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司靓  王胜军  于晓娟 《太原科技》2007,(11):80-82,86
IXP2350是Intel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网络处理器.具有强大的网络处理性能、高度的可编程性、灵活的网络处理功能。DSLAM是xDSL技术的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局端接入设备。提出了一种基于IXP2350的IP—DSLAM的实现方案.系统可连接64路ADSL用户线路,解决了系统局端的接入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的呼叫接入控制算法.该算法在为每个会话提供合适的服务质量等级的同时,确保切换呼叫的掉线率低于预定义的目标值,同时提高系统统计复用增益(系统允许接入呼叫连接数).该算法根据切换呼叫掉线数目和掉线概率来预测下一时刻可能的切换掉线数,据此动态调整预留门限值.同时采用Hopfield神经网络在所有已接入连接和允许接入的新呼叫间自适应和公平地分配带宽资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保证掉线概率在目标值范围内,同时可降低新呼叫阻塞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统计复用增益.  相似文献   

3.
使用ADSL技术作为因特网有线方式的宽带接入,己成为当今固网运营商主要的手段之一,为ADSL系统接入模型:由局端设备——DSLAM、线路——电话双绞线和用户端设备——Modem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用户端Modem(ATU-R)和局端ATU-C进行同步,负责物理层的数据传输;用户网络侧数据通过Modem到局端DSLAM侧,上联到BRAS,由BRAS进行认证、限速,最后到达因特网。同时用户的语音业务也可和ADSL业务同时加载在双绞线上,通过话音分离器实现语音和数据的分离,从而实现两个业务的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4.
汪国庆 《科技信息》2007,(32):95-95,45
最近网络用户普遍反映上网速度越来越慢,网络频繁掉线,通过SNIFFER分析为ARP病毒,并利用原有网络MAC地址备案快速查找到病源主机,将其隔离网络,圆满解决网络掉线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军建 《科技资讯》2011,(22):17-17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采用EPON+DSLAM方式解决广大农村宽带上网需求利用EPON解决网吧集中接入,通过EPON技术使得多个网吧共享一根光纤接入Internet,这种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不仅网络建设简单,还可节约大量光纤资源和管道资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导频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到达角度的最强用户检测改进算法(SUCIR).根据基站反馈允许增益最强用户接入,其他用户进行退避重新接入,同时基站利用不同用户的到达角度进行接入复用.结果表明,SUCIR算法能够降低80%用户导频冲突,且用户平均接入时延低于30ms.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社区多媒体通信的高速接入问题是接入技术的重点,因此,综述了ADSL,Cable Modem, HomePNA等3种用户接入技术;在分析和比较了这3种技术基础上"提出了ADSL+HomePNA社区型多 媒体通信用户高速接入的解决方案,为用户高速接入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智能型呼叫接纳控制(DICAC)方法即模糊估计新呼叫用户等效干扰,利用神经网络估计系统内已连接用户下一时刻总干扰水平,综合考虑本小区及相邻小区用户QoS反馈信息,由模糊接纳判决处理器输出接纳判决结果.该方法将分布式思想引入智能呼叫接纳控制,提出加权和等效相邻小区掉线概率概念,同时考虑本小区及相邻小区的负载状况和QoS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新用户的接纳,能够在保证本小区用户QoS要求的同时,周围相邻小区用户的通话质量也不受影响,能够满足用户掉线率及呼叫阻塞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社区多媒体通信的高速接入问题是接入技术的重点,因此,综述了ADSL,Cable Modem,HomePNA等3种用户接入技术,在分析和比较了这3种技术基础上,提出了ADSL+HomePNA社区型多媒体通信用户高速接入的解决方案,为用户高速接入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固定频谱感知信道接入机制授权信道分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用户场景下基于动态多频谱感知的认知无线网络信道接入策略.该策略根据认知用户接入请求等级与空闲频谱发现概率为认知用户动态分配感知信道数量,首先分析了认知用户的最佳感知频谱分配数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认知用户信道接入模型和授权信道可用度更新机制,设计了一种动态感知频谱分配策略,并采用短视策略对网络吞吐量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信道接入策略要比现有认知无线网络信道接入策略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认知用户接入的公平性,降低了认知用户的平均接入时延.  相似文献   

