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9):576-576
晚古生代,山西地区位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的中部。分析沉积层及岩相变化规律,可将山西地区中-晚石炭世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的古构造类型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7,32(1):80-80
石炭纪山西地处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的中部。 中石炭世晚期,山西地区总体呈现出南西部高,北东部低的古地理面貌,陆表海体大致由山西的北东-东部侵入山西,多次的次  相似文献   

3.
戴金星 《科学通报》1982,27(5):298-298
煤系地层在成煤作用中,伴随形成大量的天然气,并在一定阶段产生适量的石油,与成煤作用有关形成的气田和油气田,在我国四川盆地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一些盆地中都有发现,其中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和北海-中欧盆地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含气盆地  相似文献   

4.
华北东部石炭纪巨型珊瑚灰岩带的展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巩恩普 《科学通报》1995,40(9):826-826
华北地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上部海相地层中产有丰富的Arachnastraea,Chaetetes和Multithecopora等珊瑚化石,在一些露头点上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可称为珊瑚灰岩,它们在平面上具有带状分布的趋势,局部地段形成珊瑚礁.该岩带的存在为我们认识华北东部地区石炭纪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一阳 《科学通报》1957,2(23):734-734
太原西山是我国华北重要的上古生代含煤地层之一,系统地、正确地来划分和统一太原西山的地层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最近,科学通报发表了刘鸿允、董育垲、应思淮三位先生的“太原西山上古生代含煤地层研究”一文(1957年第11期),对本区含煤地层的岩性及矿产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不过文中某些论点与笔者去年暑假在本区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时的观察有些出入,兹就这些问题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并与刘先生等商榷。  相似文献   

6.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10):765-765
建立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类生物地层序列,不仅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将为华北地层区内晚石炭世含煤岩系的统一划分对比、聚煤期古地理、古构造以及煤(煤成气)、铝土、耐火粘土等沉积矿产的区域性研究,首次提供区域内统一的生物地层学及相对年代地层学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盛金章 《科学通报》1982,27(3):192-192
大屯煤田位于苏北沛县境内.煤田内的煤系地层均被第四系覆盖.煤系内含有19层含(竹蜓)灰岩(太原组16层,本溪组3层).对这些灰岩的岩石特征、稳定程度、厚度变化及在地层中的含量以及与成煤的关系作了论述和分析.这批含(竹蜓)灰岩是笔者之一(王仁农)于1974—1979年采自钻孔中.(竹蜓)类动物群经研究后有13属60个种(9个新种).这60个种中太原组52个,本溪组8个.太原组及本溪组的(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可分为三个(竹蜓)带及二个(竹蜓)亚带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社荣 《科学通报》1997,42(5):558-558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一些含煤盆地石油的形成、成烃机理、煤沼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研究后发现,一些形成工业性煤成油田盆地的煤沼沉积环境演化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即在具完整湖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水进序列中形成的含煤建造更有利于煤成油藏的形成含煤建造上覆的湖相泥岩,既可以是油源岩,同时,也是良好的盖层.根据西北侏罗系煤沼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3种煤沼沉积环境演化类型:(1)发育在冲积体系和河流体系中的含煤建造,如祁连和贺兰山地区的一些山间聚煤盆地;(2)含煤建造(组)的上下没有发育典型的湖相地层,或含煤建造的直接上覆没有典型的湖相地层的发育,也就是说,除煤层外,很少有泥灰岩、炭质泥岩、油页岩等湖相地层的形成.典型的如鄂尔多斯盆地.该盆地延安组含煤建造的上覆是直罗组,该组由一套冲积体系组成;(3)煤沼发育的后期都发育有典型的湖相  相似文献   

9.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初期镁铁质岩浆事件的锆石U-Pb 定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宋彪  王宗秀 《科学通报》2005,50(22):2514-2521
华北徐淮地区元古界地层中发育巨型辉绿岩(床)群, 目前尚未见其侵入到年轻于寒武纪的地层.徐淮地区辉绿岩中分离出的锆石在阴极发光下具有3 种不同的内部结构特征, 皆属于岩浆成因.SHRIMP 法U-Pb 定年结果显示, 尽管206Pb/238U 表面年龄分布于2600~124 Ma 区间, 但是在谐和图解上只定义了两个有意义的地质事件: (1) 976 ± 24 ~ 1038 ± 26 Ma, 对应于辉绿岩浆结晶时代; (2) 2523 ± 52 Ma, 对应于混染的古老地壳物质形成时间. 结果指示, 在华北地块南缘存在中元古代末期至新元古代初期的基性岩浆活动, 可能与Rodinia 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全球范围的Grenvill 期大洋板块俯冲活动有关,这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在Rodinia 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Palaeofusulina带在广东二叠系划分对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少南 《科学通报》1986,31(11):852-852
长兴阶是我国和世界二叠系最高的年代地层单位,以含Palaeofusulina为特征,盛金章等称为Palaeofusulina带,自下而上分为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亚带和Palaeofusulina sinensis亚带;林甲兴将上述两个亚带分别成立两个带。并以前者的出现,视作长兴阶的开始。笔者借助这个标准,对广东二叠系划分对比提供一些看法,并试图对华南地区长兴阶与吴家坪阶的界线及西南地区主要成煤期提出个人的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七个煤矿样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冰如 《科学通报》1985,30(1):27-27
一、引言煤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有机和无机的混合物,目前我国只是利用它的有机组分作为能源和原料,而对无机元素组分的研究、处理和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煤中具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可用来研究成煤的地质条件,稀有金属的开发以及煤燃烧排放的有害元素对  相似文献   

