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曾多次成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为世博会服务,为世博会创造神奇和精彩,也极大地推动了举办城市的改造更新与和谐发展. 世博会举办史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之后,又举办了1862年、1908年的世博会.在此时期,伦敦人口从270万激增至660万.交通成为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2010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大国际盛会,世博园区总用地面积约6.68 km2,其中浦东4.72 km2,浦西1.96 km2;规划世博会可容纳160个以上的参展国和20个国际参展组织,客流总规模7000~8000万人次(浦东园区、浦西园区客流量分别占70%和30%),平均日客流量40万人次.如何保障世博园区的优质饮用水安全供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由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了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世博园区直接饮用水与排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07dz05804)的科研攻关任务.  相似文献   

3.
网上世博会     
在过去的150多年中,世博会展示的内容都以实体场馆为载体,然而能够亲临现场的观众毕竟有限.为了向更大范围内的民众宣传世博会、推广世博会的理念、扩大世博会的影响力,世博会需要与媒体传播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2005年.日本爱知县举办了一届安全有序的世博会,他们的经验就是打造一个完善的安保网络。上海世博会对参观人数的设定目标是达到7000万,而一些乐观的估计是9000万。也就是说,在世博会半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天进入世博园参观的人数在40万以上。在节假日更会人潮汹涌。参观人数肯定会超过50万。同样要打造严密的安全保卫网络,不让任何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违禁物品进入世博园,才能充分保障如此众多参观者、参展者以及各种设施的安全。世博会安保中心除了聘请大量的安保人员外.  相似文献   

5.
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是一家专门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的公益性科普场馆。面积仅3000多平方米,与同类科技馆相比是个袖珍小馆。开馆一年来,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馆外开展各种科普互动活动观众人数也在20万以上,  相似文献   

6.
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它无疑会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中国馆以69 m的高度和16万m2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兴奋莫名.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国馆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百余年来,世博会上的天文元素精彩不断.它们在现代社会的科学人文环境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本文旨在对此作一简要回顾,兼贺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揭幕. 两届伦敦世博会 1851年伦敦主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展馆完全用钢铁和玻璃建造,人们称其为"水晶宫".这届世博会是在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提议下举办的.  相似文献   

8.
马兴发  李伟英  李光明 《科学》2008,60(1):37-40
回顾世界博览会153年的历史,每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和支撑.科技成果也演绎了世博会的精彩,成为每一届世博会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一直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世博会的历史本身就是精彩的近代人类文明和创新的演绎史.诸多的"世界第一"都是在世博会上最先展现和应用,进而在世博会以后推动了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带动和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并广泛应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引导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水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领科技发展的方向一直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诸多的"世界第一"常是在世博会上最先展示和应用,通过世博会的展示和推广作用再广泛应用于社会.2010年世博会园区演艺中心、"阳光谷"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后滩公园和白莲泾公园采用了生态修复系统,通过对废水进行再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低碳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