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的航空、航天科技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它的民用消费品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是苏联过去长期推行重军抑民发展方针的一种结果,也是当今苏联政府力图解决的一个问题。 1988年12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裁军50万和使“军备经济向裁军经济过渡”之后,苏联拟定了到1995年的军工转产8年计划,军工企业随之大规模转产民品。  相似文献   

2.
三个50%     
最近,笔者接到几封读者来信,他们问:苏联和美国相继提出了裁军新建议,表示在第一阶段各自裁减50%核武器。中国政府早已提出过裁减50%核武器的建议,这三个50%究竟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什么地方?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裁减50%核武器的建议最先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那是在1982年的第二届裁军特别联大会议上。当时许多国家对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以来裁军问题毫无进展,世界和平面临威胁的事实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中国代表团针对当时的现实,详细阐述了中国在裁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立即停止军备竞赛和进行裁军的主要措施,其中的一条便是“苏美两国停止试验、停止改进、停止生产核武器,并将其各种类型的核武器和运载工具削减50%。”中国代表团在解释这条措施时指出,这是为实现最终消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苏联在按照美苏中导条约销毁中短程核导弹的同时,继续接二连三地提出各种裁军建议,并采取了一些削减军费开支、裁减军队员额的措施。去年底,苏联国防部公布:1990年军费预算开支为709亿卢布,比去年减少8.2%;同时,到今年1月1日,苏军总人数为399.3万,减少了26.5万人。苏联削减军费和兵员并公开发表其军费和兵力的具体数字,引起了关于苏联军事战略调整的种种议论。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2月26日波兰国防部长西维茨基宣布今明两年裁军4万人。埃及和以色列在塔巴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塔巴问题的3项协议。 27日美国总统布什结束亚洲之行。苏联宣布裁减驻东欧部队并将其撤回苏联本土的时间表。 28日《人民日报》讯:1988年世界10大出口国依次为西德、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苏联、荷兰和比卢经济联盟。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首次对澳门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萨尔瓦多游击队接受政府提出的和平建议。 3月1日蒙古同玻利维亚建交。2月27日至今委内瑞拉爆发反对政府紧缩经济政策的全国  相似文献   

5.
在专门讨论裁军问题的十届特别联大才开过不久,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又开始了它的工作.列入这次大会议程的,照例有关于裁军问题的各种提案,各国代表也照例对裁军问题提出看法和表示态度.广大第三世界和其他一些中小国家,反对超级大国争霸,要求它们停止军备竞赛和实行真正裁军的呼声,更加高涨.而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十国裁军会议即将在3月15日于日内瓦开会。从会议前夕的形势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裁军问题上两种不同的立场。社会主义各国继续为解决裁军问题作出了真诚的努力,特别是苏联最近决定再次单方面裁减武装部队一百二十万人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巨大贡献。但是在美国方面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美国虽然在表面上不敢反对裁军,有时也表示了一些愿意裁军的姿态,但在实际上却正在加紧扩军备战的活动,以图阻挠裁军会议的进行和裁军问题的解决。最近,美国正在进行夸耀美国实力”的宣传运动。从美国的政府、  相似文献   

7.
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五国组成的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小组委员会目前正在纽约举行会议,讨论四国政府首脑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拟订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裁军方案。由于这次会议是在最近国际形势趨于缓和的有利条件下召开的,全世界人民有理由期待这次会议能够解决关系着各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裁减军备和禁止原子武器的问题。大家知道,自从1953年联合国大会第八届会议通过了在安全理事会裁军委员会下设立小组委员会来研究裁军方案以及小组委员会在1954年5月13日举行第一次会议以来,小组委员会已经举行过四十多次公开的或秘密的会议。虽然苏联一贯作了坚持不渝的努力,但是,由于西方国家千方百计的阻挠,裁军委员会小组委员会的工作长时期内没有进展,对于各项有关问题仍然无法达  相似文献   

8.
里根一向认为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对美国不利,苏联部署SS8—25已经违约,美国不能视而不见。冰岛首脑会晤后,美国认为苏联的裁军立场甚至是倒退了。强硬派认为里根在冰岛钻进了戈尔巴乔夫的圈套,要“更正”里报在那时提出的裁军方案。美国这次废约为今年的裁军谈判前景投下了阴影,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逆料了。  相似文献   

9.
这项欧洲裁军新建议把苏联近半年来发动的裁军攻势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某些方面更具体,或做了重大的让步。但其核心仍是切断美欧核联系,打掉北约短导现代化计划。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末,当苏军全面装备核武器后,赫鲁晓夫曾多次强调,要科学地权衡现代武器的性质和现代战争的后果。他认为,核武器和战略火箭军在未来战争中将起支配一切的决定性作用;所有常规军备,包括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空军及庞大的陆军,很快会过时。苏联拥有足以实施核反击的战略能力,已经对西方起了威慑作用,世界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1960年1月,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了以火力代替庞大军队的裁军建议。接着他宣布将苏联武装力量缩减1/3,表示了要削减国防费用发展经济的愿望。就在赫鲁晓夫发表上述演说不久,苏联军方即对  相似文献   

