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研究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铁这种化学元素,但是铁的含量过多却又使细胞受到毒害,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试图弄清细胞是怎样维持铁的正常含量的.最近,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发现细胞中铁的含量水平是由一小段被称为铁敏感因子的遗传物质来控制的,当它感觉到细胞中铁的含量超出了正常水平并要威胁到细胞的生存时,它就会启动铁蛋白(F erritin)的合成.铁蛋白可以结合细胞中的铁分子,直到细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3):8-8
不久前,科学家在太平洋底部发现了280万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的证据,并由此推测是这场大爆发促进了人类的诞生。科学家在过滤取自4800米深的太平洋底的沉积物时,发现了大量的铁-60。他们相信,这种铁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只可能来自超新星核反应所产生的极度高热和高压。因为铁-60的寿命很长,而衰变速度不变,所以科学家算出它  相似文献   

3.
数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的德莱克·洛夫利(Derek R.Lovley)博士及其同事发现,一些细菌使用铁元素作为呼吸的方式(正如人类利用氧来烧熟食物一样),微生物这种呼吸形式产生的一种惊人而又普通的副产品则是磁铁,一种又黑又硬的磁性矿物质。  相似文献   

4.
钢铁的历史     
正作为人类最不可或缺的金属,钢铁是怎样支撑起人类文明发展的?图坦卡蒙的天铁匕首在人类还无法利用铁矿石前,唯一可用的铁来自太空。1925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一个墓葬中发现了一把黄金匕首和一把铁匕首。奇怪的是铁匕首上没有任何锈迹,这让考古学家十分疑惑。2016年,在X射线成像的帮助下,科学家发现铁匕首中含有较高比例的镍,这是典型的陨  相似文献   

5.
正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古代埃及将其称为神物,而它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巨大。如今想买一个纯铁的东西都很难,因为有了各种材质的替代品,而承传老技艺,应时出现的古泽州铁器铸造工艺却满足了人们对日用铁具的所有幻想。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泽州铁货是指晋城市的传统铁货铸造手工技艺。晋城,古称泽州府,因煤、铁矿资源丰富,有"铸铁之都"的美誉,至今已有3 000多年冶铸历史。天赋灵犀的自然条件,使历朝历代都有在此设官冶铁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泽州人就开始使用煤炭了,当时的人们主要是使用露天煤冶铁。  相似文献   

6.
正继发现外核和内核后,科学家又在地核中发现一层更核心的结构,由此刷新人类对地核的认知。早在十多年前,一些科学家就怀疑地核结构应该不止两层,很可能有第三层。近日,科学家通过观察地核内部铁结构的变化,发现了一个新的地核分界线,其内外构造有轻微差异,即地核最内部还有一层,其半径约为650千米,由一种极为特殊的铁构成,温度超过5000℃。  相似文献   

7.
马晨 《科学之友》2006,(4):22-23
对我们人类来说,植物是一种最古老的能源,它伴随人类走过了几十万年。后来人口数量开始增加,为获得粮食和更多的能源,植被开始遭到破坏,而化石能源的使用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核泄露带来的环境灾难使人们明白过去以为安全的核能也不是那么让人放心……这些构成了当今全球性的四大问题:粮食、人口、环境、能源,而能源问题能否解决得好则成了人类是否更好发展的关键。植物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太阳能储存起来,通过光合作用机制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转换成葡萄糖,进而产生纤维素。这是一个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了不起的过程,它奠定…  相似文献   

8.
赵九章 《科学通报》1957,2(21):657-657
正当全世界劳动人民及进步人士准备欢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之际,传来了人类征服星空的前驱——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这是苏联的卓越的科学家们继和平利用原子能和洲际导弹的施放以后又一项伟大的科学成就。它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领域的扩大,它为人类打开了宇宙空间活动的第一关。人类很早以前就有飞到太空中去旅行的愿望。上  相似文献   

9.
人择的理由     
谢懿 《世界科学》2005,(12):11-12
地外智慧生命存在吗?这个问题得倚赖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的宇宙允许复杂性(例如人类)出现。很显然,人类的生物学细节以及人类的出现取决于地球及其演化过程的某些特征。但是。有一些要求对于任何生命而言可能是普适的:星系、恒星和(可能的)行星必须形成;恒星中的核合成必须合成重元素,例如碳、氧和铁;这些原子又必须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在那里它们才能组合形成生物分子.  相似文献   

