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厚板对接多道焊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厚板对接多道焊的温度场分布.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温度对材料相变和热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了“生死单元“的技术,实现了模拟过程中焊接材料的逐步填充.同时采用热电偶实时测量厚板对接多道焊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温度场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十分吻合,为全焊接阀体球阀的阀体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同时从温度场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为了控制多道焊的焊接温度,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前几道焊接线能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生物体用异种金属丝对接焊接的新工艺,满足镍钛丝及不锈钢丝相焊接的联合弓丝在临床正畸中应用,研制了一台用于异种金属丝的逆变式电容储能冲击对接焊设备,分析了此种焊接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采用逆变式电容储能冲击对接焊设备,可以实现细直径异种金属丝与丝的电容储能冲击对接焊.  相似文献   

3.
薄膜热电偶是以微米量级的金属薄膜为热接点的热电偶,具有热惯性小、时间响应迅速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测量瞬态变化的表面温度。其响应速度比普通热电偶提高数十倍到数百倍以上。因制造工艺要求较高,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有产品出售,价格昂贵且容易损坏。 近年来,国内有些单位曾试制过薄膜热电偶,但因性能及寿命等原因没有推广使用;也有些单位没有研制成功,只好花高价购买国外产品。为解决内燃机燃烧室壁面瞬态温度的测试,在我院机械系等单位的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研制出了 BS-2型薄膜热电偶。该热电偶以铁、康铜为材料,测温端用蒸镀法…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一种用微型热电偶自动点扫描测量微火焰温度场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热电偶大小与热气流速度对测温误差的影响,并以3个直列预混微火焰为对象,通过实验详细考察了自动扫描热电偶的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和热电偶移动速度对火焰温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丝径小于50μm时,微型热电偶测量的火焰温度误差将小于0.6%;实验中采用丝径50 μm的R型微型热电偶,当温度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0.1s和热电偶移动速度为1.82 ~ 4.22 mm/s时,自动扫描测得的火焰温度与手动单点长时间停留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场一致;微型热电偶自动扫描方法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微火焰温度场测量.  相似文献   

5.
学报1963年第四期上刊登杨世铭先生的“热电偶导热在壁面温度测量中所引起的误差”一文,讨论了热电偶的测温误差问题。作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壁面有热载荷的测温问题,其实用意义当然比绝热壁的问题更大,是个有兴趣的课题。在学习了全文以后,尚有一个问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转速、平均有效压力、压缩比、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对柴油机缸内瞬态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试验在柴油机燃室壁面6个位置各安装1支快速响应薄膜式热电偶,在对应各测点沿竖壁一定深度布置镍铬一镍硅普通热电偶,分别测量壁面瞬态温度和坚壁一定深度位置的平均温度.在实测基础上以温度为边界条件,根据一维导热模型计算瞬态传热率.文中对实验结果作了扼要分析,得出了多参数对瞬态传热影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Cr18Mn8Ni5N不锈钢薄板A-TIG焊与常规TIG焊和填丝TIG焊的焊接规范和焊接接头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TIG焊相比,A-TIG焊焊缝宽度减小,焊缝组织中晶粒细化,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显著提高,且高于母材的抗拉强度;与填丝TIG焊相比,A-TIG只需小电流且不需要填丝即可达到相同的焊接性能,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分析原理,针对稀磁铜铁低温热电偶丝材,采用双介质法建立了稀磁铜铁热电偶低温动态不均匀性试验台,实验测量了铜铁合金丝材和配对的正极镍铬丝材的不均匀性,使用统计原理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并结合材料金相微观结构分析,揭示和表征稀磁铜铁热电极不均匀性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本分析方法和实验装置可用来建立热电偶丝材的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新型稀磁铜铁低温热电偶的推广应用,可作为提高其他金属线材等性能质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Crl8Mn8Ni5N不锈钢薄板A-TIG焊与常规TIG焊和填丝TIG焊的焊接规范和焊接接头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TIG焊相比,A—TIG焊焊缝宽度减小,焊缝组织中晶粒细化,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显著提高,且高于母材的抗拉强度;与填丝TIG焊相比,A-TIG只需小电流且不需要填丝即可达到相同的焊接性能,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磨削温度,用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讨论了磨削区的最高磨削温度以及热电偶测温技术的实质和过程. 通过平面磨削实验,测量了磨削接触区的最高温度,并对测量温度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结果与采用热模型理论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高温测量中常用的仪器为铂铑热电偶,但它只能测量2000℃以下温度,高温下耐腐蚀性差,资源短缺,成本高.本实验使用石墨纤维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作为热电极材料,测试其线性度和复现性等指标,以期获得新的热电偶.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逆变并联技术、双闭环控制技术、嵌入式控制等有机地结合,研制了大功率埋弧焊交流方波逆变电源。通过对所研制电源进行了测试与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具有引弧容易、动态性能好,电流过零速度快,焊接过程稳定,焊缝成型光滑,美观等优点,可用于粗丝或多丝高效埋弧自动焊。  相似文献   

