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河南科学》2001,19(2)
新型橡胶助剂-HT-5橡胶炭黑分散剂 我国是世界橡胶及橡胶制品生产和使用大国,其中轮胎占一半以上,目前,随着汽车工业和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以明显高于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速度而发展,但与世界橡胶工业的主要差距是子午化率低,世界平均已达85%以上,我国1998年为23%,1999年为28.5%,差距很大但进展较快,国家的产业政策倾向加快子午化进程,预计到2005年,子午化率将达到50%,为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将累计投入几百亿元,将极大地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需要一大批新装备,新工艺和配套化学助剂,国家亦将新型橡胶加工助剂的研究开发列入我国“十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橡胶炭黑分散剂是新型加工助剂的主要品种之一。 HT5炭黑橡胶分散剂主要由高分子脂肪酸酯,混合脂肪酸皂、阴离子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胶料中炭黑及其它粉料的分散,同时兼具一定的润滑、塑解降粘、防焦等作用,改善胶料的物性、改善加工性能,提高加工的安全性和加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它可以润滑粉料粒子和弹性体表面、减少不同性质和不同品种的填料和助剂的相对移动阻力,提高亲和力和分散性,对胶料中的天然胶部分有适度的塑解作用。经数家大型子午胎生产企业应用,其综合使用效果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适于在子午胎生产线上应用,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该产品原料易得,生产工艺条件要求不苛刻,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过程不涉及毒害及危险品。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轮胎已基本实现了子午化 ,而我国子午化率则只有 2 0 %左右。这不仅与我国轮胎产量列世界第三的地位极不相称 ,而且直接影响到 2 1世纪轮胎工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轮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国子午胎发展 ,促进轮胎产业升级 ,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已是十分紧迫的工作。目前 ,全世界子午胎产量已占轮胎总产量的 85%以上 ,美国为 95% ,西欧和日本接近10 0 % ,韩国也达到 6 0 % .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已淘汰了斜交胎 ,基本实现了轮胎子午化。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第三代和第四代子午胎产品。…  相似文献   

