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固体磷酸催化剂,以汽油氧化脱硫反应为催化模型,研究了焙烧温度、浸渍时间及载体对所制备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磷酸催化剂在汽油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活性炭磷酸催化剂在汽油氧化脱硫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酸量为5.613 mmol/g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Ce0.8Zr0.2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配制了一系列PdO-CuO/Ce0.8Zr0.2O2双组分催化剂,选择NO-CO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PdO-CuO双组分催化剂的NO还原活性均要优于单组分的PdO和CuO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用 TPR、TPD、TPMC(程序升温甲烷解离积炭 )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 Ni基催化剂对 CH4 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其 Ni- O- Al间作用较强 ,分散度增加 2 6 % ,抗积炭能力增加 4 .4倍 .  相似文献   

4.
以蒸气转晶法制备的纳米ZSM-5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负载钴,并通过不同方法引入铁助剂,制备了纳米ZSM-5负载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附、H_2-TPR、NH_3-TPD、XPS、TEM等方法表征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FTS)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研究了铁离子直接掺杂ZSM-5分子筛骨架、铁钴共浸渍、铁钴分步浸渍等三种铁助剂引入方式对钴基催化剂结构、性质及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助剂引入方式影响了催化剂中钴物种的分散和还原性以及载体的酸性,由此影响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分步浸渍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的钴物种分散度最高,但是还原性最低,使其达到稳态后具有最高的CO转化率、最低的CH_4选择性和最高的C_(5+)产物选择性.此外,以浸渍法(共浸渍和分步浸渍)引入的铁助剂更有利于iso-C_5的生成,而直接掺杂法引入的铁助剂不利于异构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以Ce0 .8Zr0 .2 O2 复合氧化物为载体 ,采用共浸渍法配制了一系列PdO CuO/Ce0 .8Zr0 .2 O2 双组分催化剂 ,选择NO CO反应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活性 .结果表明 ,不同配比的PdO CuO双组分催化剂的NO还原活性均要优于单组分的PdO和CuO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1):1875-187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ZrO_2、CeO_2、Al_2O_3和ZrO_2/CeO_2)负载的铜基催化剂,对不同载体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H2-TPR等表征,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对于生物质热解气低温变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载体对于铜基催化剂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影响很大,ZrO_2/CeO_2作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在400℃条件下,Cu/ZrO_2/CeO_2催化剂的CO转化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氧化铈为载体,通过化学浸渍法将贵金属钯担载在载体上,经后处理,得到以钯为主成分的稀土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铜组分的添加、贵金属Pd含量、载体种类、焙烧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SEM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以超细氧化铈为载体含量为2的钯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在30℃时转化率达到84,40℃可使一氧化碳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TiO2-Al2O3,ZrO2-Al2O3复合载体和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借助XRD、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及其载体的结构、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活性评价装置研究了复合载体替代单一γ-A l2O3对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复合载体替代传统的γ-Al2O3作为Co-Mo-K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载体,可以改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氧化还原性,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制备方法对钯碳催化剂表面性质及其加氢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方法、还原方法和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XRD及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用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体系进行活性评价,与工业上使用的进口Pd/C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EDTA处理载体后,再分2次浸渍PdCl2溶液制备的0.5%Pd/C催化剂,表面Pd的摩尔分数可达8%以上,但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显著;还原温度过高会使H2还原法制备出的催化剂中Pd晶粒变大,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采用甲酸钠还原和250℃下H2还原方法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0.
载体盐助分散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PR,TPD,TPMC(程序升温甲烷解离积炭)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Ni基催化剂对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其Ni-O-Al间作用较强,分散度增加26%,抗积炭能力增加4.4倍。  相似文献   

11.
FDN在石膏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对流动度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DN是胶凝材料最常用的减水剂,其分散作用是通过吸附实现的.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仪、微电泳仪、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等,研究了FDN在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石膏对FDN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其吸附热为14.71 kJ/mol,吸附层厚度12 nm(120A);FDN为平躺吸附,吸附层的空间位阻小,其分散作用主要取决于静电斥力,ξ电位与FDN单分子层吸附量相关;由于水化产物对静电斥力的屏蔽效应和脱附,静电斥力分散作用的稳定性差,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Tuftsin是一种对人体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肽.该文以Tuftsin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酸为单体,在多孔聚偏氟乙烯基膜上制备高选择性Tuftsin-丙烯酸分子印迹复合膜(T-AA MICM),并研究其吸附分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印迹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特异性选择吸附性能,Tuftsin在分子印迹复合膜上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行为规律符合准2级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型螯合树脂聚苯乙烯负载葡糖胺(PS-GA),并研究了所合成树脂对Co(Ⅱ)的静态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o(Ⅱ)有一定的吸附量;螯合树脂对Co(Ⅱ)的吸附受温度、pH值、溶液浓度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螯合树脂对Co(Ⅱ)的吸附性能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即较高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4.
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吸附法筛选适合纯化枸杞黄酮类化合物的大孔树脂,并优化其动态吸附纯化工艺。静态吸附纯化试验表明:供试4种大孔树脂中,HPD-100对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吸附量最高,解吸率达到82.15 %。动态吸附纯化试验表明:上样浓度为5.0 mg/mL、上样流速为2.0 mL/min、洗脱液乙醇质量分数为50 %、洗脱速度为1.5 mL/min时,枸杞总黄酮的纯度为78.53 %,回收率达71.35 %。  相似文献   

