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时,一些欧洲旅行家来到了太平洋上一个名叫"亚布"的岛上.在这里,他们发现当地人使用着一种十分奇特的叫做"分"的巨大石币.这是一种用石灰岩矿物,即一种霰石凿制而成的.按当地的习惯,这个石币的体积越大,价值就越高.因此,被凿成大磨盘似的中间有窟窿的圆石头,有的外圆直径竟大至5 m!这巨大的石环被凿磨得十分光滑,上面还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和精致的花纹.这种石币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花了一定的代价,换得了一些大石币,并设法把它运回了欧洲.  相似文献   

2.
被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 1985年,海洋勘察人员在大西洋底终于发现了已沉睡73年的"泰坦尼克号".他们在对其残骸进行勘察时,在其右舷的前下部发现一个直径恰好是90 cm的大圆洞,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大圆洞边缘十分光滑规整,好像是被一种圆规状切割工具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冰雪家族的老“新秀” 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或称掷冰壶,起源于欧洲的苏格兰地区,是在冬天结冰的河面上玩的一种游戏,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参加。被称做“砥石”的扁圆石头被投出后在冰面上团团打转,因此得名“冰上溜石”。苏格兰至今还保存着刻有“公元1511年”字样的冰壶,由此证明这项冬季运动已有约500年的历史,可谓冰雪家族的“老人”。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9,(2):8-8
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一颗名为“HD 189733b”的行星大气层里发现了二氧化碳。这让一些科学家感到振奋,因为这一发现或许意味着很快将找到太阳系外可居住的行星。HD 189733b是一颗类似木星的行星,距离地球大约63光年。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指针”,因为迄今已知的生命形式都跟二氧化碳有关。此前,  相似文献   

5.
人类喜欢赋予动物神奇特性,西方人甚至会把新生命的到来归因于一种鸟儿--白鹳。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传的一个可爱动物神话是送子白鹳。当孩子问父母“我从哪里来”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送子白鹳把你带来的”。人类学家最近指出,这个神话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他们都认为白鹳是真正爱家的鸟儿。事实上,欧洲白鹳会组成“一夫一妻”的家庭,但并非“白头偕老”。在“临时夫妻”关系期间,一对白鹳配偶会勤勤恳恳照顾子女,由此赢得“模范夫妻”称号。此外,白鹳喜欢与人类住在一起,这可能强化了人们对它们爱家的良好印象。在欧洲的一些传统城镇,人们能见到在房顶上构筑鸟巢、以鸟喙击打房顶而噼啪作响的白鹳。  相似文献   

6.
两个半球从古到今,地图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早期,人们把世界地图画成是矩形的。在西方人发现美洲以后,世界地图更方便的表现法,是将整个世界画成两个半球:东半球与西半球,每个半球画在自己的圆圈里,驶出这种地图的某个圆圈,就等于驶进另一个半球。当时,地图绘制者都抱着欧洲是世界中心的观点,因此西半球成了“新世界”,他们自己的半球则是“旧世界”。现在,将他表绘制成两个半球已是十分普遍的事,因而一些微妙处很可能被人忽略。首先,东、西半球的划分纯粹是任意的,地图绘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有无数种等分地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茉 《科学之友》2005,(8):34-34
被称为“大地脸上最大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一直以来就是中外科学家向往的神秘土地。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都已相继前往,探索这神奇的土地,寻找其板块分离的答案。地球上这最大的“伤疤”会变成海洋吗?地下岩石的类型如何?它目前分裂的情况如何?国外的地质学家们称,将非常接近于非洲与美洲的板块分裂,但是这种分裂也许将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一、女英雄被困“老寡腿”李改云——上世纪的一个妇女英雄。1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有时要劈开半山腰的石头。一天,李改云看到山上有小石头掉下来——这是大石头将要滚下来的危险先兆,她马上叫大家跑开。几十个人都跑开了,只剩下一个小姑娘被吓傻在那里一动不动,她立即扑在小姑娘身上……小姑娘得救了,而她的腿却严重受伤,被立即用河南省委派来的直升机送到了医疗条件更好的郑州医治。  相似文献   

9.
该由科学决定是否人类“克隆”(无性繁殖)能被施行,该由大众决定是否应该这么做。在这家大城市医院的克隆实验室里,一叶、繁忙的早晨来临了。与平时一样.一些要求“克隆”服务的人排成了K队,队伍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一对夫妇正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特别想知道这所实验室能否为他们复制出一个6岁大的女儿。最近,他们的女儿被查出得了白血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她,但必须找到一个与患儿骨髓相同的捐献者。如果以前能发生孪生事件.这个女孩就会有一个与其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姐姐或妹妹。这个姐姐或妹妹原本可以提供女孩治疗所需的骨髓…  相似文献   

10.
我对报刊上的哲理小品甚感兴趣,几乎每篇必读,获益良多。然而,最近我读到一篇有关碧风蝶的哲理小品(见链接),心情却有点反常:粗读此文,感到十分兴岔,大有石破灭惊之感。我想,若同行真的发现了“碧风蝶的卵(应为幼虫,笔者注)成蛹后……长途跋涉,爬到高出地面两米多的刺槐树上”,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1.
宁志萍 《科学之友》2005,(12):51-52
在非洲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家现代化的大医院里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门诊部”。接待患者的不是医生,而是一只活的大乌龟。乌龟被栓在水池旁边的一棵树下。米这里就医的均是头痛病患者,他们只要在乌龟背上坐上5min~30min。头痛即可消失。据说对于偏头痛尤其有效。这是当地民间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颇受群众欢迎。因此乌龟“大夫”的业务也相当繁忙。  相似文献   

