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一个时髦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那就是"低碳经济",今年两会,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它的题目是"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种种事实,我们已经无法阻挡"低碳经济"走进人们的生活,低碳经济已经与我们密切联系在一起了。作为高等学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应当紧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概念是反映低碳经济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低碳思维的细胞,是低碳判断和低碳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构建低碳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低碳经济概念,理论界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主要的观点有:经济形态论、经济模式论、绿色经济论、温室气体论;但也有人对低碳经济概念持有疑议:一是认为其科学性不足,另一是认为它是欧美设的一个局。对低碳经济概念与它相邻的几个概念——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界也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研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模型及支撑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界定了低碳经济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涵;进而设计了由外部环境、区域低碳创新主体以及区域低碳创新客体构成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模型,探讨了各构成要素在系统中的角色与作用;最后构建了由投融资机制以及宏观政策构成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支撑机制。研究结论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过学术界近几年的阐述和和研究,在低碳经济是什么、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上问题上取得一系列共识,而这些共识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显然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也不得不指出在其他一系列问题上却始终争论不断,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经济学术争论作一番梳理,以全面揭示低碳经济的含义、作用和影响,以期对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三峡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基础上,分析了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有关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推进法规政策建设,建立实施农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机制;统筹规划,实施农村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加强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和实施农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6.
中经 《创新科技》2010,(4):12-13
<正>全球压力下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无可回避。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奥巴马能源政策的短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低碳"时代,如何引导普通民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应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对普通民众生活的重要价值,认真研究低碳生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转向问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森林碳汇"更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森林保护的热门话题.在能源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为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中国已经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观察家2020年,中国要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黄莺  郭建 《科技咨询导报》2011,(14):251-251
今后社会的经济发展,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模式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必然的,要想走好低碳经济之路,必须以转变思想理念为先,倡导低碳生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开发回收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戒除不良嗜好,废除"面子"消费,消除一次性使用商品,加强低碳饮食膳食平衡.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富 《科技信息》2010,(5):153-153,388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下,融合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也是最理想的选择。总结实践经验,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覆盖政策、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益的竞争。从发展低碳经济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出发,在深入分析低碳经济竞争内涵的基础上,界定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定义,剖析了产品和企业、产业、国家三个竞争力层次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基础、竞争过程、竞争形式和竞争目标四维角度描述了低碳经济竞...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福建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立足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福建省能源类型特征,从研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加强节能减排、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强公众参与及法制建设等四个方面对福建省走低碳经济之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秦军 《科技与经济》2012,25(6):106-110
低碳发展是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在自然界产生的碳足迹而推行的新型发展理念。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优化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政府加快构建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完善江苏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江苏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军浩 《科技资讯》2012,(28):238-239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给各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共识。在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的三个方面,其中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几乎占到一半。而这个比例远要高于我们日常的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在成了热门话题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通过如何发展低碳建筑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城市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现有文献入手,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经济低碳、能源低碳、低碳城市、技术低碳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而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中国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晖  刘杨 《科技信息》2011,(13):771-771
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含义、发展及实现,重点阐述了低碳经济软件系统建设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很多不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对高碳模式的矫正和更新。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要求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英国政府在这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做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英国政府不仅起了主导作用,还实行了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将低碳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整合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鼓励低碳升级改造、引导低碳技术研发;尝试建立政府参与投资的绿色银行;积极宣传低碳理念等。我国在进行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学习英国的一些成熟做法。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10市2008—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从五个维度出发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因子理想解法对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各市变异系数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整体得分不高;在低碳产出维度各市均呈现增长趋势并存在明显收敛;在发展结构维度各市波动较大且无明显收敛;低碳环境和碳汇建设维度除个别市有增长外,其他市变化不大,同时各市之间的差异一直较大;低碳能源维度各市各年变化不大但各市之间有明显差异;根据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将陕西省10市分为四类,其中7市属于中高碳经济市和高碳经济市,没有低碳经济市。  相似文献   

20.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低碳的热潮。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热点,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低碳潮流之中,直销行业也不例外。尽管低碳是个环保话题,而环保话题也说过多次,但低碳潮流扩展到了政治与经济层面,于企业来说便意味着机遇或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