3.
国内橡胶助剂研究开发情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介绍了我国橡胶助剂的品种、性能、生产厂家等,根据现状对今后橡胶助剂工业的发展提出了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看,轮胎市场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专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轮胎产量将达到7500万条,子午胎1400万条,质量、品种将上一个新台阶。今后几年,我国汽车轮胎的子午化率将得到明显提高,子午线轮胎作为汽车轮胎的更新换代产品,与斜交轮胎相比,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卓越。使用子午线轮胎的汽车有着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我国汽车轮胎的子午化率目前还很低,只有18%,而欧洲发达国家汽车轮胎的子午化率均已达到90%以上。专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轮胎子午化率可望达到36%。——汽车轮胎将向着扁平化、宽断面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30%,50%)、橡胶掺量(0%,5%,10%,15%)及纳米SiO_2掺量(0%,1.5%,3%,5%)对橡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及橡胶掺量的增加弱化了水泥基体与骨料之间的黏结,制约着橡胶再生混凝土抗压及抗拉强度的发展,纳米SiO_2的掺入可以显著改善橡胶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显著提升橡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从而证实,掺加纳米SiO_2是改善橡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有效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特别是对部分重污染、难治理的行业,清洁生产显得尤为重要。橡胶助剂行业污染大、能耗高,在该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可大大降低物耗和能耗.从源头消减污染。本文论述了橡胶助剂行业清洁生产应注重的几大方面,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措施和方案.为橡胶助剂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橡胶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硅烷偶联剂和浓度为1%的NaOH、HCl、CaCl2溶液对橡胶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粒度为5目、10目、40目、60目的橡胶颗粒以1∶1∶1∶2的掺配比例等体积替代20%的砂子.发现,经NaOH和CaCl2溶液处理的橡胶颗粒混凝土7d强度提高较快,而偶联剂和HCl溶液处理的橡胶颗粒混凝土7d后强度提高较快,经NaOH和CaCl2溶液处理的橡胶颗粒混凝土28d强度最高.同时,选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处理橡胶颗粒,分别以10%、20%、30%、40%和50%的橡胶颗粒等体积替代砂子,研究橡胶颗粒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掺量为0~10%时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快,为10%~40%时混凝土强度降低减缓,为40%~50%时混凝土强度降低加快;橡胶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希奇 《科技资讯》2008,(34):144-144
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以来,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但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依然明显,我国钢铁、电力、水泥等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海南橡胶的生长态势,分析橡胶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选取海南岛2008—2011年的FY-3A MERSI遥感进行去噪处理,运用风云三号遥感系统和ENVI得到相关数据,将遥感数据结合最大合成法分析橡胶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得到海南岛橡胶年生长周期及变化规律.结论表明在2009—2012年四年间海南岛90%以上的橡胶NDVI值均保持在0.6以上,平均值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每年2月和8月为极小值和极大值,2—8月为增长趋势,8—10月为下降趋势,10—11月有小幅度的增长,11月至次年2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橡胶和沙漠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沙漠砂(替代率为0%~60%)和改性橡胶集料(替代率为0%~15%)掺入混凝土中部分替代河砂,通过单因素试验,共设置16组配合比,分别通过混凝土立方体力学性能试验、混凝土棱柱体单轴压缩试验对橡胶沙漠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伴随沙漠砂替换率增加先增长后下降;当沙漠砂替换率一定时,橡胶集料替换率增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持续降低、峰值应变与极限应变小幅度增加、劈裂抗拉强度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规律;基于过镇海模型以及CEB-FIP拟合取得的橡胶沙漠砂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获得的曲线契合良好。就有效再利用废物资源来说,建议取用沙漠砂替代率为20%或40%,橡胶集料替代率为10%的橡胶沙漠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橡胶混凝土道面的温度场分布与演化特征,基于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建立了橡胶混凝土道面现场温度信息的连续监测,研究了橡胶混凝土道面早龄期(0~4 d)和长期(9~84 d)的温度场演化特征,并且以普通混凝土道面为参照,对比分析了橡胶颗粒的加入对混凝土道面长期温度场演化特征的影响。基于温度分布统计,研究了橡胶混凝土道面和普通混凝土道面温度场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早龄期温度演化的第1、第2阶段,水化放热是影响橡胶混凝土道面温度场的主要因素;在橡胶混凝土道面的零应力温度时刻,道面板中的温度高于板顶和板底,温度梯度为-12.0℃/m;在混凝土固化阶段,负温度梯度将导致橡胶混凝土道面产生翘曲固化残余应力。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加入使混凝土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使混凝土道面在降温阶段的板中温度明显变高;橡胶混凝土道面的最大日平均正温度梯度是普通混凝土的6.85倍,而最大负温度梯度只有普通混凝土道面的51%;在一个温度变化周期(24 h)内,橡胶混凝土道面温度的日变化曲线呈现明显的日不对称性,降温时长是升温时长的2倍。温度分布统计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道面出现负温度梯...  相似文献   

12.
张瑞 《创新科技》2011,(11):54-55
我国已成为橡胶资源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年均橡胶消耗量占世界橡胶消费总量的30%,每年我国橡胶制品工业所需70%以上的天然橡胶、40%以上的合成橡胶需要进口。  相似文献   

13.
橡胶热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与细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冻融前后的小梁试件分别进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胶粉掺量(6.4%,9.2%和14.1%)、不同胶粉细度(20目,40目和80目)和不同RAP掺量(25%,35%和50%)条件下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基于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对冻融前后的橡胶热再生混合料试件分别进行扫描,并定量表征冻融前后试件体积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AP掺量为25%,胶粉细度为80目,胶粉掺量为9.2%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冻融后的低温性能下降幅度最小;相较于基质沥青热再生混合料,橡胶沥青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及低温性能;通过对比工业CT扫描结果发现,冻融后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闭口空隙率增大了20.3%,且在0~25mm3体积范围内的空隙数量减少了13.8%,在25~50 mm3体积范围内的空隙数量则增加了62.9%.  相似文献   

