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医学检查是将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引入人体,可显示体内生理生化特征,或在体外应用放射免疫法对各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20年来,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发展很迅速。近8年内,核心脏病学(nuclear cardiology)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这是仪器大大发展的结果。如新发展的放射性示踪剂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核心脏病学的优点是非入侵性而且安全,不改变可测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此法还可用在运动时作生理性测定,用习用的方法是无法作这些测定的。所有的方法,都是将专门用于所需研究器官的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中央循环系统,使之经过心脏,在心脏附近用核记录照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核学会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辐射医学应用研讨会于1993年8月30~3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海峡两岸辐射医学专家和学者52人,广泛交流了我国近年来在核医学方面取得的成果。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大陆和台湾学者的论文25篇,内容涉及放射性药品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疾病,核药品治疗疾病,核医学中的辐射防护及辐射灭菌等领域。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物。两岸学者分别介绍了他们对核药品的研制与应用情况及安全管理情况。目前,台湾地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治疗疾病的医疗院所有4000余家。台湾原子能委员会下设有辐射防护处,负责医用放射性药物的生产、检验、输入、输出、转让,以及核药物设备的安装、使用、废弃等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核医学趣谈     
核医学是核技术与医学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同位素(目前主要是放射性同位素)及电离辐射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目前核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达国家,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要求助于核  相似文献   

5.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临床核医学是直接利用核素和核射线来诊断和治疗人体疾病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核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医学工作场所也在不断增加。核医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方便患者的治疗,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放射诊断的应用不可避免导致电离辐射的产生,使得公众、患者和医务人员受到的电离辐射越来越多。因此,工作场所的布局及选址是否合理十分关键。该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案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平面布局的优化措施。该文不仅可为建设单位针对已建项目进行自我整改提供参考,同时可为建设单位针对拟建项目通过规划设计降低核医学产生的电离辐射对公众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为审管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核医学是高效、安全、无痛的检查方法,涉及放射性示踪剂和给予患者的少量放射药剂的管理,以允许医疗专业人员检查患者身体内的分子和生理过程。除了诊断成像过程,放射性药物可以给予患者用于治疗,如使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核医学在诊断、评估和治疗多种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的文章讨论了各种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应用,及核医学的辐射安全。重要的是,当今社会密切关注的核医学辐射风险与其价值的对比取舍。  相似文献   

7.
刘燕萍  孟利娟  吴平辉 《科技资讯》2012,(3):231-231,233
本文介绍了一种声光显示的听诊器。该听诊器的工作电路主要由放大、整形、驱动电路三部分构成,通过采用压电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器,可将心脏的跳动转化为声光信号,并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声音清晰,发光显示明显。声信号与光信号同时作用,有助于医生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随着放射医学检查使用的放射性物质一核粒子减缩,减少了许多辐射量,在小儿科领域增加了核医学检查利用项目,通过最近核医学检查的进展,SPECT的利用、新的放射性药品的开发、如何把它利用于小儿科日常诊断成了当前的课题。因此,通过新的放射性医药检查,大略记述了关于包含部分与脏器区别检查的意义和适应、界限等,作为新的放射性医药品利用着各种药物,如:在脑用123I—IMP99mTC-HM—PAO,心肌用123I—MIBG和123I-BMIPP,在肝方面99MTC-GSA、肾上腺用131I—MIBG等等,在日常诊疗中运用本检查方法有一定体会。  相似文献   

9.
潘治 《今日科技》2003,(10):47-47
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8月期的《临床肿瘤学月报》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铼-188的羟基乙叉二磷酸盐(HFDP)制成一种新型药物,它能发出更高能量的β射线,在遏制肿瘤扩散的同时还能部分摧毁肿瘤,同时能够抑制患者的骨痛感。 这一成果是由德国波恩大学核医学系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核医学研究小组合作研制成功的。初步试验表明,这种新药可有效延  相似文献   

