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农村基层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整合不同行业专题数据,建立农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人口的空间定位、行业专题信息的集中管理、综合查询与统计,方便乡村干部更全面的掌握农村综合信息,为其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信息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应用,信息获取、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决策支持。工程领域正在渐渐的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工程。为了更好更充分的在工程领域利用IT技术,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很重要。简要介绍了IT技术和其应用,以及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IT的进步必将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新型的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并将成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为矿产资源海量数据提供便捷的管理;遥感(RS)可通过不同波段的组合与野外调查提供区域地质信息并用于地质找矿;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简便、精确、快速的地理定位服务.“3S”技术已成为矿产资源领域科学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姚苏 《甘肃科技》2011,27(1):23-24,8
研究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构造了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决策框架,应用于金融系统的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与管理,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等,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而结合油气田核心业务性质,系统研究了油气田二、三维GIS与勘探开发的深度融合方面的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油气田研究业务深度融合,开发建成了一套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导航,勘探开发研究为主线,综合运用包括数据集成、管理和推送技术,地上地下一体化技术的地理信息与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系统平台。通过实例展示了数据一体化检索与推送、信息化综合分析与决策、地上地下一体化显示等应用结果。该平台使用便捷,适用性强,对提高油田整体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勘探战略东移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做出的重大决策,石油部、地质部积极执行,联合攻关,发现了大庆油田。李四光先生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咨询建议,地质部在提供区域和局部构造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为确定松基3井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石油部在综合研究地质资料确定松基3井井位,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深井钻探、取芯、试油评价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根据当事人写的回忆录从多方面对这一事件做出论证,并总结了这一时期找油成功的基本经验,以期能为新世纪地质找矿工作的战略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对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和评定办法的具体要求,设计并开发一套体育传统项目高校信息统计系统,以实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种数据、信息的统计与汇总,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信息统计工作的效率,为有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及市场销售的数据存储为基础,综合分析预测方法具有对天然气综合业务智能化分析与评估等应用功能,可以对天然气综合业务的优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从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开发实现的关键技术等方面对系统的研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部署实施二维地震勘探剖面13条,523.5 km.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与流体识别等技术一体化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结合勘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录井、测井等勘查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盆缘山区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流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优选最佳基准面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叠加及偏移成像,改善成像质量。探索应用地震储层反演与气层检测技术,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为部署井位提供基础。二维勘探精细标定出了2套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优选了2套目的层有利目标区,部署了2口参数井井位。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未来数据资源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资产,深刻影响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成效.大数据时代给财务管理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作为财务工作者,当前亟需培养数据思维,并在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应用上加强探索创新,以数据可视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油田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内在的信息反馈结构与机制 ,以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 ,绘出了其系统动力学流图 ,并用Dynamo语言建立了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人 机对话式的经济模型 ,并分析了主要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系统动力学可以应用到石油勘探开发系统中 ,并为之提供定量的预测分析结果 ,达到辅助油田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百色地区子寅油田为例 ,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 :①借助于各种数学分析方法 ,从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其中的有关岩性和储层物性的多种属性 ;②采用基于RS(粗集 )理论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③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的解释成果进行储层参数转换 ,并根据各种地震属性及其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种有效技术 ,其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彦鹏  Liu  Baohua  Liang  Ruicai  Mao  Feng  Su  Tianyun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7,13(3):287-290
In this paper, the framework and technologic proces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demonst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EGDIS) of the Bohai oilfield are presente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system modeling, such as storage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ulti-source and heterogeneous data, integrated display technology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and multiple safeguard system design are studied. EGDIS of the Bohai oilfield is a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igital seabed database, has the function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conformity, input/output, inquiry and display of the multi-source and heterogeneous data and graphics, and provides multipl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services, which will provide shared and scientific basic data for the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ilfield engineering safeguard.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新颖的井下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将它应用在井下状态监测装置中,能在油水井正常生产状态下长期连续监测井下生产状态及井下工具工作状态,并能随时获取测试数据,解决井下生产动态监测的长期性、实时性与陆上油田低成本应用之间的矛盾。其获得的长期监测数据与短期的传统不稳定试井所获取的数据相比,可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及井下工具状态变化情况,为油田开发措施制定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有限的地质及测井资料,对低阻油田如何进行判别,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提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储层展布及微观特征;而地层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束缚水及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确定了以可动水分析法、电阻率增大值法,并参考录井显示的综合解释方法,在胡状集油田胡五块发现了S3中4-6、9-11层系整装低阻油藏,为老区油气滚动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海上油田蒸汽吞吐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稠油油田的地质油藏特性、钻完井方式、平台空间及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海上油田蒸汽吞吐的应用难度高于陆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通过在传统蒸汽吞吐注入流体的基础上添加化学增效复合药剂的方式,能够在热采效果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热采洗油效率以及降低原油黏度,从而改善稠油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从化学增效机理、室内物理模拟以及渤海某油田数值模拟实例的角度,探讨并评价了该技术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和经济性。基于渤海油田某区块矿场试验方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经过7个周期热采化学增效剂吞吐,在常规热采基础上增油幅度达16%,投入产出比达1∶6.3(油价按40美元/桶计)。该技术成果为深入开展海上油田热采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定位、无线通讯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解决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能实时传输、应急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移动数据传输、移动GIS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PDA、集成了移动GIS与GPS技术的油田移动GIS服务系统的设计架构,给出了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使油田生产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低温集输生产工艺技术是一种能够降低油田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低温集输工艺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模糊导致该技术无法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根据油田现场生产数据,本文采用了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低温集输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了低温集输可行性预测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油井产液量、产液含聚浓度和集油管线长度是油井能否实现低温集输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将相关性结果应用到聚驱系统低温集输可行性预测模型中,使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模拟结果准确率为95.94%。该研究成果在油田聚驱系统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一区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较大幅度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殆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为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就必须对剩余油进行更精细的预测.分析研究该区的萨Ⅰ反射层微幅度构造的成因、分类和特征,并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采用趋势面分析、等时切片、相干体及井点数据小网格成图等技术手段对微幅度构造圈闭进行识别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对剩余油的注采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对油气田老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煤层气勘探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煤层气勘探信息规范化管理,设计了基于GIS技术的煤层气勘探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将煤层气勘探信息条理化和形象化,以便于分析、利用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种信息。论述了其设计思想和原则,阐述了该系统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功能。运用该系统对沁水盆地的基本地理信息、煤田勘探资料、煤层气勘探资料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一体化存储管理。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强大的决策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