15.
选取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Cr6+进行吸附研究,因玉米芯本身吸附效果不佳,故对其进行改性。经H3PO4、NaOH、NaNO2溶液改性后的玉米芯可以使其孔隙扩展、比表面积变大,能够较高效地去除废水中Cr6+。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水中Cr6+初始浓度为20 mg/L、体积为50.00 mL时,玉米芯经NaOH溶液改性后,投加量为0.040 g,pH为5.00,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吸附效果最佳,废水中Cr6+的去除率为96.83%。此时,改性后玉米芯吸附Cr6+的过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选取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Cr6+进行吸附研究,因玉米芯本身吸附效果不佳,故对其进行改性。经H3PO4、NaOH、NaNO2溶液改性后的玉米芯可以使其孔隙扩展、比表面积变大,能够较高效地去除废水中Cr6+。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水中Cr6+初始浓度为20 mg/L、体积为50.00 mL时,玉米芯经NaOH溶液改性后,投加量为0.040 g,pH为5.00,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吸附效果最佳,废水中Cr6+的去除率为96.83%。此时,改性后玉米芯吸附Cr6+的过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压实黏土衬垫(CCL)作为卫生填埋场最主要的防渗措施,其主要组成成分为粘性土体,在阻渗过程中会吸附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改变土体孔隙结构,显著影响CCL防渗性能.假定CCL土体对污染物的吸附服从线性模式,土中孔隙均匀分布,土孔隙体积的改变只受污染物吸附效应影响,基于质量和体积关系分析,建立考虑污染物吸附效应的非饱和渗流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分析CCL对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对其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埋场CCL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可有效降低防渗系统孔隙率,显著提高CCL防渗性能.在考虑吸附效应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污染物浓度、初始孔隙率和有效饱和度等参数对CCL非饱和渗透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吸附势理论的煤一甲烷吸附等温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吸附势理论应用于煤一甲烷固气吸附体系,介绍了吸附特征曲线的获取方法;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由40℃的等温吸附数据建立了吸附特征曲线及其数学表达式,并预测了30%、5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72%和0.92%,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活性炭在高湿地区对气态碘的吸附性能,采用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疏水改性剂,椰壳活性炭为载体,对活性炭进行疏水改性。首先利用接触角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比表面积分析、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疏水性能。然后通过气态碘的吸附实验探究改性活性炭在高湿环境下对气态碘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温度、速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表征结果表面,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2°疏水性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均证实活性炭表面覆盖了疏水薄膜且疏水改性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影响小。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环境湿度的增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影响较小,随湿度增加活性炭对气态碘的吸附量仅下降了20.02%,而改性前的活性炭吸附量下降了78.26%,改性前后最大吸附系数差值为99.94 mg/g。气流温度、速度和压力对吸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过高的温度和速度会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下降,压力的增加会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上升。  相似文献   

20.
以HNO3和H2O2为改性剂,对玉米秸秆和甘蔗屑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研究了氧化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阳离子染料(MB)和阴离子染料(KN-R)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氧化改性生物炭对染料的吸附效果与氧化剂的强度、染料性质和浓度、生物炭制备条件关系密切。HNO3氧化改性生物炭对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H2O2氧化改性生物炭;其中HN4YM和HN4GZ对阳离子染料各浓度均表现出极高的吸附效果;而HN8YM更适合处理中、低浓度的阴离子染料。再生实验结果一方面表明,KCl再生后的HN4YM和HN4GZ对阳离子染料仍保持极高的吸附效果;其去除效率占再生前90%,有很好的利用潜力,阳离子交换作用可能在吸附中发挥重要作用。HN8YM再生后对阴离子的吸附效果虽然只约占再生前的50%,但考虑到其制备简单且成本低廉,也可用于处理较低浓度阴离子染料,其吸附机制除与阴离子交换有关外,其他吸附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