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在地球的10亿个"兄弟"中,开普勒-452b既不是人们发现的首颗类地行星,也不是最像地球的行星,那么,它为什么被NASA称为"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道路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北京时间2015年7月23日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似度高达98%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这一发现,是"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道路上里  相似文献   

2.
[科技日报]据《自然》杂志网站12月2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两颗与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发现的最小类地行星。这一发现可谓是"开普勒计划"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美国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为"开普勒-20e"(左一)和"开普勒-20f"(右一)的两颗行星与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较的假想图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近日通过对"凯克"望远镜和英澳电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邻近两个类日恒星系统中存在四颗类地行星,其中两颗被称为"超级地球"。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为人类寻找可居住行星提供重要线索,人类在未来几年内发现可居住行星的希望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7月23日,美国宇航局(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了地球2.0——开普勒452b。这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关于探测的原理,参见本刊2013年第2期"系外行星"一文)在宜居带发现的最小的行星,直径比地球大60%,被认为是超级类地行星。虽然它的质量和组成尚未确定,但根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22-22
据《自然》杂志网站12月2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两颗与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发现的最小类地行星。这一发现可谓是“开普勒计划”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德良 《科技潮》2011,(8):64-65
根据一项新的模拟研究,银河系外类地行星适合高级生命居住的可能性比此前一直所认为的情况要大10倍。该发现跟一种流行的观念相抵触,这种观念认为类地行星需要一颗巨大的卫星来稳定行星轴的方向性,进而稳定其气候。1993年,法国数学家杰克斯·拉斯卡和菲利  相似文献   

7.
多国天文学家1月27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迄今最古老的一个“太阳系”.它诞生在宇宙的“黎明时分”,至少5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这项发现说明,类地行星的形成遍布宇宙的几乎整个历史,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科技     
《青年科学》2013,(10):20-21
8月16日,美国航天局宣布放弃修复“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由此结束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任务,但它仍可能被用于其他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1-01至2014-01-10;★为热度指数)1美国科学家首次发布外星天气预报[热度指数:★★★★★]1日,美国科学家首次公布某颗外星天气预报,此星球距离地球40光年,名为GJ1214b。其轨道与木星"红矮星"距离很近,气温可达232℃。GJ 1214b于2009年被发现,约比地球大2.7倍,其绕行恒星位于蛇夫星座。尽管云层构成不清楚,但计算机模拟显示,此星球可能含有KCl或ZnS粉。11个月中,科学家对GJ 1214b进行96个小时观测,这是使用太空望远镜观察同一颗行星时间最长的试验。此发现可帮助人类确定潜在宜居类地行星。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9,(4):4-4
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22时50分.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11.
 2015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探索领域可谓独占鳌头,新视野号(New Horizon)到达冥王星、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类地行星以及科学家找到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证据都是引人瞩目的重大发现。2016年,在NASA继续推进深空探索的同时,中国也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们对生命的认识,适宜生命生存的行星应当是固态的、能聚集液态水的类地行星。自1995年以来,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约100颗围绕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转的行星,但限于技术力量,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是与木星相似的气态大行星。美  相似文献   

13.
类地行星的形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方法讨论了行星形成末期,即原恒星形成大约3Ma,气体盘消散后类地行星的形成.模型中考虑了2个大行星(“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并考虑了不同的“土星”质量、星子的初始偏心率以及星子之间的自引力对吸积的影响.结果显示,类地行星在大约50Ma的时间内形成,其质量吸积率在60%~80%之间.每个算例中在“木星”内侧有3~4颗类地行星形成,质量在(0.15~3.6)M⊕之间.在0.5~4AU之间,当星子的偏心率被激发后,星子可以在很大径向范围吸积物质.“可居住区”的类地行星富含丰富的“水物质”(或挥发性物质)可能来自这种吸积.两个大行星之间的星子在“土星”的质量适中时也会发生少量的吸积,在108a时间尺度上小质量天体在某些共振位置处可以稳定存在.形成的行星系统中轨道周期通约的现象较普遍,发现了一种“振动-循环”的3:2平运动共振构型.  相似文献   

14.
月面坑凹来自火星外轨与木星内轨之间已爆炸的一颗类地行星的碎片撞击而成,其中少数几个小坑穴亦可能是月球火山爆发形成。那颗岩石型类地行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人过量取用星球内部热源导致星壳过快增厚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宇宙     
《科技潮》2007,(11):51-51
美国决定停止搜寻外星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决定暂停"类地行星探测器"的建造计划,以便拨出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制新型载人宇宙飞船。美国国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强调称:"NASA的预算计划不但会对宇宙科学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地球学、甚至是整个航空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开普勒退休了在历经9年多的太空旅行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光荣完成自己探索宇宙的使命.正式"退休"。这台2009年发射的太空望远镜,是人类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它9年多的工作历程中,总共发现2700多颗系外行星,占人类目前发现系外行星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甚至有一些星球可能孕育着生命。至于它获得的其他观测宇宙数据,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完全耗尽燃料,所有仪器停止了工作。NASA决定让  相似文献   

17.
月面坑凹来自火星外轨与木星内轨之间已爆炸的一颗类地行星的碎片撞击而成,其中少数几个小坑穴亦可能是月球火山爆发形成。那颗岩石型类地行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人过量取用星球内部热源导致星壳过快增厚而引起。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究竟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载体?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根据NASA最新发布的消息,天文学家们通过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地方,发现了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的行星系统,其中3颗恒星位于母恒星TRAPPIST-1的宜居带内。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多的类地行星在一个恒星周围绕转。据悉,自从20世纪90年代,人来开始探测地外行星以来,截止到2017年2月15日,天文学家已经在2687颗恒星周围发现了5000多颗地外行星。但,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3,(2):44-45
到目前为止,对系外行星的探测,依托的是各种观测技术的进步,而探测精度要提高到能够发现类地行星的程度,现在其实也只差一步了。能够测量行星直径的"凌星法"开普勒卫星发现行星的方法就是"凌星法",即观测行星在恒星前面通过(凌星)的时候产生的现象(食)。实际上,当恒星的光被行星遮挡的时候,并不会像右下图中那样观测到一个行星的影子。因为太阳以外的恒星从地球上看来都是一个"点光源"。因此当发生"食"的时候,也只是看到恒星的光变弱了而已(消光)。只要知道了消光率,就知道了恒星被行星所遮挡的比例是多少,再根据恒星的大小,就能进一步求出行星直径。凌星法的好处是,利用宽场望远镜,一次就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知     
科学家发现最像地球的行星最近,由法国等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探测到一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小、最像地球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5.5倍。这一发现是寻找支持生命的系外类地行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颗行星位于人马座,距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