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企业移民病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前在中国以至世界各大企业间一浪高过一浪的合资、重组、兼并乃至并购风潮,用《三国演义》的这句开篇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2.
填字游戏     
横向一、出自《三国演义》,"天下之势,分久必合"的下一句。二、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三、电影《霸王别姬》主角,由张国荣饰演。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心里便生疑问:诸葛亮这一形象可谓神奇,他纵横三国,神机妙算无所不能,小说第57回里,司马徽也曾预言:伏龙、凤雏两人,刘备若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诸葛亮最终并没能让蜀国问鼎中原。是司马徽欺骗了天下人?是诸葛亮欺骗了天下人?还是罗贯中本人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4.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对《三国》的品评受到极大的关注,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进行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偏颇之处:《品三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要求文学的美学追求,颠覆了《三国演义》原有的思想倾向、历史观念与审美理想,几乎完成了一个对小说《三国演义》的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罗贯中是古代伟大的通俗文学作家,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于明代初期不是偶然的,完全符合文学自然发展演进的规律。《三国演义》成书后数十年间不见于文献记载,那是明初错误的文化政策造成的结果。罗贯中具备创作《三国演义》的时间、艺术素养和生活阅历,其著作权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6.
历来讲《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不提或极少提到《世说新语》,本文则说明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国演义》不仅在运用这些资料时颇有特点,而且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对《世说新语》的加工改造,不仅表现在对材料的精心选择上,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三国演义》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创作出更具艺术真实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游走于历史长河之中,穿行在文史笔墨之间,品三国乱世峥嵘,观英雄龙争虎斗,析天下成败权谋。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散论孙谦《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一部以战争描写为艺术视角的文学巨著。它描绘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示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真实形象地反映了三国时期各个军事集团之间复杂多变的矛盾斗争及其兴衰过程。作者通过对战争...  相似文献   

10.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初《录鬼簿续编》记述了罗贯中创作《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部杂剧,却无创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记录,故而许多学者否认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著作权。但若从杂剧《风云会》的题材选择、思想倾向、人物形象、情节设计、文字语言等方面同《三国演义》、《水浒传》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内在关联。在未发现新的文献资料之前,戏曲家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著作权或部分著作权的观点,仍不失为一种最可信、最合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数百年来之所以为人民所喜爱,不仅是其中跌宕起伏,曲折成趣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价值观,从而受到当代中华子孙的认同,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三国演义》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本文力图阐述《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为研究《三国演义》作一新的尝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有些很精彩,从聊聊数语中即可窥见其为人或未来命运之走向,有的阵前答话则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让敌方不知不觉入彀。分析《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可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这部传世经典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减少了,但其永恒魅力并没有褪色,主要表现在:影视传播、网络传播超过了纸质传播;《三国》应用研究火热;《三国》衍生现象较多。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它一直都对《三国演义》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而深受道教影响的《三国演义》,全书也都弥漫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影响既广泛表现在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上,又涵括了文学创作与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马会平 《科技资讯》2006,(24):193-193
《群英会将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这部小说擅长刻画人物,但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较,这部小说在故事情节设计上更为突出,不仅连贯性强,曲折跌宕,更为重要的是文中描绘战争的场面残酷、惊心的较少,通常都是重笔描绘战争前奏,而读者对于战争结果在阅读前奏之后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主题的分析,阐明主题思想具有模糊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并探究研究主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三国演义》作者不是罗贯中--答杜贵晨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存于国家图书馆的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的正中,有大量证据证明,该书是一个早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刊本,其成书时间在明中叶,其最初写定是南方人。最近,杜贵晨先生撰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杜所作的分析论证或言之无据,或证据不能成立。本针对杜作答,以更充分的证据说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其作不可能是罗贯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罗幕士版英译《三国演义》是如何创造性地解读并传递曹操形象的。指出译者罗幕士对曹操形象的再创作为《三国演义》文化在国外的正确传播大有建设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夏迪 《世界知识》2010,(22):35-35
近读王俊彦所著《中美俄智慧博弈》一书,觉得是近年来继《中美苏三国演义》之后,描述国际重大事件的较好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