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特别重视乡村教育,把乡村教育视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他的乡村教育是依据中国国情进行的,体现了当时乡村教育的需要。虽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他的乡村教育并未给中国带来根本的变化,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些做法对我们现在的农村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师范教育,乡村教育,通过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结合国情,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他的这些理论思想不仅为早期的中国学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于今天的教育和体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光生 《科技资讯》2006,(15):157-158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赞颂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则称货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从西方学成之后,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民族、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致力于教育事业,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何飞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2):169-17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乡村教育思想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和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合理成分,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目前的职业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中专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师资要求、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霞 《甘肃科技》2009,25(6):156-157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中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出发,论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琳 《科技信息》2013,(12):186-186
陶行知与蔡元培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在创新教育上有着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陶行知的创新观主要体现在其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创造出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大学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奠基人,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以及科学的方法作为创新的基础。研究陶行知与蔡元培的创新教育思想,可以为目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个整体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珍 《科技信息》2013,(6):55-55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从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三部分来阐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指出生活对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在广泛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他认为“安邦”必须“固本”,而加强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农村教育。这是培养国民之志,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据此,文章提出了当前实施农村教育工程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陶行知二人是中国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二人又都把发展平民教育的眼光放到了乡村,并亲自领导了乡村平民教育的实践,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乡村平民教育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徽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黄山、天目山和白际山脉环绕徽州四周,山脉之间形成休(宁)歙(县)、黟县、祁门等盆地,源于四周山脉的新安江及其众多支流回环全境,形成闭塞而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南迁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迁徙地.大量中原人口的迁入,给徽州带来了封建宗法制度,促进了徽州的文风,同时也加剧了徽州的人地矛盾.明清时期的徽商,为徽州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秀丽山水”、“文风昌盛”和“富甲天下”终于成为明清时期徽州古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一生钟爱杭州,曾多次来杭州,关心杭州大学的筹建及杭州西湖的保护。在倡导平民教育运动、生活教育运动中,又多次到浙江宣传、推广,帮助浙江教育当局创办浙江乡村师范学校,推行"小先生制",普及大众需要的生活教育,与浙江的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陶希圣创立的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应有重要地位.本文指出食货派的史学地位体现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揭橥“搜集史料”的旗帜,为时代酿造了搜集中国社会经济史料的激情;重视史料但绝不忽视理论的治史思想于史学转向的意义;开辟了诸多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新领域;开启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合作之风;提出了某些积极的治史主张.食货派不仅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还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也奠定了食货派在中国史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由于地处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耦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枢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就在这里有了初步交汇。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不断在这里进行交流与融合。从战国时起,就有多民族在这里进行贸易。魏晋以后,大量少数民族在这里定居,与汉族杂处。北京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后,更加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和全国及中外经济  相似文献   

15.
乡村在我国传统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光绪《南阳府南阳县户口地土物产畜牧表图说》、光绪《南阳县志》等志史文献为主要依据,重点探讨晚清南阳县乡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发现,晚清南阳县乡村多数为中小规模,部分村落修筑寨墙自卫。乡村人口多操农业,从事商业、手工业者甚少,乡村集市数量较之嘉庆年间有较大增长,但集市经济并无质的飞跃,其分布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自身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文化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乡村社会曾兴起一股"废庙兴学"之风。其最初只是一种有知之士个人在民间的自发行为;清末新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广泛推行(实际上只是部分地区执行);民国初年,"废庙兴学"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对推进乡村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遇到了宗教文化和乡村传统势力等重重阻力。"废庙兴学"是一个多面体,它既有促进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教育程度的积极作用,又扩大了我国民间宗教文化自身的影响,加强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可能成为激化民众社会矛盾、危害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政绩卓。明朝初期,为了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重视整顿吏治,鼓励监察官吏言事,雷厉风行,打击官邪,为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同时,朱元璋还重视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使监察机构的设置更加严密规范。明朝在监察制度的规范化方面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监察法规的具体和增多,进一步的促进了监察工作的活跃,明初出现了一批敢于言事,不避权贵的监察官吏,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材作为明朝末年充满悲剧色彩的地方官员,既为明王朝屡立军功,又崇尚学术,创立"止修学说",是广东四大书院之一端溪书院的创始人。李材三次落难都与他兴学有关,其悲剧人生,反映出明朝末年恶劣的政治和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其实在古代传统教育观念中就存在着素质教育的思想 .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