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木兰作为一种非常名贵的建筑材料和珍贵药材在唐代以前常被提及,之后史籍记载渐少,并常常与其他植物混淆.现代人多认为是今木兰科植物,但历史文献对木兰的记载与今木兰科植物的生物学、药用等各种特性出入较大.通过对木兰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讨论了将木兰原植物弄错的原因,并根据木兰的各种形态学及生态学特征,考证其为今樟科樟属植物阴香.  相似文献   

2.
玻尔互补原理引起了极大争议。爱因斯坦抱怨花了很大力气:“还是不能得到它的明确表述”,([1],p.471)冯·威扎克甚至认为“玻尔的互补概念从来就没有被人理解过”。([2],p.131)这种状况表明从不同的侧面去真正掌握玻尔思想的精神实质仍然是极其必要的。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认识存在大量分歧,理解的层次不同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人认为互补原理是本体论;也有人把它视为与海森伯测不准关系等价的物理学命题,主张“不能给它以高于其余物理描述的任何特殊地位”。([1],p.471)但就玻尔本人来说,他是把互补原理作为一种认识论思想提出并阐释的。在1927年9月16日互补性观念问世的“科  相似文献   

3.
人格的魅力     
数学大师陈景润用心血研究的视为生命的成果,“文革”时期被烧了,资料被毁后,他绝望了,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时竟然还有人踢他,说他是“装死哩”.十年后,正是这个人为出国的事找到了陈景润,恳请陈景润给自己写封推荐信.事后,有人对他说:“你怎么能帮这种人的忙呢?”他却说:“不要计较那么多,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忘掉它算了.”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1):13-13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作了一夜梦,一宿没休息好”,“晚上梦多,简直没睡着”。那么真的是做梦耽误了休息吗?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吗?有医学专家认为,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3):66-67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那么,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有人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徐福到过日本一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南唐道士谭峭在其著《化书》中言及“小人常有四镜”。根据其对此四镜的成像描述,有人认为是四种反射镜,有人提出是四种透镜。该文在分析诸说、考证相关文字和比较考古文物之后,支持透镜说,并对四种 透镜类型提出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的大地形状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很多人以为,“天圆地方”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理论。也有人说,这是古人对天地结构的直观认识。但仅仅“天圆地方”四个字,显然不能说成是理论;若说是直观认识,亦有种种不通之处。曾子就曾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可见,他也不认为天地形状是“天圆地方”。诚然,老子有“大方无隅”之说,但结合上下文看,这纯属哲学思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那么,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有人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徐福到过日本一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徐福的船队无法战胜海洋上的狂风恶浪。近来,随着国内学者对当时造船技术和航线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对徐福登陆地点的考证,一个个谜团相继被揭开。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  相似文献   