12.
李哲 《科学通报》1988,33(14):1085-1085
近年来开发的熔聚气化方法,其排除的灰渣以熔聚物形式存在。温度和气氛对灰渣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煤中的铁是变价元素,各种含铁物相是温度和氧化-还原气氛的灵敏标志,因而,了解熔聚物中含铁物相与温度和气氛条件之间的关系,对于成渣机理以及进而控制煤的气化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对太钢焦的低温灰熔聚物以及从熔聚气化炉中排出的球渣进行了穆斯堡尔谱学和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了含铁相与温度和氧化或还原气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冯少南 《科学通报》1988,33(5):365-365
西湾煤系是广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煤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煤层,这种沉积类型的煤系,在邻省中生代地层中较为罕见。其上部称大岭组,下部称天堂组,其上覆地层为石梯组。煤层主要赋存于大岭组中,天堂组仅局部地段含可采煤层。有关煤系的时代,有早侏罗世和晚三叠世之争。笔者1983—1984年,在西湾煤系命名地点——广西钟山县西湾系统地采集了各门类化石,发现了晚三叠世较重要的分子Danaeopsis fecunda, Anthrophyopsis? sp., To-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26):3441-3461
鄂尔多斯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核心地质单元之一.前寒武纪基底陆块的划分、克拉通化过程与构造机制、古元古代活动带、中-新元古代的多期裂谷和壳幔调整、华北地台形成等华北早期大陆的几乎所有重要科学问题,都与鄂尔多斯地块密切相关.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块的油气和煤资源的研究有重要突破,带动基础地质研究至少在三方面有重要进展:(1)大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2)狭义鄂尔多斯盆地的基底以及与周边基底岩石的对比;(3)鄂尔多斯地块的周边断裂及其性质.这些都说明鄂尔多斯地块是在原有华北克拉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盆地,现在的狭义盆地面貌是在三叠纪末开始形成,并在中-新生代才逐步改造定格的.因此对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的形成和演化历史,需要抛开固有的想法,客观分析地质资料,给予科学解读.鄂尔多斯地块是破解华北早期大陆形成和构造体制演化谜团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煤的构造应力变质作用的地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奋 《科学通报》1980,25(3):128-128
煤的构造应力变质作用问题的提出,起始于中国东部地区煤变质带实际展布规律的研究。它是我国煤地质学工作者近些年来在地质力学理论的启示下,通过科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煤变质作用类型。研究表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变质带的展布方位,范围和组合特点,常与各类构造体系或构造带的展布形态与复合关系有关。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变质带的展布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已在文献[1]中有过比较详尽的阐述。作者认为,在显示各类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尚庆华 《科学通报》2004,49(24):2574-2579
华北北部边缘区的二叠纪地层过去多认为是海相浅水沉积. 从内蒙古中部哲斯地区和东部锡林浩特地区二叠纪哲斯组泥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等证据表明, 该区中二叠统主体应为深水海相沉积.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中二叠世深水海相地层的确定, 进一步证实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拼合至少发生在瓜德鲁普世末之后, 同时根据含放射虫地层的分布和相关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区推断拼合的位置应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南的林西地区.  相似文献   

17.
煤和沉积岩中各种形式硫的提取和同位素样品制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储雪蕾 《科学通报》1993,38(20):1887-1887
煤或沉积岩的硫同位素研究不仅可以提供硫的来源,也可以提供沉积环境、成煤或成岩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很多煤和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例如黑色页岩)硫含量较高,且以黄铁矿、单硫化物、硫酸盐和有机硫等多种形式硫出现.同一样品不同形式硫的同位素组成不同,可差30‰,所以分析每种硫(而不是总硫)的同位素组成实际上更有意义.一般通过化学方法来分离和提取岩石中各种硫.关键是寻找一种适宜的还原剂能够还原  相似文献   

18.
太原西山上古生代含煤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鸿允 《科学通报》1957,2(11):339-339
1956年8—10月间,为了对华北上古生代地层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我们曾到太原西山这个著名的关键地区展开了第一步的实测工作。系统的剖面详测资料和大量岩石、化石标本,正在进行室内的分析研究。这里先将观察所得,并依据剖面的初步整理和一部分化石的鉴定,对该区上古生代含煤地层系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徐备  陈斌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6,41(2):153-155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约100km的巴音高勒地区分布着一套变质岩,前人曾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这套岩系具复杂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长期以来时代归属不明且缺乏详细工作.邵济安认为其属古生代褶皱带内的古地体,唐克东等则将其划归古生代花岗-变质岩带的一部分.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中,这套岩系被归入早元古代,但同时报道其U-Pb年龄为1060Ma.由于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形变质地层单位,故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于解释华北板块北缘前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煤中提取锗、镓等金属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煤逐渐成为多种战略性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但对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尚缺乏系统的矿床学理论支撑.本文在以往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了煤中锗、镓、锂、稀土资源矿化特征,并以丰富的煤中金属高异常点、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地层沉积环境特征、煤层煤质特征等为依据,将全国煤中锗、镓等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划分为7个成矿区带,进而讨论了各成矿区带地质特征,为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