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青海然者涌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青 《科技信息》2007,(12):19-20
青海然者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处藏北唐古拉成矿带,子曲铜钼铅锌成矿带的中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广阔,研究程度较低,故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浆岩、热液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初步探讨,为找矿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都兰-鄂拉山成矿带.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重点讨论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为中低温热液型,受三叠系陆相火山岩及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印支晚期花岗岩岩体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及其集聚和运移的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槟榔沟银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冀北——辽西成矿区,具有良好的金银成矿区域地质条件,丰宁——隆化断裂直接控制了该区的岩浆岩与火山岩分布和一系列次级断裂构造的发育,形成了良好的金银成矿构造条件。通过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综合分析,对矿床成矿规律提出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了该矿床成矿模式,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银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杨平  孙立斌  索南  张凤娟 《科技资讯》2012,(25):244-245
青海省南部地区有着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和岩浆岩都对成矿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发育地层为奥陶系-三叠系,其中泥盆系、石炭系和三叠系地层控矿;岩浆岩主要有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岩浆岩控矿明显;断裂构造是直接的控矿构造;成矿空间分布上形成自南而北四大成矿带,目前已经发现大量铜、铅、锌矿床,各种信息显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地质、化探、重砂、遥感等各类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5.
徐世民  王振侠 《科技信息》2013,(13):427-428
寿王坟铜铁钼多金属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地质条件控制,矿床经历了长期多阶段地质过程,岩浆具有明显的同源间歇性活动特征,该矿床除具有一般矽卡岩矿床成矿规律外,还具有多期矿化、后期改造、叠加成矿的规律。对成矿模式、港湾成矿、凹部成矿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东乡铜矿位于江西省东乡县,是一个以铜为主的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为赣东北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结合东乡铜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有关区域成矿学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理论,通过矿床地质学、成矿构造学、矿物岩石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阐明了东乡铜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建立起了该区铜矿床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模型,进行了找矿预测,对矿区找矿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基底岩系;石炭系地层主要作为赋矿岩石,同时也可以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区内岩浆活动和深层卤水的运移更是使“初始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得到进一步交代、改造和富集的主要原因;矿体的最后定位与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有关.其矿床成因主要为以晚古生代同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为主体,并伴有其它成矿作用为特点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7.
以白龙江复背斜北翼的逆冲推覆断裂体系为主要研究点,重点讨论了与该断裂带相配套的、有利于矿床形成的构造部位。从含矿岩系、岩浆岩特点和矿化热液蚀变特征几个方面,提出逆冲构造体系和体系中的含矿岩系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地区。结合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其它特点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浙江诸暨七湾锌矿的矿床特征、控矿条件、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该矿床属岩浆热液渗滤型矽卡岩矿床,成矿热液及物质主要来自结晶基底部分重熔的岩浆岩,成矿时代主要为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早期进一步活化富集。  相似文献   

9.
预查区属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预查区内出露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石炭纪石拐子组及大干沟组、第四系;岩浆岩侵入活动强烈,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破碎带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充填提供了迁移通道和储存空间。预查区内化探综合异常较多,且在邻区的相似背景下已发现茫崖镇十字沟西岔金矿点等,因此认为区内有形成矽卡岩型-热液型金多金属矿或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地化条件。  相似文献   

10.
清泉沟铜多金属矿区内矿化带发育,铜矿体均赋存与矿化带中并受其控制,矿化蚀变带、矿(化)体分布在中元古代小庙组地层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接触部位,受断裂构造和岩体控制,矿化类型为热液型,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沿裂隙充填型两种。由此可见,该矿床的形成从区域成矿条件及控矿地质因素等方面与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及围岩地层中有利岩性组合条件密切相关,并控制着矿床形成的矿化作用。同时指出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球物理特征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方芳 《河南科学》2019,37(9):1503-1511
南沟金(萤石)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东的东段,马超营区域性脆韧性断层的北侧.成矿受太古界太华群地层、基底背斜构造和断层(环形构造近EW向及NW向断裂构造)及燕山期晚期岩浆侵入活动作用等三重地质要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多样,如燕山期晚期花岗岩体、太古界太华群地层.金矿石铅、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该矿床大地构造成矿环境、赋矿围岩特征、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条件等矿化特征均与造山型金矿相似,成矿作用多样(火山喷流沉积、变质作用改造,岩浆热液作用交代等),矿床成因为叠生复合造山型金(萤石)矿.  相似文献   

12.
对辛庄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标志进行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特征,总结辛庄金矿床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辛庄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龙山断裂和义兴寨断裂)及其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燕山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首要因素;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燕山期岩浆岩、以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为主的围岩蚀变及主脉带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是本区的关键控制因素;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热液蚀变的广泛发育是其矿化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对矿床形成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灰岩;控矿构造主要为月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体系;成矿母岩主要为来自于上地幔的中酸性钙碱性燕山早期月山岩体;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的先决条件;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矿体形态主要为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组构主要为交代结构和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成矿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作用,围岩蚀变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矽卡岩化及大理岩化,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属于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克错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潜力,文中对该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矿(化)体28条,根据铜、锌、金、铁矿体赋存条件分析,发现矿体的形成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关系密切;区内与铜多金属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孔雀石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及硅化等;区内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期—印支期。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分为两类,西研究区为热液充填型矿床,东研究区为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粤东地区中生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大量系统和深入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粤东地区锡、钨、铜、银、金多金属矿床(点)区域成矿作用特征,着重探讨了在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浆作用的背景下,成矿元素的富集过程及成矿物质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认为,成矿物质的富集经历了地壳岩石的选择性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流体-熔体分馏和流体与流经岩石相互反应(水-岩作用)4个阶段.由于作为热源的岩浆熔体的存在及不同成因断裂裂隙构造的产生,富含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上升,并与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热液混合,形成热液对流体系.在长期的热液对流循环中,随着构造脉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沉淀出不同阶段的矿石,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和围岩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16.
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后期可能经历了结晶后热液改造,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与次火山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3.2‰~2.9‰,显示硫的深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熔融的岩浆以及火山与次火山热液沿沂沭断裂带上涌,为金矿的形成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在中深部的成矿环境中随成矿条件的改变使Au在适宜的构造位置富集并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7.
吉林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延边地区为我国东部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金、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带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主要受控于中生代火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多种金、铜矿床类型组合的成矿带,在分析成矿带内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即斑岩铜钼、火山热液金银、次火山热液金银铅锌成矿系列,将成矿系列控矿条件和火山-岩浆侵入作用相结合,探讨成矿系列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吴孝红 《广东科技》2011,20(8):101-102
作者认为Y矿点是以热液改造成矿为主的多阶段、多成因和多来源的多因复成铀矿点。它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成岩期形成铀的原始富集、区域断裂构造提供成矿空间、热液改造形成铀矿点、表生淋积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作了对比,得出了它们成矿地质背景相同、均受郯-庐断裂带次级断裂控制;同属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床;都生成于太古界—元古界绿岩带中;金矿围岩、岩浆岩条件、围岩蚀变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均极为相似的结论,对安徽蚌埠隆起带中寻找新类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