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5):4-7
人们都说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他和各种材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并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91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在学生眼中,他是北京的“心里美”萝卜,不嫉妒、不记仇,不怕别人超过自己,不欺上不瞒下。学生不知道该不该喊他“老师”,因为他姓师,害怕显得不尊重。  相似文献   

2.
本源的快乐     
某喜剧大师去找心理医生求诊,说他不快乐。心理医生劝告他,去看某喜剧大师的表演吧,他会让你快乐。喜剧大师说,我就是他。我送给观众快乐,但那只是我的工作。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快乐。这件事对心理医生触动很大,他弄不清楚快乐是谁的,于是也开始忧郁。心理医生去找喜剧大师,说我也不快乐了。  相似文献   

3.
<正>他出生时,母亲便难产,家里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长到两岁,还是不招人喜欢,因为他的形体上大下小,有点畸形,硕大的脑袋压得他走路都摇摇晃晃。长到三岁时,他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又过了大半年时间,他总算能开口说话了,却说得很不流利,每句话都必须吃力地思考后才能说出来。上学后,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有时还不守纪律。"同学们也不愿和有些另类的他交往。老师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谁也没想到,这个被老师预言不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裔美国人凯文·纳达尔自己同自己结了婚。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坚持单身的彻底的独身宣言,更多的人将其视为一出闹剧。凯文的婚礼在曼哈顿举行,婚礼上他身着正式礼服,许多亲朋好友到场祝贺。凯文不想和别人结婚,他仍然想过他的狂野单身生活。他自称是个工作狂,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同时又想过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一直不知道到哪里去结婚,也不知道怎么样结婚。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成了画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数学的。当年做教师,水平不高,在校园里生活得很被动,对未来没抱什么希望。他自小喜欢画画,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的业余时间。当教师后结识了一些美术界的朋友,那些朋友劝说他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他就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累,他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的接济生活。和许多文艺界的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朋友圈子很小;甚至,他连美术界的新潮流、新动向都不甚关心,只是凭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一代名相——张居正战胜了他的竞争对手高拱,得势上台。他的上台,让一些原先在高拱手下的官员们惶惶不安。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张居正得势,肯定会发展他自己的亲信,我们这些他死对头手下的旧臣,不被牵扯,不被他报复就算老天开恩了,更别想得到他的重用了。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包括当时的应天巡抚张佳胤。  相似文献   

7.
他出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没有音乐。12岁时,他跟父亲出山,看见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他的心灵被震撼起来,回家,自己用木板和铁丝做出了那玩意。他还不知道那是小提琴,不知道音乐,但他认定那是人间最好听的声音……他说不出来,心里明白,因为,他每次做出拉琴的样子时,就魂飞高天,就大声吼唱山里的歌!所有人都说他疯了,家里人差点叫来神婆用火烧他。15岁,他终于在山外捡来一把小提琴,人家扔了不要的,没有弦的。他一  相似文献   

8.
男性怕别人知道他对女性的关注,所以故示冷淡 朋友的妻子告诉我说,她的丈夫是个很了不起的男人,在家中无论她说了多少抱怨的话,他都会微笑而耐心地听完,但在单位里,待她就判若两人。 尤其是打电话到单位里,对答的态度一点也不亲切,"其实我并不想妨碍他的工作,但是有时确实有急事,不得不打电话和他商量,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用那种冷淡且不高兴的态度,而不以  相似文献   

9.
旁观者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一只左手还能动弹。坑非常深,四壁又很陡峭,幸好,坑壁上长了一些草,于是他就用左手撑住坑壁,嘴巴咬草,慢慢地往上攀援。起初坑上面的人们看不清坑里的情形,只能大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只用嘴巴咬着小草的时候,他们就纷纷议论起来:“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这些小草根本不可能承担住他身体的重量。”“他一死,家里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呀?”这个人听得忍无可忍,张开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就在他张开嘴的一刹那,他再一次掉到了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2,(17):50-50
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可以轻松卸下自己的伪装,面对真实的自我而不羞愧。让他明白,你的爱包容一切。1、我不需要你W先生一辈子都是个坚强的人,按W太太的说法,甚至有些强硬了。连去看医生都不要太太陪伴;一同逛街,他总是一个人走在前面;太太有事出门,回望他,他总是手一挥,不耐烦  相似文献   

