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僧传》在叙事模式上承中有变,在叙事手法上虚实结合,彰显了僧传叙事的特殊性,为后世传记与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领域与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2.
释赞宁《宋高僧传》是承继释慧皎《高僧传》、释道宣《续高僧传》编撰而成。从身份上来看,因释赞宁与最高统治者关系密切,故《宋高僧传》具有官修性质,而其他二部僧传却带有私修性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诗学的理论,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探索了萧红《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认为,正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多认为中国佛教到宋代就开始衰落了,《高僧传合集》对宋以后西北高僧的荒于记述,从一个侧面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但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宋以后的佛教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不同佛教流派的综合,考察当时佛教发展的情况必须注意这一点,只要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就会看到这一时期中国佛教整体上不仅没有衰落,还出现了区域化、民族化、民间化的时代性特点。本着重从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的趋势。全约7000字。  相似文献   

5.
《高僧传》中的时间副词“久之”具有两种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表达功能:一是表示“多时”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1多时”;二是表示“多时以后”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2多时以后”。“久之1多时”词汇意义是对形容词“久”的“时间长”义的直接复制,而“久之2多时以后”的词汇意义则是在具体的篇章语境里,在“久”的“时间长”义的基础上引申、整合而成;不同历史时期,“久之1多时”和“久之2多时以后”的句法功能大体一致,但有细微的变化;“久之2多时以后”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久之1多树”,这说明汉语史上“久之”的表达功能以表序为主。  相似文献   

6.
《高僧传》中的时间副词“久之”具有两种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表达功能:一是表示“多时”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1多时”;二是表示“多时以后”义,把这种“久之”记作“久之2多时以后”。“久之1多时”词汇意义是对形容词“久”的“时间长”义的直接复制,而“久之2多时以后”的词汇意义则是在具体的篇章语境里,在“久”的“时间长”义的基础上引申、整合而成;不同历史时期,“久之1多时”和“久之2多时以后”的句法功能大体一致,但有细微的变化;“久之2多时以后”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久之1多树”,这说明汉语史上“久之”的表达功能以表序为主。  相似文献   

7.
受到文化界广泛关注的汉族民间叙事长诗《黑暗传》作为一种“活态诗史” ,具有“神话史诗”的特征 ;完全可以将《黑暗传》认定为“汉民族神话史诗”。  相似文献   

8.
崇珪法师是唐代平顶山籍著名高僧,他不仅是禅宗北宗宗师神秀的入室弟子,还与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有着长达十余年的交谊.然而崇珪法师身后却声名不显,《宋高僧传》卷九仅载录276字的传记资料,且有疏误.后出的多种僧传、方志、辞书中的崇珪记传亦多疏误.今细致梳理、考辨《宋高僧传·崇珪传》之史实,并对后出文献中的崇珪传记资料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窦威传附窦抗传》曰:“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此语误处颇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失校。考《隋书》卷三十九《窦荣定传》:“父善,周太仆,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其妻则高祖姐安成长公主也”,有三子,长子为窦抗。《旧唐书·窦威传》云:“父炽,隋太傅”,《周书》卷三十《窦炽传》亦明言窦炽之兄为窦善,有子荣定。可见《旧唐书》中“窦荣”实为窦荣定之误。《隋书》中“安成长公主”一词出现三次,其中《高祖纪上》两  相似文献   

10.
"英雄的一生"叙事模式是在朝鲜古典叙事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型结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表层结构发生变化,但其深层结构是基本没有变化的。通过许筠的代表作《洪吉童传》中主人公行为轨迹体现出的一种隐形逻辑,分析远古神话所留下的"英雄的一生"叙事模式与《洪吉童传》的渊源关系,总结其叙事结构是"英雄的一生"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宋史·苏颂传》是研究苏颂生平业绩的最权威的资料。由于编撰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尽,对其任职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没有写明。现据我们校点《苏颂文集》、苏颂家训《魏公谭训》及苏颂《墓志铭》、《行状》等,给以具体考释,以补《宋史》之缺失。  相似文献   