14.
微纳米活性复合矿物橡胶助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白炭黑性能及其在钢丝绳橡胶运输带中作粘合助剂的机理分析研究,通过"矿物/表丽活性剂/橡胶"三相化学界面设计,复合利用多种非金属矿物,并将其超细粉碎至微纳米级粉体,经表面化学改性,研发成功白炭黑等量替代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提出了微纳米复合矿物粉体经表面设计及化学改性,可以作为橡胶粘合助剂产品的理论和一条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以废旧橡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为研究目标,试验研究了体积分数为5%、10%、15%等三种橡胶颗粒掺量和2~4mm、30~40目、60~80目等三种橡胶颗粒粒径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入对混凝土早期抗碳化性产生了不利作用,但使混凝土后期抗碳化能力有所提升;不同橡胶颗粒粒径、掺量对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同,橡胶颗粒最佳掺量的体积分数为10%,且颗粒粒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初始剪切变形对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与大剪切变形时内部应力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厂家提供的支座规格参数得到铅芯橡胶支座有限元模型,验证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支座尺寸、形状系数、竖向压力等不同参数,对有初始剪切变形的铅芯橡胶支座100%水平性能、内部钢板橡胶最大应力比的影响,并进行大剪应变下支座内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无初始剪切变形相比,铅芯橡胶支座的100%水平刚度随着压应力、初始剪切变形、支座形状系数的变化最大为5%,影响程度较小;有初始剪切变形对橡胶隔震支座100%剪应变条件下的橡胶和钢板应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基本未达到橡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钢板的屈服强度,支座处于安全状态;有初始剪切变形对橡胶隔震支座250%以上剪应变条件下的橡胶和钢板应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剪应变条件下的橡胶或钢板应力均可能达到拉伸强度或钢板的屈服强度,支座有极大的损伤风险;通过分析,建议支座实际剪应变为400%、350%、300%、250%、200%及100%时,其初始变形分别不能超过0、20%、70%、120%、170%及270%。  相似文献   

17.
橡胶沥青混合料SAC-13级配空隙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沥青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设计的基础上,以空隙率为研究变量,采用固定油石比,再微调级配的方式,深入对比了SAC-13级配变化的普通沥青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对于普通SA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每增加0.5%,空隙率减小1%~1.5%,随着9.5~13.2mm粗集料含量增多,4.75~9.5mm粗集料含量减少,混合料粗集料间隙率呈递减之势;对SAC橡胶沥青混合料,建议9.5mm以上集料用量范围限定在30%~45%之间,4.75~9.5mm集料用量范围限定在20%~40%之间,且4.75mm以上粗集料总用量应达到60%以上,2.36~4.75mm集料含量不宜高于10%,且不宜使用过多矿粉;同样目标空隙率下,S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掺量应略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S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中当2.36~4.75mm集料含量达到8%以后,随着该档料用量的增加,空隙率增幅明显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需严格控制此档料含量.  相似文献   

18.
何静  王玲 《广东科技》2008,(19):103-103
“国际橡塑展”已被业内人士公认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的国际塑料橡胶业展览会,地位仅次于全球第一的『K展』及第二大的『NPE展』橡塑展,其国际吸引力将不断提升。“2009国际橡塑展”(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将于2009年5月18日至21日重临广州,并于中国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行。  相似文献   

19.
阻燃剂是塑料、橡胶、纤维、造纸、涂料等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助剂。美国是世界上阻燃剂消耗量最大的国家,至今已有100多个品种,年产量约20多万吨。国内阻燃剂的开发和生产起步较晚,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年产量仅为1000吨左右,品种也只有十几个。国家每年不得不耗用大量外汇进口阻燃剂,以满足国内合成材料工业的需要。因此,阻燃剂的开发生产在我国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两种吸水膨胀橡胶(Water Swellable Rubber )作为堵水剂,测试其在清水和1%的NaCl溶液中的膨胀率,并进行室内岩心封堵和热失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水膨胀橡胶在55℃清水中的膨胀率高达650%、热失重率小于3%,对裂缝有很强的封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