11.
正他出生在捷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懦弱胆怯、多愁善感,总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父亲对他很不满意,觉得这不是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性格。父亲片面地认为,只有那些活泼开朗、能言善辩、坚强勇敢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为了把他培养成这样的人,父亲煞费苦心,拿着皮鞭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逼着他与人交往,让他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那天,我的高中校友田祥匆匆跨进我的诊室,神情紧张地说:“哥儿们,我真有点儿害怕!”我感觉很奇怪:“为啥?”他涨红了脸,环顾左右后神秘而惊慌地说:“你别笑话我,我去嫖过妓女,可能得性病了。”我赶紧安慰他:“戴了避孕套应该没事的,但你以后千万不要再乱搞了!”他仍不放心:“可书上说,戴安全套也不保险呀!最近我总感觉身上有些不对劲,恐怕我真的得性病了!”我给他检查了一下,未发现性病的体征,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可他还是不相信我。“我虽然不是性病专家,但是诊治性病的常识还是知道的!”我再三向他保证,他才将信将疑地走了。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为何物——再答许良英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良英同志批评我的文章约有八千字,我写了大体相当字数的答辩文章,编辑部却要我压缩到两千字。对待争论双方如此宽严不一,是欠公正的。许良英指责我“不知科学精神为何物”。表现在争鸣中的科学精神起码应该要求讲事实讲道理。许良英批评我的文章却违反这种起码要求。许良英说我向人宣称我是全面胜利了。这根本不符合事实,我没有说过这话。1985年11月他在一个会上公开批评我的一篇文章“错误百出”,同月我在写给他的信中根本没有如他所说责备他对我不“费厄泼赖”,不该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背后批评我。他的话又完全不符合事实。我在那封信中只要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读者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策略,从而认定他是清末一个昏庸的高官。而实际上,这却是一个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联手捏造的百年冤案。  相似文献   

15.
草鸟 《科学大观园》2006,(17):62-63
艺术家的梦想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清晰,我要出人头地!艺术家享有非常清闲的职业。他不必强迫自己工作,也毋须为生计奔忙。他不必很有钱,没钱的时候他可以一心一意为艺术献身;有钱的时候他会在海边的悬崖上买一座极有情调的大屋,然后,和经常变换的情人一起享受悠长的假期,积累创作的灵感。他可以在声色犬马中流连到夜深,也可以在重大会议上拂袖而去。他无须为权贵而折腰,但他会(或是将会)有大批的追随者,他既不染指政治,也不涉足商界,但他会为社会不平之事大声呐喊。他热爱和平,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他病了,他会与病魔斗争到最后,…  相似文献   

16.
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瘦瘦的清白的脸色,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属于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回家。学校有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他去过。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26日,当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最有活力的思想家于光远离世了。他呕心沥血,无时不思、无时不写,给我们留下近三千万字的精神遗产,记录着他与时俱进的经验教训。我是1958年在中央党校第一届自然辩证法研究班学习时,第一次见到于光远老师并且聆听他的教诲。从此我追随他一直从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5—1995年我有幸在他身边工作,他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理事长,我是副理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7,(1):48-49
美国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亲爱的麦道卫先生:我今年13岁,非常仰慕你。你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也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人。你谈到爸爸的那个晚上对我触动很大。我有爸爸,但却不认为他是我爸爸,因为他所做的不是冲我们大喊大叫就是忙自己的工作。我再也不会跟他一起出去了。他甚至都不问我一天过得怎么样或是其它什么一个父亲应该问的。我努力跟他一起做点什么或是谈点什么。他所做的就是不搭理我或是无缘无故地冲我大喊大叫。六岁的时候爸爸打了我,一天下学回到家,妈妈还没有下班,妹妹们和弟弟出去了,他就打我。这事我记了…  相似文献   

19.
有人这样评价他,“(他)具有科学家的重要品格——独立思考。面对别人没有做成或认为不需要做的课题,他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执著追求,独辟蹊径,在国内外无先例的情况下,自主创造了常温无泵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钻石法则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地去做。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