岩中,发现了外貌极似录柱石的金录宝石,对它的矿物学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湖北地质科技情报》报道,在我国化肥供应较紧的情况下,广辟肥源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北地质实验研究所利用天然产出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或蛇纹岩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使其中矿物成分和化学组分适于植物生长,是一  相似文献   

19.
会理县白草矿区钒钛磁铁矿床中发育大量钴镍硫化物,钴元素异常富集。对矿区内钒钛磁铁矿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钴主要赋存于辉钴矿、紫硫镍矿、钴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物中。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Co等元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Co与S、Fe、Ti、V等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o与Fe、Ti、V、Mn等元素聚集为一组。这反映了钴具有两阶段成矿作用:钒钛磁铁矿成矿阶段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钛铁矿中;熔离硫化物熔体中形成独立矿物或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磁黄铁矿等矿物中,其中硫化物阶段为钴的主成矿阶段。这一认识对区钴金属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化肥供应较紧的情况下,广辟肥源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北地质实验研究所利用天然产出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或蛇纹岩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使其中矿物成分和化学组分适于植物生长,是一种多效肥料的新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