9.
“避雷针”一词最早见于日本。1872年,在日本的一本德日词典中,该词用来对译德语的Blitzableiter(避雷针),此后逐渐流行。20世纪初,“避雷针”进入中国,如在《世界通史》(1903)和《日本法规解字》(1907)中,均能找到例证。不过有人认为,“避雷针”这个名称不是很适合,于是出现了“接闪杆”。理由是这个名称比较科学,符合这种装置的原理。但实际情况是,用“接闪杆”的人少,用“避雷针”的人多。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拥有充满激情的员工,问题是员上的激情来自哪里?有人认为员工的激情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拥有激情员工的关键在于选拔富有激情的员工;有人认为员工的激情是后天培养的,是通过满足员工的事业追求而获得.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组织中,领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是无需多说的。但领导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政治工作问题、组织工作问题,而不知关于“领导”的研究也是一门科学,而且目前在国外这是十分热门的科学。本世纪初,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领袖人物的特质,如他们的素质、能力、性格等等。总结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种种特质:例如有人研究证明领袖人物的智力较一般人略高,还有人研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5,(13):56-57
有人说:“20岁时,我认为漫画是一种语言;30岁时,我认为漫画是一种智慧;40岁时,我认为漫画是一种态度。”而对于已过九秩之龄的华君武先生来说,漫画就是他的人生。中国的漫画,肇于何端不便确考,但说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则大致不错。谈及中国的漫画家,华君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时间就像一根橡皮筋,而其他人认为它是间断性的.如果时间曾经有过开端的话,那就要追溯到160亿年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时间是什么,时间这个如此不规则的尺度是如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3,(13):14-1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你知道吗,饮食习惯也决定了我们的寿命。为何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有人长寿却有人短命,有人健康却有人癌症缠身?不妨考虑一下你的饮食习惯是不是正确。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底,广东佛山发现了第一例中国的“非典”(沙斯)病人。12月初,在河源又相继发现了第二和第三例。广东的医生觉得这个病很怪,病人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病症,而且肺很硬。后来,他们又发现这个病有高度的传染性,有很强的致命性,是非同一般的肺炎,因此把它列为“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非典型肺炎就这样在中国大陆传开,后来,为了方便,又简称之为“非典”。如果不知就里,乍见“非典”,大概很难猜想那是什么东西。看它的全名,非典型肺炎,似乎也看不出它的“厉害”。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给这个病定了一个新的名字: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也有人译成症候群,综合症)。英文简称为SARS(发音为萨斯)。于是,全世界都称之为SARS。唯独中国继续称“非典”。新加坡华文报章现在已经统一了SARS的华文译名,称之为“沙斯”。为什么不是“萨斯”(有些地方如BBC中文网站就用“萨斯”)呢?这里要告诉读者的是,统一译名委员会是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经大多数委员赞同而确定下来的。多数委员认为,对学生来说,沙比萨较通俗,虽然发音稍有不同。从音译的角度来看,萨斯当然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考虑到这里的语文环境,以“沙”代“萨”,相信读者可以谅解。中国大陆的媒体多用“非典”一词。有人认为,用“萨斯”比用“非典”要科学、准确,也能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一致。但也有人反对“萨斯”,其理由可以归纳如下:1.中国医生在4月12日从病人器官分泌物分离出两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此病的主要原因。四天之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这是中国医务工作者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历史不会忘记,语言也必须记录。非典已经成为中国官方使用的标准语汇,也为广大中国人和世界所接受……”2.认为该病其实应该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可以被各方接受的命名。而且,“疾病的中文名称并不一定要遵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中国的中医源远流长,对很多疾病的命名比西方要早。3.音译没有太多的理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外国人也看不懂。我想,这样的观点很值得商榷,也站不住脚。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媒体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字母词,也有不少音译词。比如“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等,都是音译词,大陆媒体不是用得不亦乐乎吗?“萨斯”、“沙斯”也只是遵从这样的音译原则而已。此外,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应该和其他各个成员国一样,遵照世卫的规范名称才对,坚持自己定名,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中国官方实在没有充分的理由要“非典”到底。笔者觉得,如果中国不用“萨斯”或“沙斯”,至少,按大陆现在的流行做法,直接用字母词SARS也比“非典”为好。(2003年4月)(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项研究指出,“鬼魂”的存在,其实是源自大脑的变化.科学家们已经确定出大脑中负责这种诡异感觉的区域,而且通过实验让一些人感受到了身边的“鬼魂”. 关于“鬼影”有很多传说,但最常被提到的是无法看到的鬼魂.这种现象在经历极端环境的人身上十分常见.登山者、探险家以及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都常有这种感觉.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的朱利奥·罗格尼尼说:“这种感觉是非常生动的.他们能感到有人在附近,但看不到人.这其实常常是感觉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美国以及欧盟颁布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纲领,国内外Level 3级别无人驾驶(有人监督的无人驾驶)已在多地上路运营。但要迈向脱离“有人”监督的真正无人驾驶(Level 5),仍需面对由“莫拉维克悖论”“长尾效应”以及“主体缺位”带来的归责难题。这也使无人驾驶在发展中面临两难:一方面,出于“人机并行”易引发事故的前提,无人驾驶有拒斥人类主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解决归责问题,无人驾驶无法将“人”解离出“人-车-路”的传统驾驶体系。对于这一“有人”困境,可能的解决方式是进行主体的分置化处理,即通过对算法设置权或拥有权的规范,满足寻责“有人”的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预测,提前消解“长尾效应”衍生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半世纪来,生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使得形态学科相对地显得有些“停滞”。于是,有人说:“形态学已经没落了”。“解剖学思维”及解剖学方法被认为是过时的、笨拙的。似乎,形态学科真巳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某些国家,甚至只把生理学作为“一切医学科目及不同专业医生的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别的基础理论学科则不能与生理学并提。恩格斯在上世纪末所总结的“形态和机能相互制约”的原则表面上虽无人正面否定它,但不少贬低甚至抛弃形态学的“大生理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自从《何以笙箫默》热播以后,钟汉良走红了.有人说他太幸运了,其实钟汉良入行已有二十年,他一路走来并不顺利,甚至两次被雪藏,他却没有被“冻死”,他在失去最黄金十年的情况下,斗雪傲梅,迎风招展. 钟汉良1974年11月30日生于香港,1993年于无线电视台出道.可是由于他出生于香港普通家庭,父母认为自己一个娱乐界的人都不认识,再说全家都是凭体力干活赚钱,孩子想在演艺圈里混父母非常不看好.  相似文献   

20.
提起植物,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一定不会是聪明.如果有人说我像植物一样有远见,我也不会认为这是在夸我.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记得曾经历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