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博弈双方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纯市场行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引入政府行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描述了具体的演化路径及影响因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初始状态影响系统演化的方向及速度,系统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协同创新的投入成本、额外收益、政策支持力度及惩罚机制等对演化路径产生重大影响.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竞争使系统不断趋于非平衡,是系统演化的首要条件;合作关系则使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某些趋势联合起来并加以放大,支配着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整体演化.建议政府从建立合理的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创新风险分摊机制,优化职能等方面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科技园区中的中小企业,借助协同创新,可以实现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运用囚徒博弈模型,探讨科技园区中的中小企业选择进行协同创新的条件,研究影响提升协同创新效益的主要要素,结果表明:保持长久的协同关系、降低知识与技术溢出效率以及控制等待模仿的企业数量是提升协同创新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驱动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为推动我国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发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从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2种情景分析了体育企业和学研机构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决策行为,并对双方决策行为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市场机制下,违约赔偿金比例、收益与成本的分配比例对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效果显著,但作用机制不同;在政府引导下,合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与处罚金额能有效提高体育企业和学研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引导下政产学研组成的科学城协同创新主体,发挥创新联盟主体的优势互补,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政府引导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应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影响协同创新联盟主体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联盟主体参与意愿、政府的激励力度等因素对协同创新体系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监管意愿对企业与学研方的策略选择影响显著,且企业更加敏感。政府的奖惩措施、消极合作的机会损失对企业与学研方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学研方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中考虑随机因素干扰的影响,建立随机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下体系达到均衡状态时决策主体的共享策略和最优收益、体系技术水平的期望值和方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共享的努力程度与技术创新影响系数、企业边际收益成正比,与技术共享成本和衰减系数成反比。协同创新体系技术水平的期望值和方差及其稳定值、体系的总收益在协同合作博弈时最大,Stackelberg博弈时次之,Nash非合作博弈时最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过程和要素两个层面着手,分析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构建了包含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投入、产出、环境、过程、结果这五个一级指标的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模型,模型不仅包含了下一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评价,而且还考虑到了下级指标之间的互相影响,符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中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而不相互独立的实际情况,并且所得的研究成果又助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加强创新、注重产学研的深入协同发展,必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本文主要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论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中如何提高协同创新的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为实现更好更健康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20,(3):1-11
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集群企业通过开展外部性的创新合作来提高技术竞争能力,而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具有分工式生产和集聚式创新特点的产业集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实现的条件。首先,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演进过程。然后,结合"集群环境"概念的提出,对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结构。接着,结合学术界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质是知识协同和知识增值过程的论断,提出了集群环境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解释。最后,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对集群环境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9.
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成因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个因素,同时确定其中的关键因素,即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并完善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综合指出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动力方面所需要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最终总结出改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发展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6,(5):65-68
为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利益协同机制问题,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辽宁省三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利益分配、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比较,剖析其利益协同机制。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利益协同机制的关键要素为知识产权界定、主体权益分配与研发风险补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联盟成员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风险系数、有效创新效率、研发投入、核心竞争力系数、整合优势资源能力、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等因素对我国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利用Matlab模拟分析了上述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效创新效率、核心能力、整合优势资源能力、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能够降低不确定性,维持联盟的稳定;较高的风险系数与合作创新研发投入可能会转变为竞争关系,降低联盟的稳定性。最后,针对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状况,对提高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联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国立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需求与研究的不对称、产学研协同效能不足、政府发挥作用有偏差等现象,对国立科研机构产学研模式进行优化选择,引导加强国立科研机构与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并从运行机制、合作模式、实践成效这三方面探讨了中科院与湖北省的产学研合作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阶段SE-SBM模型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值进行测算.结果 表明,地区发展和政府资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值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外开放则有利于提高协同创新效率值.对比调整前,调整之后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下降,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上升,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指数下降.2012-2019年,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平均值为0.647,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低.中部和西部地区效率值上升,东部地区效率值有所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上升5.2%,其分解指标中只有纯技术效率不足.各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呈高水平同质化集聚.  相似文献   

14.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并对联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继而,基于模糊宗派博弈模型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收益分配设计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多主体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绩效;联盟稳定有效的条件是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具有宗派性质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收益的无剩余分配是保证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适度让渡宗派成员收益提高非宗派成员收益能够有效提高非宗派成员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联盟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各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历史与当今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市场需求牵引、经济利益及自我发展驱动等力量交互作用,相互博弈,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唯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自觉摒弃制约协同创新的落后观念,自觉增强协同创新的危机感紧迫感,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切实推动我国协同创新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协同创新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体的博弈模型,对大学与其它创新主体合作决策的基本静态博弈以及大学与其它创新主体重复博弈中开展合作的决策分析展开研究,在重复多次博弈中,大学与其它创新主体开展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对二者最有利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以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三方为主体,协同各自的知识、人员、技术和思想等资源来实现跨组织边界创新的过程,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对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点、动机与影响因素、机制与模式、能力提升策略四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汇总与评述,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只有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个主体的优势,才能全面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对美、英、德...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拥有其独特的制度逻辑。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比较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异同,以此阐释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基于外部性理论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理论,考察了政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系。这对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整体创新能力,但成果转化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旨在对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梳理了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其组建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具体类别,构建了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博弈模型,探究在该新型研发机构下各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此外,分析了三方博弈模型演化的稳定性策略并深挖影响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协同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并进一步使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积极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协调的有效性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占重要地位,政府的政策倾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成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向高校提供成果转化经费的分配系数对高校的策略选择积极性影响较大,向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的股权分配系数对企业的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