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壤调理剂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烟草优质适产的基础,经整理后烟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原有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本研究将牛粪有机肥、膨润土、腐植酸以3∶1∶1混合而成为自制的土壤调理剂,进行连续3年的定点大田实验,探讨三者协同作用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和烤烟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烟叶产质量,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腐殖质组成结构的改善.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对于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将牛粪有机肥、膨润土、腐植酸以3∶1∶1混合而成的土壤调理剂按1500kg/hm2施用的施肥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地膜栽培棉花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微量生物性状,使土壤增温保墒,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使总菌数增加,尤其是细菌数量的增加最为明显;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及腐殖的形成和积累;覆膜棉花的生长发育加快,从土壤吸收养分的数量大大地增加,产量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施用保水材料对酸枣种子萌发及枣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酸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施用自制保水材料聚丙烯酰胺调理剂、腐植酸调理剂、腐植酸-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和腐植酸-聚丙烯酸钾复合材料,对酸枣种子萌发及枣田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施用保水材料可以显著提高酸枣种子出苗率和相对发芽指数,其中,在腐植酸-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处理下酸枣种子出苗率较CK增加55%以上;(2)施用保水材料均可以提高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腐植酸-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处理效果最佳;相比CK,腐植酸-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增加55.86%,速效磷平均增加31.11%,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26.49%;(3)施用保水材料可以减小土壤p H值,促进植株茎长和根长的生长。结论:本研究发现,施用复合材料腐植酸-聚丙烯酰胺对枣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良酸性土壤和降低水稻镉含量,进行土壤施用调理剂种植水稻的田间试验.测定实验前后土壤的pH、交换性铝、有效锰、盐基饱和度、有效镉、总镉和收获稻谷的产量及其镉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增加0.23~0.60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铝、有效锰、有效镉和稻谷镉含量分别降低9.4%~34.4%、7.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天然物质合成的生物调理剂对贵溪冶炼厂北墙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调理剂,土壤重金属Cu、Cd、Pb被固定,生物毒性降低,其中Cd的固定效果最好,其次是Cu和Pb。生物调理剂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同时,作物的生理指标也有效的指示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调控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高肥和集约化(常年连作)的设施蔬菜生产,必然会引起土壤的理化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笔者以栽培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研究秸秆还田、填闲作物和滴灌三种不同的调控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土壤碳、氮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滴灌均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耕层的通透性;填闲作物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尤其是0.5-0.25 mm较小的水稳性团聚体;滴灌也有利于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平均重量直径MWD值,降低团聚体破坏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NO3 - -N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C/N比;填闲作物可显著降低表层土壤NO3 - -N含量;滴灌可降低NO3 - -N向深层土壤淋溶的风险.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在改善设施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质量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不同有机肥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容重较对照降低12.5%,毛管孔隙度增加9.8%,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7.8%、77.1%、35.7%、65.0%、75.8%,优果率(80%)是对照(40%)的2倍。  相似文献   

8.
以黄冠梨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根部施用和叶面喷施光合细菌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力、土壤养分、梨树根活力、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部施肥改善了土壤的pH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了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提高了土壤酶活力和根的活力,增加了有效氮、有效钾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2)叶面、根部施用菌液改善了叶片一些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其中叶片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了20.5%,15.9%,Mg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7.1%,3.9%,Fe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131.2%,20.1%,在改善梨树叶片中、微量元素营养上叶面施肥效果更好;3)在梨果实品质方面,叶面施肥和根部施肥较对照改善了果皮亮度,增加了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其中单果质量、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Zn元素质量分数皆显著增加.试验说明:在改善外观品质方面叶面施肥优于根部施肥,而在内在品质方面,根部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土壤的生物活性,明显地调节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可达到28.23%。