13.
从问题的数学描写出发,文章对现有解进行了仔细的评述,指出了它们的近似性质和适用范围。对于高热负荷壁面的测温误差问题,文章在比现有解更加符合实际的边界条件下,获得了问题的解析解。这个解析解可以表成下列准则方程式,(?)式中,(?),是热电偶接点处的无量纲偏差温度,(?),是个变相的比奥准则,(?),是个比奥准则。文章还进一步对减小测温误差偏离计算结果的热电偶安装方案,解析解对有限厚度壁面的适用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热模拟技术,对热轧双相钢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热轧双相钢焊接热影响区在热循环峰值温度为600℃左右处发生软化,其原因与马氏体高温回火使内应力释放及铁素体软化有关,但其抗拉强度仍大于600 MPa,本文初步证明了热轧双相钢CO_2气体保护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黄新宇 《科技资讯》2012,(32):67-67
作为一种在焊接过程中依靠在焊件上施加振动来改善焊接性能的新工艺——振动埋弧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结合工程中运用振动埋弧焊工艺技术进行厚板焊接的试验,就焊接变形、残余应力、热影响区、金相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高频焊接在不同焊接频率(高频焊接的温度高低取决于电流频率)下铜管与管接头焊接的实验,并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取得实验样品;对相应样品进行解剖,在400倍焦距的显微镜下做金相组织的研究分析,得出高频焊焊接质量与焊接频率、焊接时间和冷却条件之间微妙的关系,从中取最优高频焊焊接工艺方案,固化成高频焊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生产。结合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规范管接头高频焊焊接工艺,减少甚至杜绝因高频焊焊接工艺不良造成管接头腐蚀泄漏,同时也巩固前期推进高频焊接工艺已达效率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主研发的摩擦塞焊设备对摩擦塞焊圆柱形试样进行试验,试样材料选择D36高强钢,通过温度巡检仪采集焊接过程中温度演化数据,试验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宏观形貌、金相组织、硬度以及拉伸性能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先迅速升高,之后缓慢降低,塞孔底部最先升温,温度峰值出现在塞孔侧壁中间处;塞棒端部和塞孔底部带有倒角的试样可以获得无缺陷的焊接接头;焊接接头中母材组织为轧制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带状组织,焊缝组织和上部热影响区组织为上贝氏体,而塞孔底部倒角处的热影响区以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为主;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一般为母材最低,热影响区次之,焊缝最高;当塞棒端部和塞孔底部的倒角达到4,mm时,摩擦塞焊焊接接头拉伸试验的断裂位置在母材处,保证了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8.
热电偶是测量温度时最常用的传感器。由热电偶测温原理可知,只有在冷端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热电偶的热电势才是热端温度的单值函数,才能正确反映热电偶热端温度(被测温度)的数值。在实际应用时,冷端温度常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必须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很多,补偿电桥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就目前我国许多补偿电桥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补偿电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来提高冷端温度的补偿精度。 1电桥补偿原理及存在问题 1.1电桥补偿原理   补偿电桥法是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电流、细直径焊丝、高速送丝MAG焊工艺,对轧制的高锰钢薄板进行了焊接。分析了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得出了MAG焊焊接高锰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方法分析了汽车排气管氧传感器螺母焊接变形的成因及对策.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得螺母焊缝最高温度,计算对应于该最高温度的螺母最大变形量;用量具测量获得螺母焊接后的实际最大变形量.比较由红外热像仪和量具获得的螺母最大变形量后发现,两者数值相同,且焊后螺母直径缩小、壁厚增大,越接近焊缝处其直径越小、壁厚越大.因此焊缝高温是导致螺母焊后变形的重要因素,建议降低螺纹精度以弥补焊接热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