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凤县三台山金矿地质特征,并根据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重点讨论了矿体围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深部成矿预测信息.认为矿体围岩地球化学异常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带性和较明显的垂向叠加特点,深部有隐伏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小平坝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位于薄竹山矿集区东部,钨多金属矿产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磁异常、激电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与矿体空间形态密切相关。通过对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凤县三台山金矿地质特征,并根据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重点讨论了矿体围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深部成矿预测信息。认为矿体围岩地球化学异常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带性和较明显的垂向叠加特点,深部有隐伏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哀牢山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镍矿床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区控矿因素,进而分析了金镍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预测了矿区深部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武山铜矿床是九瑞矿集区内著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以该矿区区域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特征为依据,结合深部详查钻探对矿区南矿带-400 m以下8Cu矿体形态、产状变化特征、矿石特征及其富集规律以及成矿有关的斑岩体形态特征的控制,进一步对8Cu矿体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随着与成矿紧密相关的碳酸盐岩地层的揭穿,表明8Cu矿体向深部延伸随碳酸盐岩地层控制尖灭而尖灭。通过深部与浅部相关成矿要素与预测要素的对比,结合矿区成矿预测模式与机理,积极寻找接替资源,建议进一步向矿区深部寻找斑岩型矿床,为本区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林  王开林 《甘肃科技》2009,25(19):51-52,11
以综合成矿预测学的理论为基础,系统收集和整理了云南勐兴铅锌矿区的地质资料,设计了矿区深部空间数据库,合理划分预测实体及其属性的关系,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未知区分析,结果表明:在矿区深部及外围存在三个A级靶区,三个B级靶区和二个C级靶区。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在寻找隐伏矿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地表矿化信息较少的地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澳大利亚由于第四系冲积物的覆盖,地表找矿信息较少,使用常规的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深部预测往往成本较高。该文利用研究区已有的勘查工程数据,以Surpac软件为平台,建立起矿化域三维数字模型与块体模型,同时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矿化域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和分布规律,并进行综合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矿区矿化虽然沿走向方向连续,但其主要为低品位矿连续,而高品位矿在倾向和深部连续性好于走向方向,因此未来矿区勘查方向可以在走向和深部进行倾斜。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域三维数字模型找矿预测方法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等特点,其对今后隐伏矿体的勘查及预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大场金矿田扎家同哪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现象分析认为扎家同哪矿床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区域热流值升高驱动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充填有关.自矿体至围岩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含矿破碎带总体表现为浅部脆性变形,岩石多呈碎裂团块状,深部为韧性变形,破碎带与围岩界线不明显.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等硫化物.扎家同哪金矿床以断层破碎带、土壤异常、围岩蚀变、砂金为主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析,认为矿区东部的阿棚鄂一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床资源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手段,通过对比研究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带特征和矿(化)体在空间的展布形态所建立的找矿预测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选取某斑岩型钼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蚀变矿物分带"找矿预测理论,展开蚀变矿物与矿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的对比研究,并对蚀变矿物进行分带,最终建立起该矿区三维蚀变矿物空间分带模型。其结果显示,矿区蚀变矿物在空间上与矿(化)体之间关系密切,并具有向北部继续延伸的趋势,表明矿区在北部仍有较大的勘查找矿潜力;其结果与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所指示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而验证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蚀变矿物分带"理论在找矿预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台州市大寺基银铅锌矿矿区的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大寺基银铅锌矿是火山热液形成中低温热液及构造类型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并且根据燕山晚期火山活动的特点总结了找矿标志和预测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围岩内高应力集中造成巷道支护后难以稳定的问题,应用"深孔卸压爆破技术",重新调整围岩应力分布,使深部围岩内积聚的弹性能以变形破裂的形式释放,使应力集中的弹性区转移到围岩更深处,在围岩深部形成应力集中的自承载圈,在巷道周围表层一定范围内形成低应力卸压圈.