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结石再手术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取石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总结了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52例胆道结石术后症状复发再手术患者的既往手术史及随访情况.结果52例再手术患者中既往手术史包括单纯胆囊切除20例,胆囊部分切除5例,胆囊切开取石1例,胆囊切除 胆道探查、T管引流20例,胆肠Roux-en-Y吻合3例,肝左叶部分切除2例,EST 1例,结论胆道结石的术后复发,与结石的部位、胆道的病理改变、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合理操作、术者的经验、探查指征的掌握、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胆道结石手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检查在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的作用。使用了胆道镜检查,并结合运用常规胆道取石方法,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得出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为8.7%,与传统的胆道探查取石方法相比明显降低了胆道残余结石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胆道扩张行单纯胆囊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急性胆囊炎伴胆道扩张43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无一例行胆道探查术,其中31例,术后B超随访6—12月,未发现胆总管异常;结论:急性胆囊炎伴胆道扩张应慎行胆道探查术。对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无结石,术中胆总管未扪及异常,术中胆道造影阴性者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1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残余结石发病的原因较多:术前检查不完善,胆道结石部位不明确;缺乏完善的术中检查设备;探查取石不细致;术后胆汁淤滞再次形成结石。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先进的检查设备、细致的术中处理可减少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肝胆管结石疗效。方法:对我院1995年10月至2001年10月间术后用纤维胆道统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65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取尽结石60例(92.2%),5例残石未取尽(7.8%)。结论:在肝胆管结石症的外科治疗中,纤维胆道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1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残余结石发病的原因较多:术前检查不完善,胆道结石部位不明确;缺乏完善的术中检查设备;探查取石不细致;术后胆汁淤滞再次形成结石.结论 充分的术前检查、先进的检查设备、细致的术中处理可减少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我院自2004年运用纤维胆道镜至今已诊治胆道结石病人8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胆道镜在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运用胆道镜行胆道术中及术后探查以及取石术.术中及术后共取石108例,手术指导性探查19次,共失败9例.要重视手术操作和T管窦道的培育,熟练掌握内镜下结石套取牵引,冲吸和结石钻孔碎石技巧是处理巨大结石的关键,合理运用慧星征原理.对于胆总管下段结石可利用镜身扩张狭窄部位或将其推入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1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残余结石发病的原因较多术前检查不完善,胆道结石部位不明确;缺乏完善的术中检查设备;探查取石不细致;术后胆汁淤滞再次形成结石.结论 充分的术前检查、先进的检查设备、细致的术中处理可减少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术后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术后难取性胆总管结石14例,在术后3个月及以上,采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明确结石,并使用钬激光碎石,使用网囊和注水冲洗清除结石。结果:14例均取石成功,术后无胆道壁损伤及穿孔、出血。结论:使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具有经济、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技术在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患者切除胆囊后,术中经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发现结石者用取石篮取出结石或以等离子碎石机碎石后取出,取石后一期结扎胆囊管。结果:其中2例探查阴性(7.1%),成功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26例。结论: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及等离子碎石机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及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胆道镜直视胆道内部,取石、组织活检.结果:257例患者在肝胆管手术中应用胆道镜,明显减少了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发生率,同时对胆道恶性肿瘤配合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术中及术后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86例检查完善、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6例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确定的结石部位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肝切除术式,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5.12%,主要为胆瘘5例(5.81%)、膈下脓肿3例(3.49%)、切口感染5例(5.81%).术后残石8例,残石率为9.30%.术后追踪5年,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7.44%.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减低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胆道术后遗漏或再生结石的发生率,据Burhenne报告在3.1~28%之间,国内刘国礼等报告,经取石后残余结石发生率为30.7%,我院普外科统计,该发病率亦为32.9%,它是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我科1975—1985年间,对21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施行了胆道再次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镜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双镜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30例,开腹手术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双镜微创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手术,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镜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道恢复通气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21例不同原因老年ACST,采用经B超或X线透视引导下行PTCD,并结合进一步的手术或其它方法治疗,其中各种胆道结石手术治疗14例,胆道蛔虫取出1例,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2例,胆管金属支架置放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10例有明显休克的老年ACST病人,经PTCD后2。12h内血压恢复正常;1-2周内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2例。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PTCD对老年ACST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1例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阻塞的临床观察,指出了胆道术后早期临床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周俊林 《甘肃科技》2002,18(3):42-42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无创伤检查方法 ,它在良好地显示胰胆管解剖、变异及区分胰胆管结石、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等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在诊断方面也具有内镜胰胆管成像 (ERCP)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就我院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的MRCP检查资料予回顾总结分析。1 材料和方法34例病例中 ,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18~ 81岁 ,平均年龄 5 3岁。所有病例中 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10例经ERCP及活检证实 ,其中胆道结石 12例 ,胆管癌 10例 ,硬化性胆管炎 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抗生素治疗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5月至2008年7月二院收治的142例ACST患者的手术,经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NBD),抗生素治疗和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术治疗等情况.结果死亡4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1例.手术治疗137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例,术后40例次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8例均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123例,108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98株.结论ACST病人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术中胆道镜对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十分重要,而细菌学培养对指导抗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发生原因及临床过程,结合文献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6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全部为行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早期2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其余3例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或修补不完全,术后可出现胆道大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