10.
王惠君 《甘肃科技》2016,(21):124-125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作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笔者查阅近年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的文献,作一综述,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晓红 《甘肃科技》2009,25(10):141-142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在现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诊疗工作中第一步就是要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人体,如,口腔、吸入和注射。注射是所有这些手段中最主要的一种,其过程顺利与否关系到整个检查,影响诊断及治疗的质量。在工作中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以减少对工作人员的照射,并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掌握核医学放射防护知识,安全应用核医学。  相似文献   

12.
听诊器是1816年由被誉为"胸腔医学之父"的法国医生林克发明的,原理就是物质问相互振动传导,利用固体传声带动气体传声,人就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了身体内部的声音,听诊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医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的心音听诊就是凭医生的经验用听觉分析心音信号,不能满足医学上所要求的高精确度性能而且听诊技能要花多年时间才能掌握,针对这些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心音诊断方法。它对电子听诊器录制的心音文件,用离散小波变换从样本中提取特征值再将选取的特征值输入到前馈型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识别。  相似文献   

14.
超声显像对胆系疾病的诊断,比喻成医生的听诊器,说明B超检查对胆系病有重要诊断意义。结合我院在1985—1990年收治胆系病中,经B超检查38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在381例中,男153例,女228例,男女之比为1.3:3;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78岁,其中以40—60岁发病为253例,占本组发病率66.2%。1.2 临床特征在381例中除部分病例有明显症状外,大多数无典型临床症状,故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杭州科技》2014,(5):4-5
<正>未来或许可以用摄像头来做心脏检查一个正在开发的新程序试图能做到对人体进行15秒的面部扫描,能够检测出因心房颤动导致血流不均匀而产生肤色的细微变化,帮助医生确认病人是否患有心率不齐。这项新技术意味着在没有心电图机的情况下也能对房颤病人进行诊断,它是由罗切斯特大学牙医学院和Xerox公司联合开发的。N ASA发布木卫二新照片美国航空航天局近日发布了一张全新的木卫二"欧罗巴"的照片。新照片是目前为止图像分辨率最高的木卫二照片,它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了"伽利略"号自  相似文献   

16.
BS1802电子听诊器,已由四川成都新兴仪器厂试制成功,通过设计定型鉴定。经四川医学院、重庆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单位试用,认为有下述优点:1.能供10~20人同时听诊,可用于听诊教学,尤其有利于心脏听诊教学和会诊。2.用电子听诊器听到的声音与用普通医用听诊器听到的相似,无失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MCG技术的最近发展 ,MCG在心脏疾病屏显化检查、心律不齐诊断 ,临床诊断研究的成果 ,尤其是心肌缺血的准确诊断等方面的应用问题 ,报道了MCG技术在心脏诊断医学中一些新近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世界》2005,(4):91-91
血压计是一种用来测量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医疗器械,测量方法是在手臂上束紧臂带,臂带通过一根橡胶管与一个小型气泵(通过反复捏挤给臂带充气)相连。通过气泵给臂带充气而不断挤压手臂上的动脉,这时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听到血管中由于血液流动对血管臂冲击发出的声音,医生通过不断束紧臂带来挤压手臂上的血管,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肱动脉的血液流动将完全停止,这时用听诊器也听不到原来有规律的脉搏声。  相似文献   

19.
一、导言核物探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方法,是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它的物理基础是:当放射性同位素所放出的X射线去轰击研究介质,使原子的电子壳层内层电子逐出而形成电子空位,产生激发状态,当邻近壳层上的电子补充这个空位时,同时放出特征X射线(即荧  相似文献   

20.
胃磁图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磁图法是一种新型的胃肠疾病的诊断方法。用此法测得的正常人胃排空时间与传统的钡餐法以及新近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所测的基本一致。本文介绍胃磁图法应用于临床,检测人体胃肠消化动力学过程;诊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以及观测药物对胃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