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海洪 《广东科技》2014,(12):88-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筑坝工艺脱颖而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土石坝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坝型,是目前坝工建设中应用最广泛、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类型。并且在筑坝过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作为关键工艺被广泛的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就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土石坝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水利水电施工建设。  相似文献   

2.
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从改革开放至今将近40年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了不断地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综合的工程项目,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的专业技术,该文重点阐述导流技术、围堰技术、坝体填筑技术、混泥土碾压技术、水库坝体防渗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同时也表述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省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特性的分析,论述了青海省水利水电可持续开发的方式;提出了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和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相结合的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种较为适合青海省实际情况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我国大多数都是采用水利发电,所以水利水电建设也成为了我国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则是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混凝土大坝工程。但是很大一部分施工单位由于内部管理安排不合理,就会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于水利水电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国对建设现代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起步很晚,但是我们在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处于领先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对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提高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利水电工程涉及面比较广,比如港口航道、大型水利枢纽中心(三峡)、给水设施、水利发电中心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不仅取决于施工技术方面,混泥土是建造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该文从混凝土的原料、营销混泥土的因素、混凝土使用的要点等方面,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泥土施工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堆石混凝土技术是2003年由中国原创的大体积混凝土筑坝技术,突破传统连续级配约束,采用超大粒径骨料堆石和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浇注胶结.近年来,全国堆石混凝土坝工程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已有重力坝115座和拱坝11座(含已建和在建工程),堆石混凝土浇筑总方量超过588万m3.经过近20年发展,堆石混凝土技术在筑坝材料方面取...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力学参数是混凝土坝设计和安全复核的重要参数.由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耗时长花费大,一些混凝土坝工程常采用经验公式来获得相关的力学参数.随着筑坝技术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而现有的大坝混凝土力学参数经验公式主要基于2000年之前修建的大坝混凝土参数拟合得到.本文搜集了21世纪新建的典型混凝土坝坝体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借鉴常用混凝土力学参数经验公式模式,拟合得到了新的经验公式,可为混凝土坝的初步设计选取力学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谷云  吴舜 《科技资讯》2012,(13):164-164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无论从投资角度还是从质量角度看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混凝土施工中的计划管理、造价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四种要素进行分析、总结,来确保工程能够以合理的投资成本获得优质的施工质量,从而增加效益空间。  相似文献   

9.
堆石混凝土专利技术是由北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提供技术来源,并由北京华实水木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开来的新技术.这一技术被应用于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堆石混凝土技术已在国内大量工程中应用成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北京军区蓄水工程,河南(国电)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四川向家坝、贵州石龙沟、新疆217国道等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完全能够适应各省市地区不同的原材料,并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具有灵活的运输和浇灌方式.在这些工程中,堆石混凝土技术充分发挥了低成本,低水化热,低收缩,低耗能,低排放,高质量,高效率的显著优势.因此,立足于水电站工程中,堆石混凝土使用的条件、面对的问题,进行试验验证,并总结堆石混凝土技术如何高效高质地应用于水电站建设,对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对尾矿磷石膏坝扩容堆高过程的工程特性,总结了我国尾矿坝扩容堆高关键技术和抗震加固措施.结合云南吴家箐磷石膏尾矿坝工程特点和扩容加固经验,分析了多种磷石膏尾矿坝扩容加固措施(降低坝体浸润线、碎石桩、加筋结构、改善筑坝工艺、改变坡面)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磷石膏尾矿坝综合扩容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与变态混凝土联合防渗结构。其优点在于防渗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低,能够带来快速施工的效果,已经是我国现行防渗工艺中较为突出有效的一个,现在一般可以利用的防渗形式列举出来有金包银形式、一般混凝土等,这些形式在发挥防渗功能时具有较好的效果,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总结了这些特点,希望能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为混凝土在坝体工程中的使用发展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2.
岑知达 《科技资讯》2014,12(20):59-59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施工环节中的混凝土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影响到水利水电项目的质量与使用期限,假如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出现漏洞的话,不仅影响施工的进程,同时也会诱发工程危机.基于此,本文就巴基斯坦真纳水电具体施工项目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在提防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将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应用在提防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对提高提防工程施工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提防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围滩水电站的建设情况,就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堆石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由来通过筑坝储水以兴利避害,自古都是治国兴邦的大事,也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基础设施工程。筑坝可用不同的材料,有土坝、堆石坝、砌石坝、混凝土坝等。混凝土坝,又可分为常规混凝土坝(浇筑式),如我国的三峡大坝、美国的胡佛大坝等;碾压混凝土坝,如我国的龙滩大坝、光照大坝等。采用混凝土材料筑坝有很多优势,比如强度高、均一性好、抗冲刷、漫顶不溃、耐久性好等。常规混凝土坝采用浇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RCC坝混凝土试验研究与质量分析,总结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分析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碾压混凝土施工水平,保证碾压混凝土质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范骁宇 《科技资讯》2013,(31):25-25,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地质计算机技术在水利水电行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的应用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的提高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面板是面板堆石坝中最重要的防渗结构,保障着整个坝体的防渗安全,混凝土面板裂缝的出现对坝体防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夕昌水库混凝土面板防渗系统的实施经验,对混凝土面板在阻裂减渗设计、接缝止水、补裂措施、养护、监测处理等方面的一整套防渗措施及面板混凝土中采用新型阻裂减渗剂和新型裂缝处理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提高本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整体防渗能力,也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民生设施这方面的缺口还很大,比例:水库、水利枢纽中心、港口、公路、桥梁等。尤其是以水坝、水利枢纽中心为代表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的民生基础,国际的根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很高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工程管理方面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同样重要,该文重点描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运用的技术比如:导流技术、围堰技术、坝体填筑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同时也阐述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比如:施工场地的管理、施工设备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水下核爆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模型破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落锤冲击模拟水下核爆的一次冲击波对混凝土重力坝的作用.试验遵循弹性-重力联合相似准则,并以冲量相似条件确定冲击摆的质量与悬挂高度.对两种坝体和坝基接触条件,即一种在平滑基底上筑坝,一种在锚固基底上筑坝,开展模型坝的冲击试验,得到模型坝体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坝体破坏模式包括贯穿性断裂、滑移、碎裂、层裂和抛掷等.并初步研究了核爆输入能量和大坝耗散能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