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沼液排放量逐年增加,对农林土壤的影响也在增大,笔者就施用沼液对土壤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施用沼液对农林土壤理化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认为:①适当沼液施用条件下农林土壤动物、微生物的数量,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都有所提高; ②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及施用沼液的质量浓度、用量、使用时间都是影响农林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③施用沼液可能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层各种重金属含量增加程度不一; ④不同的沼液处理方式、发酵时间,对农林土壤的重金属积累、土壤动物的影响各异,稀释后的沼液比原沼液灌溉土壤更易造成Cd、Cu的积累,新鲜沼液比陈放沼液对土壤动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因此,施用沼液是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施用沼液不仅可以提高农林土壤生产力,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因土壤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等不同,长期施用沼液对不同类型农林土壤的影响结果有所不同,尤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在研究施用沼液对农林土壤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过程中,一方面要做2 a甚至更长时间的定位观测与分析; 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处理沼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实验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深入探究沼液内含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吸附作用,以达到长期维持土壤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叶菜在连作障碍土壤中的安全生产措施,采用设施大棚小区试验,以土壤pH、土壤电导率、病害防效及增产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和木霉LTR-2联合施用对小油菜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作用,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减肥试验。结果显示:经7 500 kg /hm2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由4.50升至6.95;土壤电导率由675.10 μS/cm降至519.70 μS/cm。施肥后与施肥前相比,B(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复合肥)和C(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LTR-2+复合肥)处理组中土壤pH均下降,土壤电导率均升高。经一茬种植后,与施肥后相比,收获时的pH分别从6.43和6.57降至6.06和6.26,土壤电导率由1 011.43 和959.47 μS/cm降至955.70 和863.43 μS/cm;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复合肥)组相比,小油菜种植前后,B和C处理组中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都存在显著差异;B和C处理组中根腐病防效分别为65.39%和80.77%;增产率分别为27.48%和33.59%。A、B、C三个处理速效养分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累积。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I+复合肥)组相比,D'(有机肥I+LTR-2+1/3复合肥)处理组在减施复合肥66.67%的情况下,增产率为9.31%。  相似文献   

12.
以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春桃番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实验设置0 kg/hm2(对照组CK)、1500 kg/hm2(T1组)、2250 kg/hm2(T2组)、3000 kg/hm2(T3组)4个施用量水平.田间实验表明:在春桃番茄的整个生长周期,随着牡蛎壳土壤调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造林前后土壤肥力变化并与其他林分对比研究福建北部引种邓恩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前后邓恩桉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营造邓恩桉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较大,增加了土壤中大部分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其他3种林分相比,邓恩桉人工林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分数,但对其他几种营养元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用于排土场农业复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排土场农业复垦中,使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选择谷子作为种植作物,对施加粉煤灰后的排土场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谷子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实测。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粉煤灰后,排土场土壤性质得到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增高,阳离子代换量增高,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中施加粉煤灰以后,有利于谷子的株高增长,粉煤灰施加量的多少对株高影响不明显;粉煤灰对谷穗长度和千粒重影响较小;粉煤灰施加量越大,每穗颗粒数越多,亩产量越高。粉煤灰、农家肥、化肥同时施入土壤中,其改善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效果更明显;粉煤灰适量使用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土在经过客土法与新土源法改良后,土壤生态环境会显著得到改善.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能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通过客土法改良,土壤生物化学作用强度较高。新土法改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新土源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7.
土壤的镁素吸附解吸行为与生态、农作物间的平衡发展密切相关,对维持土壤正常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磷石膏用作土壤改良剂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镁的吸附解吸行为。以磷石膏和黄壤为原料,研究磷石膏掺量对黄壤镁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基本不影响黄壤的镁吸附行为,适量磷石膏可促进黄壤对镁的吸附作用,培养时间对磷石膏促进或抑制黄壤镁吸附能力作用的影响不显著;原土和混合土样的镁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磷石膏几乎不影响其对镁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原土和混合土样的镁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磷石膏没有改变黄壤对镁的吸附动力学行为;适量磷石膏可促进黄壤对镁的解吸作用,掺量过多促进解吸的作用会减弱,甚至可能抑制黄壤对镁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盐渍土盐化防渗与强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盐田底板盐渍土土层的防渗性及强度性能,根据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盐化处理和盐化处理+碾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现场原位渗透实验和室内物理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盐渍土的防渗性和土层的承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和污染物吸附剂能够改良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内外研究生物炭改良土壤应用的基础上,概述了生物炭可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污染物的稳定性,以及生物炭在土壤中可改变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行为和微生物群落的行为及其潜在作用,这对未来生物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控释肥残膜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硫膜和树脂膜两种肥料膜壳,每种设置3个浓度梯度,研究了控释肥膜壳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膜壳后能增大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气状况;施用硫膜和树脂膜引起土壤pH值下降和电导率提高,施用树脂膜壳的各个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13.83%~39.0%和3.48%~20.37%;施用硫膜提高了土壤水溶性SO24-和Cl-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