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含水期地层水电阻率求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地层流体性质和地层压力的变化给应用自然电位曲线求取地层水电阻率产生不利影响的实际问题,从自然电位产生的机理出发,研究了应用自然电位曲线求取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对影响自然电位曲线的各种因素(井径、层厚、泥浆侵入、泥质含量、过滤电位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校正方法。应用实际测井资料解释,并与试油水分析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地层水电阻率值。  相似文献   

2.
潍北凹陷孔二上亚段主要以薄层为主,受多种因素影响,声波测井曲线不能有效反映储层特征。依据本区地质特点和资料情况,以地质、测井、地震综合研究为基础,以岩石物理学为理论指导,利用拟声波技术分析了不同测井曲线对于储层的敏感性,优选出能有效反映岩性特征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测井曲线,应用拟声波技术构建储层特征曲线,开展测井约束反演。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层预测、岩性识别等方面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葡南油田葡一组油层属薄差储层,用普通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解决薄砂体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在忠实于原始地震反射的波胆抗反演数据体基础上,针对本区自然电位曲线对砂泥岩识别明显、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对含油性判别较好的特点,结合构造建模、小层精细划分和对比,利用地质统计和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并同位协同波阻杭反演结果进行自然电位和深侧向电阻率体的岩性模拟,建立储层岩性预测模型。模拟结果的地质统计特征与原始数据的统计特征相符,用新完钻的18口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砂体预测厚度符合率达78%,能够较好地解决油田薄砂体储层横向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块村营地质特征的认识,把地质一地球物理特征细化为地层一地球物理特征和岩层一地球物理特征,测井曲线(视电阻率、密度、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有效地反映了这种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钻探取芯和钻孔编录,从而使地层和煤层的划分变得简洁.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中生代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岩心资料及常规测井曲线(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及电阻率曲线),以及对测井曲线的幅度、形态、曲线光滑程度、组合特征及接触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了多种沉积微相,为下一步研究储集砂体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分析油气富集、控制、圈闭条件,划分有利沉积相带及圈定含油有利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的曲线重构法是提高声波测井曲线质量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技术的非线性算法,在声波曲线与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多条测井曲线之间建立一种非线性关系。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综合了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多条曲线的信息对声波曲线进行重构,以此增加曲线重构的信息量,为曲线重构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通过在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的运用,证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受井壁垮塌影响的声波测井曲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质异常分析理论的复杂系数 (C值 )和组合熵 (H值 )数值计算方法 ,对实际探测的测井数据 (如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和视电阻率等数据 )进行新方法探索式计算 ,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油气层中的含油和含水的差异程度。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井地质异常参数地质意义进行研究 ,揭示了其实际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划分水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分别对砂泥岩剖面和下套管的老井水淹层段进行分析,阐述了自然电位、电阻率、双频介电测井、人工激发极化电位、声波时差、中子伽马、自然伽马、热中子寿命及碳氧比等测井曲线识别划分水淹层的方法、技术及特点,指出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实用效果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用实测声波反演结果无法界定单砂层的顶底,无法进行单砂层储层预测与描述的难题,对史南-郝家油田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其储层单层厚度薄,常规地震方法只能描述砂层组的变化,在实测声波曲线上的特征不明显,但在自然电位曲线上的特征非常明显,顶底界清楚,而且块状化后的声波与自然电位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电位重构声波和实测声波反演联合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方法,进行了反演结果的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划分水淹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分别对砂泥岩剖面和下套管的老井水淹层段进行分析,阐述了自然电位、电阻率、双频介电测井、人工激发极化电位、声波时差、中子伽马、自然伽马、热中子寿命及碳氧比等测井曲线识别划分水淹层的方法、技术及特点,指出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实用效果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和区域建模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不同开发期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校正后的自然电位曲线计算地层的混合液电阻率,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对孤岛油田中一区的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量评价.经实际试油资料验证,水淹层分级定量解释符合率达80%,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和区域建模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不同开发期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校正衙的自然电位曲线计算地层的混合液电阻率,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对孤岛油田中一区的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量评价。经实际试油资料验证,水淹层分级定量解释符合率达80%,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直罗油田马莲沟区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四性"关系为基础,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微电极等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确定了本研究区有效厚度的物性、电性下限和不同类型夹层的扣除标准。据此标准,划分了单井的有效厚度,提高了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通常在介绍用自然电场法确定地下水流向时,只提到“8”字形,而实际工作中发现自然电位的平面分布不仅有“8”字形,还有玫瑰花形。本文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水文地质原理,对这两种类型的理论和实测曲线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玫瑰花形是由地下水沿多方向流动产生的过滤电场的迭加所致,为解释多轴向的自然电位曲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图7,参3。  相似文献   

15.
引言在自然电位测井过程中,有许多与岩矿层自然电位无关的影响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自然电位曲线不能真实地反映地下地层的情况,如不能正确的判别和消除,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钻井液性能优化设计的低对比度油层识别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电阻率方法识别低对比度油层比较困难的问题,从自然电位产生机理入手,分析了淡水和盐水钻井液条件下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影响因素、含油饱和度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适当的盐水钻井液条件下油层自然电位呈小幅度正异常或小幅度负异常,与水层自然电位呈大幅度正异常有很大差异.采用合理设计钻井液性能、调整测井环境的方法,通过及时测井,得到正异常幅度自然电位,利用油层与水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之间的差异,实现了低对比度油层的准确、有效识别.冀东油田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是提高低对比度油层识别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电位理论为基础 ,用实验方法揭示了水淹层自然电位基线偏移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储层岩性、物性、润湿性、井筒流体性质、地层水及注入水性质和水型等影响因素对自然电位基线偏移情况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将此研究成果用于识别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高孔高渗、疏松河流相储层中不同水淹时期的水淹层 ,通过对多种影响因素的校正 ,提高了利用自然电位曲线识别水淹层的精度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井下自然电场的成因、自然电位测井工艺过程以及模拟实验的相似理论,得到了部分空间物理模型的理论依据,按该理论设计制作了模拟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最后得到了自然电位与地层电阻率、侵入半径、地层的水淹程度等因素的关系,还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和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HH油田长8储层油层识别率低的难题,开展了储层特征、储层与测井响应机制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流体识别难题的实质,认为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多变以及局部钙质充填是造成部分井油层低阻、水层高阻的原因.借助常规测井曲线,选择尽量能反映储层流体信息的测井参数,构建了利用计算自然电位-实测自然电位、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重叠法进行油层快速识别的方法,其中计算自然电位-实测自然电位重叠法回避了孔隙结构、泥浆和地层水电阻率带来的影响,减少了误差来源,无论是否低阻储层,都能有效识别.声波时差-深感应电阻率重叠法对储层流体反应灵敏,能较好地区分高阻水层与油层.以上两种流体识别技术对于类似储层流体识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测井曲线资料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的夹层。方法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为例,通过观察分析岩心及对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砂体夹层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微电极等电测曲线的精确读值,进行岩性特征和电性数值拟合。结果建立了盘古梁长6油层砂体中泥质、钙质夹层的测井曲线定量识别模型。结论经实际应用,该夹层识别模型对划分盘古梁长6油层砂体中夹层时可操作性较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