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呢?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围绕这个主线,如何尽快摆脱"中国制造"的困境,建立起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北航科技园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特色做法,就是以大学科技园的平台效应,推进政、产、学、研、金、介的结合,探索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运会的国家,农运会不同于一般的运动会,其实质是集合各种乡村活动的一次文化盛会。如何全面提升农运会文化内涵,笔者以南阳举办2012年全国农运会为样本,立足于农运会的群聚效应、全民健身理念、"三农"命题、城市特质等特征,采用集中嫁接传统节会文化、拓展特色"农家乐"文化、弘扬优秀农民群体文化、建设"寓农于城"的城市文化等方式,不仅使农运会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对中国特色文化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11,(1):15-15
"十一五"的完美收官,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已经开始,展望未来五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表示: "‘十二五’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工作将瞄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先庆 《广东科技》2011,20(7):62-64
东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东莞企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创造了神奇的"东莞模式",造就了"世界工厂"的财富神话。那么,在新一个三十年里,东莞企业还能再造辉煌吗?"莞商"还能保持持久的成长性和发展动力吗?在"十二五"已经起步的第一年,本文特就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问题、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向华  周杰 《科技信息》2007,(26):162-162
城市建筑如何分布、城市景致是否优美等城市外观常常是一个新的城市给我们的第一直接感觉,这些最初印象及认知可以简单称之为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特色的生动而丰富的外在体现。"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美国城市文化学家伊里尔.沙里宁如是说。城市形象的独特性无疑是重要的。然而,如今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建设或主动或被动的雷同,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同化了城市特色,模糊了城市形象,不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毓海 《世界博览》2009,(22):34-37
虽然历史不接受假设,但总有人用"假如"这样的句式来怀疑某些历史阶段的选择,那么,新中国六十年,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走过来?《世界博览》:有人说:如果建国初期中国不贸然参加抗美援朝,就不会被西方世界如此长期地封锁,新中国就不会与世界长期隔绝,这样我们的发展就会快得多,今天看来,抗美援朝究竟有什么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当时进行抗美援朝是否值得?我们今天所采用的一个普遍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实际是什么?就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付出了30年昂贵代价所得出的科学判断,是我国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总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舍主义”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许多精…  相似文献   

8.
2009年底,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分三步将成都建设成一个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不仅将为全体市民带来更全面的福利,同时也将提升城市的城市功能,扩展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新城市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对住宅郊区化蔓延的深刻反思而形成的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上的思潮,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基于新城市主义,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行思考,提出了成都市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11年的北京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堵车、严寒或许都可以列项。堵车,这个人为的、没有谁能够回避的"老大难"不必多说了,而严寒呢?这个看似老天使然的自然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时有"表现",不能不让人心生困惑:到底是怎么回事?变寒变暖究竟有谱没谱?  相似文献   

11.
于亚群  居珅 《科技信息》2010,(31):292-293
国际排联决定,于2009年1月1日在世界赛场上,开始实施两项新规则,其一:每队"自由人"可报两人,但只允许一名队员参赛。文章对中国男女排"自由人"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新规则实施后,对排球运动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自由人"提出何种新的要求等进行了展望,来挖掘排球运动潜力,促使比赛争夺更加紧张激烈,精彩夺目。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三线建设"的重要产物,有着丰富的大工业遗产,这些大工业遗产是攀枝花城市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使用,对于传承攀枝花城市人文精神,保护和彰显攀枝花城市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地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猛和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大学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作为一所以"基础"见长的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产学研合作中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南京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具体情况和革命经验,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阐述了遵义会议之前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过程,以及遵义会议之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拓展。指出党在探索和拓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程中,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中国特色"几个闪光的大字。坚持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开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王进 《科技资讯》2012,(6):237-237
城市是一个特大容器,它盛载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很多内容。鹤壁要把这个容器做大做强,营造有特色的城市,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经济,而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可能,最终实现宜居宜工这个"以人为本"的至高理念。  相似文献   

16.
余娉  徐荣华 《世界博览》2009,(12):50-55
2009年是全国性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首期合同届满期,更多数量的大学生也要加入村官队伍的行列。这个被喻为"新时代上山下乡"的制度设计对目前的中国和大学生们意味着什么?我们选择全国几个经济人文形态不同的地区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7.
邓爱华 《科技潮》2010,(9):20-23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要“着眼建设世界城市”,这成为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也强调,世界城市应该有中国特色,与东京、纽约、伦敦不尽相同。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  相似文献   

18.
先谋而后定     
<正>日前,有幸应邀参加了"北京首届世界城市全球论坛",并聆听了与会国内外专家的精彩观点,自感此时举办这样的论坛是很有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专题研究的进步,也是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进步。自去年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目标和要求后,关于世界城市的专题讨论与响应之声即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9.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先知。然而即便是在10年前,也没人会预料到,今天人人都上淘宝买东西,人人都去百度搜信息。同样,10年后,也很难有人猜想到,未来的城市信息化会发展成什么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个难得的契机,它云集了众多新技术和新应用,让观众大开眼界。RFID、TD-LTE、NFC……当这些信息技术术语出现在世博园,参观者或许感到很陌生,但换一种说法,将它们解释为手机钱包、新一代无线宽带、远程医疗时,人们就会感到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活已触手可及,并激发起对未来城市的美好畅想。那么,当世博会辉煌落幕,"后世博"效应在城市信息化发展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贯穿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红线,是管总的东西。在走什么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全会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