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机械产品零件因错料、混料达不到质量要求而造成浪费的例子在工厂是屡见不鲜的.利用钢材在磨削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火花特征来区别钢铁材料化学成分差异的方法——钢的火花鉴别,是解决这类生产实际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是热处理工序中的一种必备技能,而且还应贯穿到整个生产工序之中.从高等专科学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考虑,钢的火花鉴别应该在机械专业开设的金工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鉴别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有明显的优越之处.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应用真空光量计作钢铁冶炼时的炉前快速分析,可大大缩短冶炼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与冶金部钢铁研究院等单位合作,试制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 WZG-200型真空光量计。这台仪器由稳压电源、激发光源(高压火花、低压火花)、分光仪、测光仪、电子计算机五部分组成。可用来对生铁、碳素钢,中、低合金钢,高合金钢及各种有色金属进行炉前  相似文献   

3.
王云霞 《太原科技》2003,(1):28-28,30
在材料科学领域,钢铁材料正受到其他材料的冲击和挑战,只有不断研制新品种,适应新形势对材料的要求,降低材料成本,才能使钢铁材料具有竞争力。在此前提下,相间沉淀用钢应运而生,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钢铁材料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筒体绕层采用薄钢带倾角错绕,在应用新一代钢铁材料上具有独特竞争优势.采用新一代钢铁材料钢带绕制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可使简体壁厚降低约40%,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提出了新一代钢铁材料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其它高强度新钢种在大型压力容器上的应用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钢铁材料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钢铁生产工艺技术模式及钢铁生产工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并探索了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材料科学新书《国民经济的支柱材料—钢铁》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编写。编委会主任仲增墉,副主任李尚诣、张成吉、东涛、赵林春、曲英。撰稿:曲英、东涛、张树堂、王莜留、陈其安。《国民经济的支柱材料—钢铁》共分5章。第1章,概论,介绍了钢铁材料的性质、作用、生产技术和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内容。第2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介绍了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现代钢铁生产的主要方法。第3章,钢铁材料成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外加颗粒对钢铁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对钢铁中第二相颗粒的内部析出法和外部加入法的差异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第二相颗粒对钢铁材料的积极作用及不利影响,概述了钢铁材料中外加颗粒的选取原则、尺寸控制、加入量和加入方法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低温处理时钢铁中碳原子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在各种温度下钢铁样品中碳原子的扩散行为.讨论了晶界、位错和点缺陷对碳原子扩散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钢铁材料在深冷处理中碳化物析出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钢铁材料在恶劣服役环境下的服役性能,各类高合金含量钢铁材料不断问世,但随之引起的热塑性降低问题也增加了热塑性加工难度。本文介绍了难热变形钢铁材料的热塑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热塑性的方法。高合金含量下的特殊物理性能、粗大凝固组织、成分偏析、杂质元素、有害析出相等是恶化高合金钢铁材料热塑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一定工艺手段净化钢液、强化晶界、改善铸态凝固组织等可提高难热变形钢铁材料的热塑性。提出了未来难热变形钢铁材料热塑性研究重点,即利用金属学相关原理,深入分析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各因素对位错、层错、孪晶、常规晶界、相界面行为的影响规律,从热塑性变形机理角度设计工艺方法以提高难热变形钢铁材料的热塑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用磨削火花温度作为讯号,在“在线”条件下,对加工表面质量及工件尺寸精度进行监控或控制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我院与北京钢铁学院共同研制的HWX—Ⅱ小目标红外测温仪原理,然后阐述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证明,磨削火花温度是平稳的随机过程,在不同磨削条件下,用红外测量的磨削火花温度的规律与磨削区温度的规律基本一致,在不同磨削条件下,其频谱特性相同。对磨削火花温度系统而言,采用AR(6)、AR(7)、AR(8)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新娟 《青年科学》2010,(1):72-72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的压力加工专家,长期从事钢铁材料轧制的理论、工艺、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在新一代钢铁材料、中厚板核心生产技术开发、轧制过程人工智能优化等方面做出创新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  相似文献   

12.
材料研究的深入和相关工业的需求,推动材料向模型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模型化和组织演变预测技术是研究钢铁热轧过程预测不同化学成分、不同工艺条件下组织演变规律与性能的投资小、见效快的好方法。本较系统总结了钢铁材料热轧过程中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化的数学模型,静态再结晶组织演化的数学模型和晶粒尺寸数学模型的描述,并给出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及范围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半固态加工技术优点突出,已被成功的应用于镁、铝合金件的工业生产,一些研究者已经着手将该技术实验于钢铁材料成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在半固态加工技术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以及钢铁材料半固态浆料的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钢铁材料半固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国内外超级钢材料研究开发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各国都很重视这方面材料的研发,并且已取得明显的突破。介绍了获取钢铁材料晶粒超细化的方法,晶粒超细化是研发新一代结构材料的主要目标,对它的了解有助于推动材料科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院所动态     
《科技潮》2005,(7):19-19
钢铁研究总院精彩亮相科博会,大型钢带连续热度锌技术,新一代钢铁材料。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钢铁材料在组织超细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各种超细化技术的适用条件,介绍了近期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巴克豪森应力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宽板钢铁试样,研究了巴克豪森效应受应力影响的规律,找出了旋转磁化场与各向异性材料的磁化极值方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测量钢铁件应力的新方法,提出了磁巴克豪森噪声(MBN)与磁声发射(MAE)技术相组合测量应力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宽板钢铁试样,研究了巴克豪森效应受应力影响的规律,找出了旋转磁化场与各向异性材料的磁化极值方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测量钢铁件应力的新方法,提出了磁巴克豪森噪声(MBN)与磁声发射(MAE)技术相结合测量应力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发射光谱分析后的试样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用高压火花或电弧分析后的钢铁样品表面,均有一层10~30μm厚的白亮区。经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证明,此表层组织是在分析过程中,由于试样表面发生结构相变而产生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在分析过程中其它外来元素很容易进入这一区域,从而引起该区域的成份变化。在钢铁材料中,这一层的硬度通常比基体要高许多,使得表层区不易被磨掉。文中对白亮区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由于表面产生了这样一层结构、成份都变化了的组织,所以在分析过程中,对于反复使用的标样应特加注意。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提高钢铁材料强韧性的方法中,细化组织是唯一提高强度而不降低韧性的方法。目前钢铁组织细化已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作为钢铁材料组织细化的一个新方法ECAP法,在近几年来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结合作者的部分工作全面论述了碳钢的ECAP变形组织细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变形组织、力学性能、组织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