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您认为真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我不知道。""您认为发现暗物质的价值在哪里?""我不知道。"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介绍由他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项目研究成果时,连说"不知道"。AMS-01探测器于1998年6月搭乘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并成功运行。AMS-02实验是世界上首个也是迄今唯一被批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大型科学实验,主要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  相似文献   

2.
AMS实验,即阿尔法磁谱仪(AlphaMagneticSpectrometer)是丁肇中教授领导下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实验,包括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士、法国、芬兰、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研究机构的2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个实验。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欧洲核子中心公布了阿尔法磁谱仪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首批实验结果。实验以很高精度在宇宙射线流中观察到正电子"超出",而这些超出的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暗物质。  相似文献   

4.
漫谈反物质     
本文叙述了反物质概念的理论认知过程,介绍利用阿尔法磁谱仪在太空捕捉反物质粒子实验的缘由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与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合作协议书上正式签字,宣告中国又一所高校正式加盟丁肇中教授主持的世界最尖端科研项目之一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太空实验计划。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8)
阿尔法磁谱仪(AMS)搭乘美国" 发现号"航天飞机经过10天的成功飞行,于1998年6月12日下午2时安全返回肯尼迪空间中心。AMS在首次飞行中工作正常,比预料的顺利得多。经分析。表明AMS数据质量很好,能正确区分各种粒子,测量精度也达到了预期要求。……中国研制的永磁体,经受了起飞和着陆的考验,工作正常。在美国约翰逊空间中心参加了载有AMS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回收全过程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陈和生教授带回的  相似文献   

7.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当11月20目俄罗斯“质子”号重型火箭把重达24吨的国际空间站功能货物舱曙光号送上太空时、这个筹备10多年,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国家也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开始进入关键阶段。有16个国家参与建造和使用的这个国际空间站,被称为太空的“联合国”。 这个带有多极世界色彩的所谓联合国,还是脱胎于冷战时期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争霸战。那个时候他们把清朗的太空搅得乌烟瘴气。苏联卫星上了天,美国飞船就登月,苏联的空间站悬在天上,美国的航天飞机就天上地上来回跑。当然,航天技术也在他们的争来斗去中飞速发展。但在航天领域,俄罗斯似乎仍是占着点先手。俄罗斯并不把后来成了为俄国空间站拉货送人工具的航天飞机放在眼里。所以冷战搞得最狠的里根就要在搞“星球大战”的同时,也搞个自由号空间站,好与苏联那些建个没完没了的礼炮号、和  相似文献   

9.
要闻速递     
《科技潮》2012,(4):10-13
国际国际空间站将首次迎来私营飞船2012年3月1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表示将在4月30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一艘名为"龙"的货运飞船。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私营企业建造的太空飞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说,这艘"龙"飞船将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升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12~19日,应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邀请,东南大学副校长邹采荣教授和计算机系主任罗军舟教授,赴美国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参加了他所领导的国际合作项目“太空磁谱仪(AMS,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实验的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1.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 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于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此次,4男3女共7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停留13天,从事运送大型零件、做实验,以及提供国际空间站补给品等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2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10分(北京时间6月3日6时10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内维尔角肯尼迪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央电视台直播发射升空的庄丽场面,使我们耳闻目睹了一次重大的探测太空奥秘的科学实验的揭幕。这项α磁谱仪(AMS)计划是国际性项目,由中、美、俄等10 多个国家40多个单位参加。中国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9,(2)
推迟发射刹那万金 1998年12月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待命升空,它这次担负着建设"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使命,要把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团结号"节点舱送上太空,与俄罗斯于1998年11月20日发射的功能舱"曙光号"连为一体。后者已在距离地球表面325千米的空间飞翔,每天只有几分钟时间经过卡纳维拉尔角上空,因此,"奋进号"的发射时间不能有半点差错。但12月3日的发身偏偏出了问题,在倒计时4分半  相似文献   

14.
天宫课堂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浩瀚太空中,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这使她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这是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第一次是2007年,美国女航天员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在国际空间站上通过视频给地面上的学生们上了25分钟课,主要是展示航天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如何喝水等情景。而此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着重通过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来自北京16所学校的335名学生参加了太空授课,  相似文献   

15.
 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促进了全世界科学家在多个前沿学科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已成为系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复杂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受到科技界和各国政府重视和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ITER)、阿尔法磁谱仪 (AMS)、欧洲离子加速器(LHC)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中,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08,(7)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2时03分,“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于5月31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任务,除了要架设日本的“希望”号太空实验舱外,更重要的是运载特制厕所泵修复国际空间站厕所故障。  相似文献   

17.
1998年6月3日,随航天器进入太空的由我国研制的磁谱仪担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在茫茫宇宙中探寻反物质、暗物质。科学家最早发现反物质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说到反物质,人们并不难理解。反物质是物质的镜象,是物质的哲学对应体,也是一  相似文献   

18.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5-20至2014-05-31)1美国"龙"货运飞船携实验样本返回地球[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7/30]21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货运飞船18日携太空实验样本和一些陈旧设备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为其第3次空间站送货任务画上句号。美国东部时间18日15时5分,在从空间站脱离约5.5 h后,"龙"货运飞船坠入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约480 km的太平洋海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人员将其打捞上船后送到洛杉矶附近的港口。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3,(8)
7月2日,在美国休斯顿的约翰逊太空站,航天工作人员与机器人一起共同协作完成训练任务。此次训练在于测试在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能否提高宇航员以及其他太空设备在国际空间站以外地点工作的效率,或者是将来在其他星球上工作的效率。 实验表明,运用这种机器人以后,完成任务的效率大大提高。太空机器人与宇航员同赴太空美国科学家人造“半男半女”胚胎震惊世界高。7月9日,经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副馆长余波证实,兵书宝剑峡悬棺系距今约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文物。其中有五项发现为我国考古历史上所兵书宝剑峡悬棺谜底揭开7月2日,在“欧洲…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15年,也许是30年,美国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建成近10万公里的太空电梯。它矗立在一座25公里高的巨大平台上;它的轨道骨架就是碳纳米管合成的超级材料;它最多可承载200多部电梯,每小时可运行200公里,7天后抵达同步轨道。届时,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成本由1公斤1.1万美元,降至110美元。设计者估计,谁抢先建成太空电梯,谁将至少统治外太空100年。太空电梯计划一旦实施,将彻底改变人类涉足太空的方式,届时体验太空感觉就像度假郊游一样,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