10.
太空争霸赛     
千百年来,天宇之门紧闭着,地球人只能站在地面上仰望它的庄严和神奇,猜测它的奥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至此,人类推开了天门,在宇宙空间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11.
抓鱼比狩猎安全,又可以单独行动,所以说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求生手段.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又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和行动指南。通过它,我们可以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迈向一个又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人类历史发展到近、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空前进步,这主要得归功于四次工业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蒸汽机、纺织和冶炼技术为突破口的工业进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主要是化学、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当代依靠新兴技术的发明兴起的又一次工业进步,则被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每一次…  相似文献   

13.
环境领域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鉴明 《自然杂志》2002,24(5):249-253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富裕和繁荣 ,写下了人类历史辉煌的一页 ,是人类引以自豪的文明 ;但工业文明意味着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自身发展 ,它又使自然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威胁 ,因而又是人类不得不抛弃的文明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惟一的选择 ,这是一种以绿色为标志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互惠共生的新的文明 ,是带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希望的绿色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信息     
铁和衰老美国人类营养研究中心最近发现衰老是由于细胞膜的氧化,而氧化的产生是体细胞中游离铁太多的缘故。虽然铁是一种必需的无机物,但是过剩了会氧化细胞膜中的脂肪成分,从而导致膜的毁坏。传统的观念认为,细胞通过产生铁蛋白来保护自身,这种铁蛋白把铁锁住,直到需要它时为止。为了观察衰老是否与铁蛋白的减少或停止工作有关,科学工作者们克隆了含有铁蛋白蓝图的基因,发现铁蛋白由24个亚基组成,这些亚基在一起形成一个象高尔夫球的形状,游离的铁穿过孔后被锁在里面。并还意外地发现虽然基因发出信使装  相似文献   

15.
自有人类以来,病原细菌就和人类进行着惨烈的战争,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病原细菌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几乎将人类推向绝望的边缘.欧洲的中世纪注定是个黑暗的时代,光是一场鼠疫就让欧洲几乎1/3的人口痛苦地死去,而它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种小小的杆菌,它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相似文献   

16.
人体保卫战     
<正>纵观人类文明史,人类社会的存在与繁荣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与恶劣环境的不断斗争中挣扎前行的。病毒这个古老的物种便是恶劣环境的因素之一,虽然它被人类认知才只有短暂的数百年,但它在地球上早已存在了亿万年,甚至更久。到底什么是病毒,它对人类又有哪些危害呢?谈起人类文明被病毒羁绊的史料,最早可追溯到修昔底德笔下瘟疫肆虐的雅典城。在那里,受害者并不是老人,更不是儿童,而是身强力壮的青  相似文献   

17.
张新民 《科学通报》1996,41(Z1):102-102
<正> 机械作为人手的延伸,伴随人类渡过了漫长的历程。自18世纪,科学给它安上蒸汽的强大动力之后,引起了一系列工业化革命,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入本世纪后,它又把人类托上蓝天,至本世纪60年代,它与航天技术一起带着人类遨游太空,使人类初步实现了直接探索宏观外部空间的梦想。然而,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希望对微小领域的了解日盛,这就对机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它更灵巧、更细小。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及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电子部件与机械部件在尺寸上的矛盾日渐突出,使人们从70年  相似文献   

18.
以往只在神话故事中才能出现的半人半兽形象,现在要以人兽嵌合体的形式出现了。它突破了物种间的生殖藩篱,挑战着普通人的认知局限。人兽嵌合体究竟为何而来,科学家为什么热衷于创造出人兽嵌合体,这种人兽嵌合体对于人类是福还是祸,它会面临怎样的伦理争议,又可能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和人类健康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好处,且让我们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与现状人类借助语言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丰富复杂而又富有表达力、综合力的通信行为,它与思维过程互为联系并与心理过程、学习、记忆及情感因素互为影响。关于人类大脑语言中枢的研究首先是在半球损害  相似文献   

20.
火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比地球小,比地球离太阳远,它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来说远远比地球差,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和地球有类似之处。人类用望远镜观测火星已有上百年,近30多年来人类发往火星的飞船探测器已不下一二十次,最早是1976年“海盗”号无人飞船降落在火星上。最近又有好几个探测器发往火星。主要的目的就是去探测火星上有没有水?以及其他自然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