12.
《汉书·循吏传》有六处言及年终进京入朝上计的郡国官吏,一处在《王成传》,五处在《黄霸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关于这六处的文字和标点分别如下。《王成传》云:王成,……为胶东相,治甚有声。宣布最先褒之,地节三年下诏回……后诏使丞相御史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以政令得失,……《黄霸传》云:黄霸,……五凤三年,代两吉为丞相,……时京兆尹张敞舍雀飞集丞相府,霸以为神雀,议欲以闻。敞奏霸曰:“窃见丞相请与中二千石博士杂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为民兴利除害成大化条其对,有耕者让畔.男女异路,道不拾遗,及学孝子弟弟贞妇者为一…  相似文献   

13.
1952年浙江省瑞安县陶山区曹村公社的南岙里将军陇山脚,发见了南宋时期曹豳的墓志铭。《墓志》是他长子曹怡老撰写的,现保存于瑞安县文管会。 曹豳是南宋两浙东路温州瑞安县人。理宗时的名臣,能极言直谏,政绩卓著,号为“嘉熙四谏”。所以《宋史》为之立传(下称《本传》)。同时,他是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曹叔远的族子,又是当时很有声望的学者钱文子(温州乐清县人)的学生,所以《宋元学案》也有他的传记。但这些传记都太简略,《宋史本传》只有二百三十八个字,《宋元学案》则照抄《本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叙事实践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恰恰以一种断裂的方式背离了此类小说的类型传统。然而,究其实质,这正好体现了《好逑传》的价值取向:对异化的理学实践的批判,对理学思想的时代回应。从此出发,我们能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描绘世态人情的叙事作品在整体发展上呈现一种由情的叛逆到理的认同的趋向,而这种趋向,恰与当时社会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有关《诗集传》的论文中,大多数都涉及到《诗集传》章数的统计,但对《诗集传》章数统计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作者统计不准确以及《诗集传》本身一个错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小说用一种散文化的笔调写出了生命的流年碎影、寂寞情怀和人生的甜酸苦辣、生死歌哭。在《呼兰河传》里,作者以独特的自传式叙事方法、诗化风格、散文化结构及超常规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萧红体”文体风格,从而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具有典型的口传文化特征,它以口头说唱为主要流传方式,文字文本的产生并未改变其口传性质,史诗的情节内容也遵循口传文化的思维模式。《格萨尔王传》的诸种口传特征与藏族史籍中关于藏文创制的叙事体现出口传与书写两种不同的文化向度,而认识到口传文化的意义将有助于破除将文字视为区分文明与蒙昧之标志的想像和偏见,开启对人类文化多维发展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许浑传》于传主出入御史台经历唯载大中年间一次,而根据笔者考证,许浑尝三入御史台。第一次为会昌二年,有清刊《润州许氏宗谱》卷一载会昌二年武宗“亲降监察御史许浑敕文一道”可证,敕文云: 朝迁设监察御史,明其振纲纪而励风俗,以弼成国家之活(《宗谱》作“活”,疑当作“治”),非得刚方清直之士曷克以称?尔监察御史许浑……早莅外任,及迁风纪,必效勤劳。是□赐□敕命,以示褒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越南著名诗人阮攸的一部传世杰作《金云翘传》中译的难处,指出了两个中译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云翘传》中译译者所需具备的条件,并期待较为理想的《金云翘传》中译本。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8,(1):87-92
刘理顺是崇祯帝亡国之时,为其殉节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明史·刘理顺传》对其入仕前经历、入仕后为官事迹、殉节情状等记载多语焉不详,述及历任官职也有讹误。故文章拟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相关文献和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和考证,以期明晰刘理顺在崇祯一朝的活动轨迹,或许对《明史》的不足之处能弥补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