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行一带造林技术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利用人工或机械整地.人工造林种草、带状混交、窄林带的造林摸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造林成话率和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人工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从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与结构、苗木保护与处理到科学栽植与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郭江丽  田卫平 《汉中科技》2013,(3):52-52,51
结合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的实践,总结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一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地清理与整地、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红 《科技信息》2011,(13):780-781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要改善其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飞播造林的成林特点,采用人工撒播造林技术,提高播区内的成林面积、调整森林分布结构,降低火灾和病虫害暴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徐向中  柴成武  邱作金 《甘肃科技》2014,(2):131-132,140
以民勤干旱盐碱地造林为例,从干旱盐碱地造林立地考察、选种、土地改良、灌水到栽植技术环节方面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干旱盐碱地造林技术,区别于盐碱湿地造林,弥补了干旱盐碱地造林技术方面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提高更新造林质量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更新造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本文从造林的实践出发,阐述造林中保证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建伟 《甘肃科技》2004,20(11):180-181,190
抗旱造林技术是以径流利用为基础,以降水的合理时空分配为手段,围绕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水分的无效损失而展开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的核心技术是集水整地,辅以栽植保护措施和抚育管理,基本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强  胡彦彪 《汉中科技》2010,(3):48-48,64
论述了在半干旱地域造林成功经验是采用容器苗和选择适宜的树种。介绍了容器苗育苗技术:选好育苗地、整地作床、配制营养土、填装容器袋、播种、浇水和茁期管理;造林技术包括整地、栽植、补植、幼林抚育管护等。  相似文献   

10.
沙漠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人工造林和种草治理沙漠,增加沙漠表面粗糙度,固定沙丘,减少沙流动,是最直接的治理沙漠的方法之一.总结了在沙漠地无灌溉条件下,最佳造林季节、造林方法、造林密度、造林树种的对比试验结果,为封沙固沙技术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黄德林 《广东科技》2010,19(24):41-42
火力楠树干挺拔,树形丰满,枝条开张,是良好的园林风景树和绿艺树,可作为城市道路绿化和营造园林景观配置之用,值得大力推广。介绍了火力楠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为火力楠人工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杉木采伐迹地人工促进萌芽更新造林试验,采取杉木采伐后采用林地清理、复置施肥、抚育除草、人工补植措施,促进杉木萌芽更新方法,与自然萌芽林作对照。结果表明:人工促进萌芽林比自然更新林幼林林相整齐,顶端优势明显,树高出60cm-80cm,胸径粗1.2一-1.8cm,经济效益提高50%。  相似文献   

13.
沙棘别名酸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沙棘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生物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首选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陇两县历来将其作为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陇西县现有人工沙棘林约10万亩.其主要分布在渭河北部干旱山区;天然分布约有1万余亩.其主要分布在渭河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4.
荒山造林是指荒山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或恢复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我国中部及西北偏远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荒山土层变薄,甚至发生沙化、石化现象.以山西省隰县地区的荒山造林技术为例,介绍了荒山造林的前期准备工作、荒山造林的树种选择依据和荒山造林的整地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侧柏在荒山造林中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侧柏的种...  相似文献   

15.
分析吉林省延边地区营造白桦用材林的有利条件,明确造林的技术要点,提出发展白桦人工用材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山西省造林种草工作中存在的成功率较小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人工恢复植被技术体系的建议,并对其实施意义、实施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我市大多数地区造林的限制因素之一,尤其是后山地区,春雨极少.形成年年春旱。有时甚至四季干旱。一般年份,从3月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解冻,风力日益强劲,土壤中积累的水分急剧蒸发,使土壤处于干燥状态。这种情况持续到6月以后.有时需到7月上旬。7月中下旬集中降雨后,才能消除造林地的土壤干旱状态。新造的幼林成活、生长。完全依靠前一年土壤中积累的有限的可利用的水分。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能否成活取决于前一年造林地土壤对天然降水的接纳、积蓄。  相似文献   

18.
辽东栎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科学的造林模式和造林树种是提高太行山干石山区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辽东栎是山西省天然分布较广的乡土树种,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总结了辽东栎育苗造林、幼林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几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1 选择合理的集流整地方式,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保水抗旱是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特点。整地的作用主要是蓄水保墒、疏松土壤、加强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整地技术方面,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反坡梯田、撩壕、水平台、水平阶、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土壤含水量可基本维持或满足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整地虽然能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显著效果,但提高后的土壤水份还不能满足树木成活乃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份。因此…  相似文献   

20.
恢复植被,人工造林。本文人工造林的实践出发,通过林冠下人工天然混交林较人工纯林的比较,分析天然混交林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进行培育和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