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是判别污染物沉淀削减效应相对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颗粒物低质量浓度入流条件下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果开展实验监测,分析了不同种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与径流、颗粒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总量削减效果明显,但颗粒与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复杂,并对提高总量削减效果预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主要与进口颗粒物质量浓度、出口流量、径流总量削减率等因素有关,经过多元回归建立了植草沟出口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表达式.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更为复杂,通过理论简化分析,建立了污染物总量削减率与径流总量、颗粒物总量削减率之间的二元线性关系,经回归分析表明,在颗粒物低质量浓度条件下,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均主要与径流总量削减率有关.这主要与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对污染物吸附作用较小、污染物主要呈溶解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由于根据浓度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难以实现与总量控制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式的协调与统一,因此,该文首先介绍了总量控制下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并对大气总量控制技术支持系统展开了分析,以A-P值法为依据,构建窄烟云稀释矩阵反演模型,对总量控制区域的大气总量控制与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制定,并进行总允许排放量的测算。通过对各种排放允许量进行削减与调整后,结合总量控制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情况,明确具体的允许排放量,设定详细的排放源强度。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厦门市域各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对污染负荷贡献的研究,各区域大气主要污染控制指标SO2现有排放量低于环境容量,NOx现有排放量个别区域出现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应予以削减,水污染物控制指标在个别流域控制断面出现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应予以削减。采纳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研究结论,本文根据污染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目标,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策略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对城市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将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污染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据对多个城市的研究,开发了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排放当量概念,通过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总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将其应用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中,发现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与排放高度α次幂成正比,0<α<1,对济南α=0.8,该参数为总量的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管理手段。作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管理小区,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充分体现环境功能区差异和容量分配的公平性。对济南市的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PM10的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 Models-3/CMAQ 模拟系统,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2006 年10 月的大气 PM10 污染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 获得各城市 PM10 浓度随不同污染源削减的变化情况, 量化出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 PM10 区域性污染的格局,广州、佛山、江门、东莞等地是珠三角地区PM10的重要源贡献区域。提出相对敏感系数作为表征外来源影响程度的指标,珠海、江门、中山、佛山等地的 PM10 浓度受到外来源的显著影响, 城市间输送已成为造成珠三角地区PM10污染的重要因素。对重点城市源的合理削减和有效控制, 以及城市群的统一规划、相互协作、联防联控是改善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
将被测定区域的污染分布看成一张超曲面,该超曲面分为形状相同相互连续的三角形小单元,在每个三角形顶点上设一个监测点,测该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值,以此来推导任一三角形的污染密度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污染密度公式,应用到测定SO2污染上,可求出区域内SO2平均浓度值和区域内污染物总量值。为大气污染物的污染密度计算及总量计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被测定区域的污染分布看成一张超曲面,该超曲面分为形状相同相互连续的三角形小单元,在每个三角形顶点上设一个监测点,测该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值,以此来推导任一三角形的污染密度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污染密度公式,应用到测定SO2污染上,可求出区域内SO2平均浓度值和区域内污染物总量值.为大气污染物的污染密度计算及总量计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孔祥华 《河南科学》2011,29(3):365-367
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实施污染总量控制的基础,对于局地性区域来说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应用国标<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的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推导出的宏观总量控制A值法测算了宝鸡市的SO2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结果表明:宝鸡市SO2:大气环境容量为5...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城市机动车污染特征,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优控制,提出研究排放控制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传输矩阵的方式描述机动车污染物在城市区域的迁移转化规律,矩阵元素主要根据ISCST3模式的计算结果,分析源强在不同受体点产生的浓度而得到的。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为环境目标,探讨充分利用环境容量的排放控制目标及其空间分配,结果表明,北京市1995年CO排放总量尚未超过排放控制目标,但城市内核区域需削减50%左右;为达到三级环境质量标准,市区内NOX需削减33%,城市内核区需削减80%。这反映北京市区内NOX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胡晨燕  施介宽  徐斌  秦艳 《江西科学》2002,20(3):146-150
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 ,正确定量当地大气环境承载能力 ,对于大气环境规划意义重大。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规律 ,建立了大气环境承载能力量化公式 ,选择SO2 为代表污染物 ,以南昌市为例 ,计算了南昌市的SO2 大气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首要任务是对环境容量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资源分配给各个排污主体。通过A值法核定理想环境容量,采用AP,AS法对环境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达到“浓度与总量双达标”。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开放的,它与外界存在环境承载力和压力的流通和交换。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和技术是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为了能定量地计算区域内外承载力和压力的流通和交换,以及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和技术之间的互补性,本文明确了相对环境承载力与压力的计算思路,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武汉市为例说明相对环境承载...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域水污染防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厦门海域的水动力特征、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质量目标,将研究海域划分为14个研究区块.根据厦门海域主要入海污染物和海水水质状况,确定环境容量的控制因子为COD、N、DRP.经过调试和验证,建立了水动力模型,对各区块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为厦门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布局、污水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及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提供理论依据,最终提出了厦门海域污染控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劢  李岩  韩政  王勃  慕金波 《山东科学》2007,20(2):50-54,63
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正由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过渡,而摸清纳污水域的环境容量是实行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本文根据山东省河流水文、水质特征,建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建立了将水域环境容量转换为陆上污染源最大允许排污量的估算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内各条河流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制定水污染物削减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方法通常不考虑非点源污染,使环境容量的计算缺乏科学性,分配缺乏可操作性,污染控制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研究中,在全面识别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即首先为管理控制难度大的非点源预留环境容量,再将剩余容量在其它部门间进行环境经济优化分配.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将非点源纳入总量控制的分配体系,同时考虑了部门间的优化分配,有助于实现海域环境目标和环境容量资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17.
AERMOD模型在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AERMOD模型,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通过用AERMOD模型预测分析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大气环境影响,并结合环境质量现状计算确定园区大气环境容量值,对园区提出总量控制要求,并分析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数据的合理性,对AERMOD模型在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量研究无定河水环境功能受控区域内所能受纳的污染物最大数量(水环境容量),为寻找水环境容量控制下的区域发展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满足河流水质要求,以相邻两个排污口为分界线,将河流概化为多个河段,以沿河排污口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排放量为控制目标,建立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结果在75%逐月流量和最枯月平均流量以及90%逐月流量3种不同水文条件下,COD环境容量分别为6 070.67 t/a,5 276.24 t/a,5 116.37 t/a,NH3-N环境容量分别为259.95 t/a,220.15 t/a,217.44 t/a。结论以偏枯频率年P=75%枯水期平均流量计算获得的年水环境容量作为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时,既对当地水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了良好的限制作用,也对地区经济发展留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从2007年现状排污量来看,COD排放量略大于水环境容量,而NH3-N排放量远超过水环境容量,削减率约为73.11%。对无定河实行严格的污染总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8~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气象监测数据以及2015~2017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谱分析方法和时间内在关联分析方法(TDIC),重点探讨了相对湿度、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奉贤区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浓度变化呈现负相关性,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不同。通过TDIC分析,在局部时间范围内,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呈现正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变化会受到降水、风速、气压、温度等气象因素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较好的探究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