11.
中欧均衡裁军的意向是在美苏军备竞赛和规避冲突的纠葛中逐渐产生的。尼克松政府在中欧均衡裁军问题上的主要政策目标:一是利用苏联对欧安会的热衷获取其在欧洲缓和与裁军问题上的让步;二是欲通过裁军谈判缩小两大军事集团在中欧常规力量上的差距;三是借由多边裁军会议推行美国的防务分担政策,减轻自身的防务压力。中欧均衡裁军谈判作为缓解美苏军备竞赛的主要手段之一,为缓和东西方的紧张局势,缓解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压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工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苏联宣传机器立即全力开动,把这项建议吹嘘为“裁军的良好榜样”,是“对爱好和平活动的重大贡献”,等等。其实,只要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和苏联建议的实质,就不难看出,它不过是苏联的一个以退为进的和平攻势;同时,它又是苏联霸权主义者虚弱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苏联高举着和平的大旗裁军问题已经谈判了好多年,但是一直都谈不拢。在这种情况下,最近苏联提出的全面彻底裁军的建议,的确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苏联以前提出过不少建议,西方国家一次也没有接受,这是事实。但是,结果不是没有的。像我们所看到的,苏联的每一次建议,都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使争取和平的运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和平的队伍愈来愈壮大,运动的规模愈来愈开阔。这是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没有接受苏联的建议,这对他们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他们常常用和平的口号来欺骗人民,特别是在国内进行竞选或准备向国外进行侵略的时候。面对着苏联的裁军建议,他们原形毕露了.各国人民,包括他们自己本国的人民,愈来愈清楚地看出他们不仅搞“冷战”,而且要搞“热战”,他们的政策就不能不受到人民愈来愈大的反对。这是二。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也渴望有一个长时期的和平环  相似文献   

14.
撒切尔夫人实地考察了苏联的变化。她和戈尔巴乔夫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舆论认为,双方在推动国际裁军方面未取得任何进展,在双边关系方面也没有“出现突破”。  相似文献   

15.
半月述评     
最近一个时期中,社会主义国家继续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外交措施: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越南、中国、蒙古等国;瑞典首相应邀访问了苏联,同苏联发表了联合公报;继马林科夫之后,苏联国家领导人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于4月18日到英国进行访问;在伦敦裁军小组委员会上苏联又提出了新的裁军建议;我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访问了埃及和苏丹。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各国间的友好合作,促进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缓和。另一方面,菲律宾的反美浪潮正日益高涨,锡兰亲西方的集团已在选举中遭到失败。北大西洋集团中最小的成员国冰岛,也要求修改冰美"防御协定",撤退美国驻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2月,苏联连续采取了积极的、重大的步骤,向许多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和平建议。这些建议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和良好的反应。但是,由于主要来自美国方面的阻挠,西方国家把这些重大的和平建议搁置在一旁,迟迟不答,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政府首脑级会议的公报中则一面强调加紧进行准备核战争,一面把愿意与苏联举行的会议的内容限制在裁军问题上,把会议形式限制为裁军委员会或外长级会议。进入1958年以后,苏联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又连续作出重大的努力。1月6日,苏联政府采取了与某些西方国家继续扩军相反的行动,宣布第三次裁减武装部队三十万人,其中有四万多人将是从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部队中撤退复员的。1月9日,苏联  相似文献   

17.
裁军会议3月14日在日内瓦开始举行。美国肯尾迪政府在会谈召开前和召开后都进行蛮横的威胁和无耻的讹诈。美国资产阶级的报刊杂志大量对会议散布悲观气氛。作为裁军会议参加国的美国政府,为什么这样害怕裁军?3月5日的“纽约时报”刊载了该报特派记者弗兰克耳发自华盛顿的报道,提出了“美国是否能经得起裁军?”的疑问。这多少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根据弗兰克耳的报道,美国“研究裁军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的专家小组认为:依靠增加“用于国际监督、警察部队”的开支、增加用于“民用的空间和核能力计划”的变相军事开支的“有力的行动”,大概能避免“立即使美国经济萎缩”;但即使如此,裁军“在心理和制度方面”还是“危险”的。由此可见,肯尼迪政府对于裁军问题抱怎样一种态度了。下面是弗兰克耳报道的摘要。——编者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冷战的结束,为全球或地区性的军控与裁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东南亚却出现了扩充军务的"逆裁军".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东南亚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南中国海的分歧与争端,但也与"中国威胁论"、地区安全机制及冷战后军控与裁军的现状与理论缺失等有关.就其影响而言,"逆裁军"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且破坏了地区稳定,也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东南亚“逆裁军”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冷战的结束,为全球或地区性的军控与裁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东南亚却出现了扩充军务的“逆裁军”。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东南亚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南中国海的分歧与争端,但也与“中国威胁论”、地区安全机制及冷战后军控与裁军的现状与理论缺失等有关。就其影响而言,“逆裁军”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且破坏了地区稳定,也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仅在苏联,甚至在国际社会,当人们谈论苏联时,几乎言必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新思维”成了当前人们了解和分析苏联问题的一把钥匙。“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为苏联提出的新时期的思想路线,从广义上讲,它体现在国内和国际问题两个方面。在国际问题上,他提出安全防务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概括来说,他的安全防务“新思维”的基本思想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核武器威胁人类安全和生存的新形势下,“核战争不可能是达到任何政治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目的的手段”,两大社会体系应该“和平共处”、“和平竞争”。为此,苏联主张采取“防御性”和“合理足够实力”的方针,通过裁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