11.
在可见光通信网络室内场景中,针对用户难以选择合适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接入从而实现高质量流量服务的问题,以用户为中心,引入系统性能指标:用户体验质量(QoE).以QoE概率覆盖模型为基础,提出基于用户QoE优化的贪婪接入算法.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将贪婪接入算法与就近接入方法在用户数量、覆盖概率、接入阈值、接收视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多个次用户存在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的频谱接入问题,提出了基于Dueling DQN(dueling deep Q-network)的分布式动态频谱接入方法.该方法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实现在次用户不掌握系统信道先验信息条件下动态获得最佳频谱接入策略,并以次用户碰撞次数以及成功接入信道次数分析比较所提出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保护主用户不受干扰、满足多异质用户QoS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次用户间碰撞次数,提高次用户成功接入信道次数,相比随机接入与短视策略(myopic policy)频谱接入方法,该方法的碰撞次数分别降低60%和90%,其成功接入性能分别提高30%和50%.  相似文献   

13.
用户投诉一直是人们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定位用户投诉及用户反映的网络问题一直是网优人员努力的目标。但实际工作中,对于用户投诉的问题,如果不出现场很难发现并且准确定位,核心网网络优化系统可以准确地定位到用户所占用的网络、基站、小区,甚至在通话中是否出现了掉线、未接通等问题,此外该系统还记录下了异常事件的次数、原因等详细信息,方便网络优化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共存式频谱接入方法中存在干扰的问题和多认知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中认知用户之间的系统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公平性的抗干扰频谱接入方法.在该方法中,如果认知用户能够帮助授权用户达到目标速率,就能够获得机会接入授权用户的频谱,认知系统根据认知用户的信道条件和吞吐量选择出一个认知用户接入授权用户的频谱.认知用户接入授权用户的频谱后,利用一部分带宽转发授权用户的信息帮助其达到目标速率,然后利用剩余的带宽发送自己的信息.由于认知用户使用不同的带宽分别发送授权用户和自己的信息,所以授权用户和认知用户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研究了认知用户如何进行带宽分配,使得在保证授权用户达到目标速率的条件下,最大化认知用户的速率,以及如何进行认知用户选择,保证认知用户频谱接入的公平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频谱接入方法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网络接入层维护工作进行重点讨论。接入层主要由一些二层接入设备构成,其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一些基于二层协议的用户攻击行为和广播风暴的抑制、用户侧的故障处理等。  相似文献   

16.
超密集异构网中基于配对理论的用户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密集异构网络作为提升网络数据流量和用户速率的有效手段,成为5G关键技术中的一员。但超密集部署的小小区基站势必会导致系统总能耗的增加,以及用户接入公平性等问题。解决给定目标速率条件下基于能效优化的用户关联(也称为用户接入)问题。改进了原有的功耗优化模型,使之更准确地反映基站的实际发射功率和总功耗。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对偶和二分法对关联过程中用户分配到的资源比例和基站为每个关联用户提供的发射功率进行优化和调节;同时结合配对理论,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能效和接入公平度的用户关联算法。性能仿真和对比结果表明,算法在保持良好的用户接入公平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系统能效。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用户Internet接入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大学网络为例,分析了校园网用户Internet接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以太网技术和PPPoE技术以及新的产品技术,提出了一种代理加拨号的方案,解决用户多种Internet接入服务的需要.同时采用电信级以太网接入设备,对用户进行良好的隔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文中对异构网络下用户接入选择和网络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传统资源分配方法的基础上,加上用户对网络的主动选择,侧重考虑用户满意度,建立接入选择和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模型.在资源分配之前,让用户根据接入每种网络的概率优先选择接入概率最大的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再调整价格来获得最佳的网络效益.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在保证了网络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了用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设备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中继通信可以复用蜂窝小区用户频谱资源,提升了频谱效率和用户容量,但同时也面临着能耗开销增大的问题.针对D2D中继的用户接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的最优D2D中继用户接入算法.算法首先确定D2D中继的位置集合的,然后分别计算中继模式和直接模式下的能量效率和传输速率,最后再选择能量效率高的方式进行用户接入.当两种模式的能量效率相同时,则选择传输速率高的方式进行用户接入,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的算法能量效率较高,能有效提高用户的接入体验.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冀海洋 《科技信息》2011,(16):I0232-I0232
一、概述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光缆在通信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用户以光缆方式接入网络已相当普及,尤其是单位用户,大都采用光缆方式接入网络。用户的光缆接入,一般仅是访问互联网,但有些用户尤其是单位用户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还需接入某一专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