12.
进入青春期的晓峻个头长得很快,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发现另一个“大起来”,这让他尴尬——他的乳头周围一圈明显突起、增大,呈圆推形隆起,似乎按压一下还有些痛。这不是像女性一样乳房发育了吗?怎么会这样?夏日里哓峻在小伙伴面前不敢赤膊,不敢穿容易暴露的汗衫,更不去游泳。郁闷了一些日子,他终于忍不住向父母诉说了心中的困惑,父母虽然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也说不清其中的“道道”,于是带他到医院由医生解释了原由。  相似文献   

13.
发现大嘴鲨     
1976年11月15日,美国水文地理考察船“BMC”号完成了对夏威夷岛东北部深度为4600米的太平洋水域的考察任务,他们本该把船停泊在某个地方,但在这样的深水区是无法放下船锚的,于是他们被迫放下两个深度为165米的浮锚。当这一切做完,往回拉伞状防坠器时,其中一个伞包拉起了一条长4.5米,重750公斤的特大鱼。它很像鲨鱼,但所有的船员还从未见过这样大号的鲨鱼。它又大又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张足足有1米宽的大嘴,嘴里还覆盖着薄薄的银色膜层。被弄上岸的大鱼最终由船员们送交到檀香山火奴鲁鲁博物馆保存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大地、大海和天空的探索变得更深入。地球的大气、海洋、岩石、动物和植物,正在经历着一种大到足以标志着一个世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的开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些地球科学家看来是“人类世到来了”的标志。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这一新的地质年代何时开始,那么“人类世”将会被添加到地质历史的第四纪中。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克瑞丝是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他最近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有魅力的十大物理学实验”。其中的物理学家多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人。令人惊奇的是这十大实验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最多有一两个助手。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桌上进行的,没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一把直尺或者是计算器。所有这些实验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仅仅“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有魅力”的科学之魂,这种魅力是一种经典概念:最简单的仪器和…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9,(7):11-11
最近,在挖掘自意大利威尼斯附近一座岛上的许多具中世纪大瘟疫受害者遗骸中,法医考古学家首次发现了疑为“吸血鬼”的骸骨。这是一名女性死者的骸骨,其部分躯体和头骨显示,她的颚被用砖头强行张开,这是中世纪使用于“吸血鬼”身上的一种典型的“驱魔术”。  相似文献   

17.
由欧洲国家参与的欧洲天文网络(ASTRONET)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在未来的20年里优先支持一些天文学项目,旨在保持欧洲在天文学领域的领先地位。ASTRONET成立于2005年.目的是把欧洲的天文学界联合起来,效仿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十年规划”(已经进行了5次),计划打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未来天文学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布里埃尔斯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利用电场对反氢原子进行了“撕裂”实验,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这一实验类似于“将反氢原子放到一个电池旁边,反质子会因此而被吸引到电池的一极,正电子则将被吸引到电池的另外一端”。当外加电场电压等达到足够高,反氢原子就会被拆散,通过测量拆散反氢原子所需电场的大小,就知道反氢原子内部反质子和正电子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从而得以首次“瞥见”反氢原子的内部状态。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物理评论通讯》杂志上发表。在过去几年中,一些科学家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迈阿密怪圈     
发现 1998年3月,美国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买下了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主要码头区的一块地皮。这个码头位于迈阿密河与比斯凯恩海湾的汇合处,而这块地皮则夹在一座豪华酒店和一幢现代摩天大楼之间,地皮上是6幢建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公寓楼。开发商计划拆除这些3层楼高的旧建筑,以便建两幢高40层、共有600个房间的豪华商住大厦。旧房刚拆除,考古学家就按照当地法规进行例行考察。没有人指望有什么大发现,毕竟美国的历史实在太短暂。 考古学家首先移走了地基上层,并未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他们探查到全方下面时,却有了非常重要的发现──一层古代的垃圾,也就是史前人类生活的证据。继续在基坑里挖掘.考古学家们又在石灰石岩床的表面发现了多个怪异的圆形孔洞,其中一些看来是天然的,另一些却像是人造的。由于石灰石岩床具有多孔状结构,容易被侵蚀,那么圆洞是否系侵蚀而成?专家们对此看法不一,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较大的长方形凹坑,其上也分布着较小的圆洞。这更令人难解,莫非这些凹坑共同组成了某种图案?经过勘察发现,它们果真位于一个大圆上,圆的直径约为12米。接着,考古学家们又往垃圾上层里挖,并用金属探针检查岩床,结果又发现了一系列凹坑。恰如...  相似文献   

20.
白石 《科学之友》2007,(6):24-24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魔幻影视剧中,经常有人宣称,自己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他们发现自己能够飘在空中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一些“灵异人士”认为这是一种“特异功能”,是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最好证据;也有人说,这是鬼神存在的证据。科学家则认为,这些人的经历是一种幻觉。以前科学家不能用科学实验对这些幻觉进行验证,因此“灵魂出窍”的说法一直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