通过改变围岩应力分布,使围岩内高应力得到释放和转移,消除巷道附近围岩应力集中,在底板岩层中形成上自撑岩环体和下自撑岩拱体两层自撑结构,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保持了巷道稳定,达到深部围岩-浅部围岩-支架系统耦和支护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围岩自承能力.卸压后的巷道采取常规支护技术就能保持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井巷围岩与风流的不稳定换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矿内风流与巷壁换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围岩与不稳定以流换热系数的解析式、理论解和实用式,导出了风流温度变化和围岩调热圈的计算方法。通过兖州东滩矿4306运顺掘进巷道风流与围岩换热的进行现场实测和分析计算,得出了掘进围岩调热圈与掘进时间呈平方跟关系变化、不稳定换热系数随掘进时间呈负幂指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公路隧道大直径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并与官田竖井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析了竖井直径、侧压力系数、围岩等级对竖井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本文公式的平均误差度12.85以内,相比其他公式的误差度在180以上,使相对误差减小了167.15以上,可指导工程人员进行竖井的施工设计。2)竖井开挖直径越大,竖井井壁围岩压力越大,但是围岩压力的增长幅度随直径增大而逐渐减弱。3)在未达到极限深度之前,侧压力系数越大,竖井井壁围岩压力越大;达到极限深度以后,不同侧压力系数下井壁的围岩压力一样大。侧压力系数越大,井壁围岩压力随竖井深度的增长越大,更快达到最大井壁围岩压力,即极限深度越小。4)围岩等级越高,竖井的井壁围岩压力越小,在达到极限深度之后的围岩压力也越小。  相似文献   

14.
未确知期望在煤层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岩稳定性计算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计算结果准确度等问题,应用未确知信息理论,对煤层围岩力学参数进行未确知有理化,求解煤层围岩的未确知期望值,并对煤层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求解未确知期望的方法,来解决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地下工程中的未确知问题,较传统方法更精确、更简洁、更有效.未确知期望法在处理地下工程中的大系统优化问题时,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钟婷  王苏 《科技信息》2013,(9):436-437
斑岩型铜矿有其独特的蚀变和分带,由于蚀变围岩常比矿体大,并较易寻找和圈定,且斑岩铜矿的一定蚀变组合与矿化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故围岩蚀变长期以来都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标志。通过云南中甸地区2个斑岩铜矿围岩蚀变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文总结出斑岩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绢英岩化或钾硅化为高温蚀变带,是直接找矿标志,青磐岩化为低温蚀变带,是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就金山店铁矿围岩特征,论述了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级指标的选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该矿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分级模式,并提出了其模式识别方法。所得分级结果可为该矿合理选择支护类型和支护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无周边约束条件下不同岩壁厚度结构面法向变形试验,结合结构面-岩壁系统刚度与系统厚度之间关系,得到了不同岩壁厚度条件下结构面-岩壁系统整体刚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岩体结构面刚度与结构面厚度.分析了不同周边约束条件下结构面刚度与闭合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岩壁变形条件下结构面法向变形本构模型及其适用条件.进一步讨论了岩壁-结构面系统的结构和材料特征,分析了结构面法向刚度合理试验方法的重要性.本研究将有利于加深对结构面法向变形特征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滇西昌宁阿愿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确定了阿愿山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阿愿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38±1)Ma。岩体所具有的岩相分带和冷凝边,表明岩体与围岩间为侵入接触关系。由岩体的侵位年龄、围岩的岩石组合共同限定有时代有争议的围岩可能属于无量山岩群。  相似文献   

19.
用有限单元法研究回采工作面围岩散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回采工作面围岩温度和围岩散热难以计算的问题,研究了动坐标下的导热微分方程以及该方程的有限单元求解方法和计算式,以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回采工作面的围岩散热。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了快慢凝预应力锚杆较普通全长树脂锚杆的优势,从锚杆的轴向作用和横向作用两方面进行力学特性研究,得到快慢凝预应力树脂锚杆轴向和横向的应力分布规律.锚杆的轴向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锚杆的横向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充填裂隙和抗滑移剪切,能有效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质.最后,探讨了节理岩体中锚杆的受力特征,锚杆存在多个应力峰值点,并对轴力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