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我国学校青春期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羽 《科技信息》2008,(21):167-168
“青春期”一般指10~20岁这一年龄段,是指儿童逐渐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由于青少年对自己的身心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控制力,常常容易出现偏离行为,被称为“危险人群”。我国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目前为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的薄弱局面。认识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找出我国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对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池小宁 《海峡科学》2006,(9):120-120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难免会对异性产生艨胧的情愫,性对他们来说显得新奇而又神秘,往往会在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开放和信息流在拓宽青少年视野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不良的甚至有害身心的文化垃圾,比如色情信息的泛滥。青少年尚未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易于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如这个时期未能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往往会放大孩子在这方面的“成长的烦恼”,甚至陷入误区,给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青春期教育的三个主要课堂。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而言是孩子,对老师而言是学生,对社会而言是未来的接班人。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出路正在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网络天地。在这一育人体系中社会要统筹领导,学校要积极引导,家庭要科学疏导。本文就学校在青春期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谈谈粗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孙晓红  边立涛 《科技信息》2009,(27):I0389-I0389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都趋于成人化,并且易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现象的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无疑就成为当今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性行为的逐渐增多,性越轨和性犯罪的行为屡见报端,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性教育的缺失。本文从什么是性教育入手,具体分析了当今大学性教育的现状,提出大学生性教育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借鉴西方成功的性教育经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性教育模式,重视性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性心理咨询活动,构建终身性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国内外性教育概况,从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增多要求开展性教育;性知识缺乏导致心理疾病和家庭悲剧;性教育有助预防艾滋病及其它性病的传播;性教育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来说明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介了国内外性教育概况.从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增多要求开展性教育;性知识缺乏导致心理疾病和家庭悲剧;性教育有助预防艾滋病及其它性病的传播;性教育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来说明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永泽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52-152,1
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理上普遍存在着早熟,借助生物学科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渡过青春期.提高他们性道德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身心发育日趋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动。他们精力充沛,观念开放,自控能力差,性知识极度缺乏,使中学生青春期的成长在寂寞与迷惘中度过。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我国青春期性教育先天不足:人们对性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性教育缺乏可行的教育体系、缺乏专门人才、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性教育的缺失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的特征是:向往并主动与异性交往;性冲动时有出现;渴求了解性知识;易产生性困扰方面的心理障碍;普遍进入恋爱期。针对这些特征,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破除传统的封建观念;积极开展性教育;防止和克服错误观念的影响;学校、社会、家庭配合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问题,使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调查,中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4至5岁,而在青少年性生理早熟的同时,由于性教育的匮乏,其性心理却极为滞后。一边是学校和家长的谨慎观望,一边却是学生的不以为然。如今在全国部分学校中开展的性教育让学生和家长都不买帐,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甚至有人说,如今很多学校组织的性教育已经剑走偏锋,或者成了风光的摆设,变成了"集体秀场"。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性教育据笔者对北京市开设了性教育课的几十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发现,对于开设性教育课的必要性,几乎是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必要"。对60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有78%的学生知道的性知识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但也有16%以上的学生对性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有很多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性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但近期90后女生“校园暴力”尤为突出,其残忍程度无论从手段到性质都不亚于男生。这不仅是社会暴力的折射,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感染的结果。为此要加强和改善家庭与学校教育,治理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特征性的变化,莫过于青春期了,被称为"暴风骤雨"期。随着中学生性生理的发育,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性心理的变化,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个案阐述由于家庭、学校等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忽视,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性健康知识,而带来的困惑及心理问题,希望学校、父母共同努力,尤其做父母的都能学习一些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适时引导,在孩子的人生路上帮助他们顺利的渡过"暴风骤雨"期。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调查,中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4至5岁,而在青少年性生理早熟的同时,由于性教育的匮乏,其性心理却极为滞后.一边是学校和家长的谨慎观望,一边却是学生的不以为然.如今在全国部分学校中开展的性教育让学生和家长都不买帐,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甚至有人说,如今很多学校组织的性教育已经剑走偏锋,或者成了风光的摆设,变成了"集体秀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未婚妊娠少女的性态度、性自我意识对性行为的影响着手,试图摸索引导、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性问题,为防止和减少未婚先孕和未婚人工流产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性教育属于人生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异性的了解与尊重,性别角色的练习和对家庭择偶的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教育机构进行性教育的研究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曾经是一个禁区。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价值观开始发生改变,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逐步提高,在性观念上由抑欲主义向纵欲主义过度,西方文化中“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潮,对青年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青年人的性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12年,国际卫生组织首次使用“性教育”一词,号召人们将性教育纳入对青少年的教育大纲中。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的隐私观念、育主体不明、问题单薄等方面,剖析了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具体问题的解决途径是:转变传统性教育观念。并且提出在青少年性教育内容上,重点应当放在青少年性行为的规范教育上。  相似文献   

17.
李东 《科技信息》2007,7(10):60-61
随着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快捷、更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消极的东西。“网婚”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现实婚姻发生了强烈冲突,引发伦理道德危机。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网婚的行列,这势必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网婚”的原因以及会造成的危害,从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此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星 《科技信息》2011,(24):283-285
全面健康教育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教育。生理健康以青春期性教育为切入点,对步入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使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心理健康则以关注师生及家长心理,塑造师生、家长健康人格为切入点,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全面辅导,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进一个社会的目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新型课堂为切入点,课外活动为辅助,通过课堂、通过活动向学生播撒知识与阳光、传递感恩与大爱、培养意志与合作,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7,(6):52-55
如何让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障儿童及青少年获得合适的教育,生活化教育是着力点。生活化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让残障儿童及青少年学会怎样生活,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生活化教育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进行研究,构建了特殊教育学校完整的生活化教育体系,明确了各学段生活化教育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由于关涉青少年成长、家庭和睦、学校稳定及社会发展,因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行为偏差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相互交错感染的结果。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次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受压产生不适——首度反弹并自我调试——自我调试受挫——二次反弹并背离社会主流规范”四个主要的阶段,四个阶段构成了青少年偏差行为发生的模型。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要进行自助干预和他助干预。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