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查阅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某排球队中60名排球运动员的膝盖半月板损伤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膝盖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强度大、动作不规范、身体疲劳、训练器材不合适和准备不充分,通过增强膝盖半月板的柔韧度练习、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内容、掌握好技术要领和增强医务监督等可以有效降低排球运动员发生膝盖半月板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对郑州市4所高校大学二年级排球教学班的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高校95.7%大学生在排球健身中出现过运动损伤,损伤部位集中在肩、手、腕、膝和踝关节.对郑州市大学生排球健身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发生部位及损伤类型进行归类,探讨总结常见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就排球教学中引起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排球教学中常见的损伤及发生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损伤的相应措施,为更好的安排排球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今,人们对高职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排球已经成为高职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排球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但是,排球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在未掌握排球技能的前提下开展排球运动很容易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排球运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度高;二是协调性强;三是攻防转换速度比较快。比较常见的排球运动损伤部位有:一是肩部;二是肘部;三是腰;四是膝盖;五是踝关节;六是手指。高职排球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排球教学方案,预防排球运动损伤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排球运动损伤是从事排球运动对学生所带来的机体伤害,文章对莎车县从事排球运动的中学生和爱好者的损伤现状做了调查及分析,基本了解了中学生在排球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了引起中学生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针对某些薄弱关节的锻炼方法。为今后的排球训练和授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级男排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2006~2007年步步高音乐手机杯全国男子排球联赛的11支省级男排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教练员和队医进行访谈,结果显示,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最多,占总伤数的18.7%,损伤的性质以急性损伤居多,损伤的种类多以扭伤为主,并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对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秦鹏飞 《科技信息》2010,(36):I0182-I0182
透视现代排球运动发展,探讨运动损伤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排球运动员损伤研究的相关文章和调查问卷了解其研究状况。结果:1、排球运动中的致伤因素。主观原因: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客观原因:缺乏医务监督、不良气候因素、器械故障;2、以慢性损伤为主,急性损伤率明显增加;因此,综合人体解剖学,分析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得出排球运动损伤的结果资料,并以此分析讨论根据损伤原因得出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待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中促进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学校排球运动损伤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学校排球运动损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5个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通过对损伤率、损伤种类、损伤部位和损伤病因的分析和讨论,力求找出其发病规律的原因,为有效预防与减少学校排球运动损伤提供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体育表演专业学生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两组6周后测量疗效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实验前后踝关节机能综合评分(57.6±8.7 vs 89.3±7.9)、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22.3±6.1 vs 65.8±3.5)、助动关节活动度(PROM)(33.3±8.1 vs 70.9±7.8)、踝周径(26.4±2.85 vs 24.8±2.76)等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其中踝关节机能综合评分、AROM、PROM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踝周径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损伤复发率高.由此得出结论: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本体感觉训练为主的运动处方对体育表演学生踝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膝盖痛是老化现象的一种代表性症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膝盖痛,但其中数量最多的当属变形性膝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炎的直接动因是膝关节软骨损伤、磨损,导致关节骨面之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引起炎症,产生疼痛.膝关节炎不仅造成肉体疼痛,行走困难,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也导致精神负担加重.其后期病变因膝盖变形而造成O形脚.医学研究和治疗实践表明,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对消除膝盖痛有较显著的效果.本文将部分举措作一综合介绍.1、端座能有效地改善膝盖痛;于人浴时在浴缸中行端座则能更有效地改善膝盖痛.一位美国医学专家认为,日本人患变形性膝关节炎的人较少,原因是他们具有端座(跪座)的习惯.他建议轻度变形性膝关节炎患者每天务必进行一次日本式端座.因为端座可以使膝盖拉伸,有利于保持膝盖的柔软性.变形性膝关节炎患者的膝盖不能完全伸展,成为不能弯曲的状态,一旦深度弯曲、伸展,就会疼痛,从而有意、无意地限制了膝盖的活动范围,使之成为“拘缩”状态.然而,膝盖痛并不是说不能活动.如果采取端座的姿势伸展膝盖,保持其柔软性,则可以消除“拘缩”状态,进而减轻疼痛.在医治膝盖痛的实践中,可首先在暖和的浴缸中进行端庄,伸展膝盖.身体一旦温热,疼痛便可得到减轻,关节也会变柔软,膝盖也能作较深  相似文献   

11.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法和手术法,但在恢复骨关节炎软骨的正常结构与机能方面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建立新的高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以干细胞疗法为研究方向的再生医学为关节软骨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对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来源、作用机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排球运动员髌骨劳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排球运动的特点,在排球运动员中膝关节髌骨劳损常有发生。为此,本文对其劳损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治疗方法和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员踝关节扭伤机制与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发生的踝关节扭伤问题,对技术动作特点,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和损伤动作的力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运动创伤病理学的角度对防治工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尝试与探讨,旨在为排球教学训练中的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建立一种系统的预防、治疗和伤后恢复训练模式体系,以防止和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确保排球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发生的踝关节扭伤问题,对技术动作特点、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和损伤动作的力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运动创伤病理学的角度对防治工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尝试与探讨,旨在为排球教学训练中的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建立一种系统的预防、治疗和伤后恢复训练模式体系,以防止和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确保排球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排球运动中的髌骨劳损调查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芜湖市部分高校排球爱好者发放问卷以及对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高校排球爱好者在排球运动中髌骨劳损的状况,分析损伤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所以,髌骨劳损是影响排球爱好者进行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以预防并在伤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机器视觉下,采用传统方法研究排球手位置轮转的空间特征时,随着排球手位置轮换的不确定性增强,空间状态识别效果不好,对调整战术的指导性不强。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空间降维的排球手位置轮转空间多变性优化方法。通过构建机器视觉下排球手位置轮转的图像处理模型,完成排球手空间位置变化的像素点采样和特征分析。通过构建图像特征输出函数,实现空间像素点量化特征降维。通过求解排球手空间位置轮转视觉特征图像的运动参数方程式,完成位置轮转空间多变性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准确有效对机器视觉下排球手位置轮转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对于提高队员的协调和配合素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中学生学习鱼跃垫球技术时容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通过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的了解、分析和探讨,依据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找出引起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排球运动损伤的机制,得出排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规律,提出解决预防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方法和措施,为高校排球专业课和训练提供有益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研究,为预防、避免或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运动损伤呈现重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腰背部、腿部和关节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主要损伤类型为肌肉、关节和韧带的扭曲伤和挫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静养、理疗和降低运动量,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排球技术中各种移动步法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统计、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医专排球专修班部分运动员的各种移动步法的特点,及常用移动步法在比赛中的运用比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排球场上运用最多的是2~3m 左右的移动步法,各种移动步法最关键的是起动,其次是移动与制动.并步与滑步、跨步与跨跳步、交叉步运用最多,占各种移动步法的比例分别为35% 、29.7% 和19.7% .  相似文献   

20.
排球抛球及挥臂击球动作具有动态性,当前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法适应能力较低,导致数据采集与传输精度、实时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排球抛球及挥臂击球动作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方法,依据每个惯性传感器得到排球运动员进行抛球及挥臂击球动作时的关节姿态数据,经实时坐标转换处理完成人体模型中的所有关节对排球抛球及挥臂击球动作的对应跟踪,获取相应数据。采集到排球抛球及挥臂击球动作数据后,通过传感器网络,依据节点传输概率对排球抛球及挥臂击球动作数据进行传输。为了使节点间协作完成数据传输,通过构建预测连接时间的数据转发模型实现数据转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采集精度、传输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