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10个引物对采自贵州青冈树上、中、下3个部位的15个居群尖叶拟船叶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尖叶拟船叶藓在居群间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最低;下部的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最高。各部位遗传多样性与树皮含水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与树皮含水量呈负相关,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则与树皮含水量呈正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5个居群基本按各自附生部位聚类,进一步证实了小生境中的水分因子对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观测和室内分析 ,对东亚特有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diversiformis(Mitt.)Nog .群落在梵净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该植物分布在 170 0m— 190 0m范围的常绿阔叶林内 ,主要伴生植物为白发藓Leucobryum glaucum、羽藓Thuidiumsp .、刀叶树平藓Homaliodendronscalpellifolium和膜蕨Hymenophyllumsp .等 ,喜阴湿及西北向散射光 ,其附生树种没有明显的专一性。与所处的森林群落土壤环境相比 ,尖叶拟船叶藓群落附生基质中K、Ca、Mg、Fe、Cu的含量较高 ,Mn、Zn、P的含量低。与伴生植物相比 ,尖叶拟船叶藓植物体内Fe含量高 ,K、Ca、Mg、Cu含量低 ,而Mn、Zn和P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尖叶拟船叶藓与异猫尾藓的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尖叶拟船叶藓和异猫尾藓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不仅清楚地显示出尖叶拟船叶藓和异猫尾藓同属于船叶藓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酶带,而且酶谱还显示出了种间及各居群间存在的差异.2个种在3种同工酶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说明拟船叶藓属和猫尾藓属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物种水平上,异猫尾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尖叶拟船叶藓,在种内居群间,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 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皖南叶附生苔研究——安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采自河北省境内的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对其配子体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期对大叶藓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快速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茎尖片段培养的原丝体和新芽生成比例明显高于叶片片段,采用茎段更适合于大叶藓的配子体组织培养;适度的Na-ClO溶液消毒外植体利于大叶藓配子体组织培养;6-BA抑制了大叶藓原丝体的生成,2,4-D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促进了大叶藓愈伤组织和新芽的出现;BG11培养基更适于大叶藓原丝体的萌发和愈伤组织的生成,其他适于大叶藓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依次为Knop、改良Knop、BBM、1/2MS和MS。  相似文献   

7.
以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 (Mitt.) Nog.)原丝体为外植体,研究2种植物激素(2,4-D和6-BA)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丝体细胞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需的,2,4-D质量浓度为1.0~1.5 mg/L时对愈伤组织诱导无影响,6-BA质量浓度为1.0~1.5 mg/L时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直叶灰藓,研究渗透胁迫处理对其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渗透胁迫处理引起直叶灰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而其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强呈增加趋势.直叶灰藓Na+含量大于K+含量,Na+/K+为4.50;在渗透胁迫处理过程中Na+积累显著大于K+,Na+/K+达到7.74.说明Na+是直叶灰藓主要的细胞液渗透调节剂.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article deals with the use of tree barks as a natural trap for airborne spores and pollen grains in China. The study carried out at the southern part of 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yielded a variety of palynomorphs mostly belonging to tree taxa. New methodologies for extraction of palynomorphs from tree barks have been suggested. Bar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taxa, i.e., Paulownia fortunei Hemsl. (Scrophulariaceae), Quercus dentata Thunb. (Fagaceae), and Picea meyeri Rehder & E.H. Wilson (Pinaceae) having different bark morphologies. P. fortunei with a comparatively soft and fissured bark is believed to have a greater potential for trapping airborne spores and pollen grains compared to the stiff and less fissured barks of Q. dentata and the scaly bark of P. meyeri. Old barks yield better data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rapped pollen and spores. The present study throws new light on the modern pollen rain, spore-pollen dispersal, and their deposition in and around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and other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松墨天牛是一种重要的松林蛀干害虫,也是亚洲地区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研究松墨天牛取食能力与环境温度、天牛性别以及体质量的关系,分析松墨天牛产卵能力与松树树皮厚度、树干直径以及天牛体质量的关系,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养虫笼中收集天牛,选择体质量(M)在0.3 g≤M<0.6 g的松墨天牛放置在昆虫培养箱中,设置4个温度梯度(25、30、35和40℃),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牛的取食能力;选取体质量相似的5头雌成虫和5头雄成虫于昆虫培养箱中,比较天牛雌雄成虫取食差异;选择不同体质量(M<0.3 g, 0.3 g≤M<0.6 g和M≥0.6g)天牛放置在温度相同的昆虫培养箱中,比较不同体质量天牛取食能力。在养虫桶中放入直径(D)不同(2.0 cm相似文献   

13.
杜仲叶与皮中绿原酸的正交提取对比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道地中药材杜仲叶与皮中所含有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绿原酸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乙醇—水溶液体系作浸提剂,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溶剂pH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2C3D1,杜仲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为A3B1,在此条件下,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率为3.324%;杜仲皮中绿原酸提取率为0.647%.  相似文献   

14.
植物微量元素的提取常用微波消解联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植物挥发油的提取常用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附法等,现代提取方法有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水萃取、酶解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联合萃取法等.为研究湖北产樟树皮、茎、干、叶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及挥发油的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樟树中各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石油醚为溶剂用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测定的14种微量元素在樟树不同部位含量有所差异,但其中Al、Zn和Fe的含量偏高,Co、V、Se、Cd的含量偏低;从樟树树皮、茎、干、叶中分别检测出29、21、27、9种不同成分,共46种成分,均为含氧、烯烃类化合物.树皮中主要成分是黄樟素(36.23%),特征成分是4-isopropyl-1,6-dimethyl-1,2,3,4,4a,7-hexahydro-onaphthalene(1.71%);树干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22.45%),特征成分是1-isopropyl-4,7-dimethyl-1,2,4a,5,8,8a-hexahydronaphthalene(1.55%);树茎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69.98%),特征成分是(1R,8aR)-1-isopropyl-4,7-dimethyl-1,2,3,5,6,8a-hexahydronaphthalene(2.25%);树叶的主要成α-松油醇(40.73%)和桉树醇(31.96%),特征成分是(1R,4S)-7,7-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2.2.1]heptane(4.71%).湖北宜昌樟树中不同部位所测微量元素有差异;而樟树树皮、干、茎中所测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树叶中除Cu外所测得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以后的樟树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立地条件对青檀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檀皮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青檀人工林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上部分生物量,干物质分配模式和出皮率,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较好的综合土壤因子为:板岩母质,壤性土,中性土质,土壤A层厚度>20cm;(2)地上部分叶,木质部和檀皮在地上三部分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同,木质部分别是檀皮,叶重量的6.83倍和5.98倍;(3)在3年生萌生条中,各段的檀皮产量大小顺序为3年生段>2年生段>1年生段。3年生段檀皮产量分别是2年生段,1年生段的1.94倍和3.61倍;(4)不同立地条件可归并为3个类型(A,B,C),A的出皮率为11.66%,B的出皮率为10.95%,C的出皮率为10.81%,单位面积檀皮疸大小顺序为A>B>C。  相似文献   

16.
水分是影响干旱区沙丘植被分布、生长和生存的关键因素.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达布察克镇周边8km范围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进行连续观测,研究城镇周边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分为春季积累期、水分消耗期、秋季积累期、稳定期4个阶段.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沙丘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纯蒿)固定沙丘(柳蒿混生);沙丘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从沙丘地形部位看,丘间低地地下水位高,而背风坡土壤含水量接近植物凋萎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