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与实践,针对有限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出资的立法缺陷和操作空白,提出相应的立法修改建议。文章认为:股权转让人可以通过征集股东意见的方式代替股东会的召开;股东优先购买权不得部分行使,并应当规定合理的法定期限;股东变更记载与登记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生效均无影响,股权变动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转移,同时尊重出资实际转让事实。  相似文献   

2.
股权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的权利,股权的转让不仅关乎股权出让人和股权受让人的利益,也关乎其他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程序的探究,有助于从程序上平衡各方的利益。程序的探究离不开实体的内容,恰当的探求到两者的结合点,以期在现行的立法下,需求一条既合理又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股权转让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股权转让逐渐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股权转让,涉及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股权转让应当依法进行,既要维护法律所确定的资本三原则,又不能损害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文章在通过比较并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股权转让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对股权内部转让进行限制,股权内部转让还须受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设立规定的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模式具有保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和保证股权流通性的价值,股权外部转让的优先购买权主体为拟对外转让股权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股权转让涉及到股东名册登记变更和股东工商登记变更,通常情形下股权确认应以股东名册的登记为准。  相似文献   

5.
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性,其人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对股东转让出资应进行限制,这是保障公司股东的稳定性和公司健康运行所不可缺少的。我国公司法对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和程序做出了规定,但规定比较简略,不够明确和具体,这必然会影响到部分股东的正当权益,甚至于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因立法的欠缺,不能真正保护到股东的权益及维护公司较好的运行。本文从股权转让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着手进行了了分析,以期充实完善股权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6.
股权转让自由原则是现代各国公司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有限责任公司规定的股权转让分为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股权内部转让合同的效力应着重思考知情权与优先权、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持股比例的限制问题;而外部转让则应从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转让人与行使优先权股东之间的合同效力、强制执行程序中竞买合同的效力来考量。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瑕疵股东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常常导致了大量的纷争。但是,由于无法可依,法官只能自由裁量,往往既难以真正解决好这些纠纷,又会带来另一些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就瑕疵股东的定义、瑕疵股东的股东资格、瑕疵股权的转让、瑕疵股东的退股以及瑕疵股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展开系统的分析,并比照现行《公司法》,找出相应的立法漏洞加以研究,再结合实践中存在的争议深入探讨,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不明确定义,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提出了解决公司僵局的原则性规定,着重探讨了司法介入的合理性及前提、股东的解散请求权及相关立法规定、法院强制解散、股权转让等司法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瑕疵股权转让包括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和程序瑕疵股权转让。由于现行《公司法》关于瑕疵股权转让的效力认定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对于瑕疵出资股权转让效力的认定应以出让人是否对受让人构成欺诈以及受让人明知或应当知道出让人的欺诈行文的反应来判断;对于程序瑕疵股权转让的效力,因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特点,基于对其他股东利益的保护,应认定无效。  相似文献   

10.
股权是投资者实现利益的载体,股权转让不但可以满足资本对流通自由的追求,也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决定了股权外部转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存续股东意志的影响。未征得存续股东许可的股权转让协议在效力认定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在理论上对其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以"可撤销合同"来界定此类协议的效力有利于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李恒光 《开封大学学报》2001,15(1):41-46,51
银企之间的不良债权债务如何处理,是当前国企改革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债转股作为解决中国经济这一沉疴痼疾的一种新的缓解药方,是明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在操作中需把握关键,深化改革,完善配套措施,端正认识,方能使债转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我们应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的需要,在德育教育策略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位.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理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确保德育管理制度和手段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深入进行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推进德育创新.以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思想的新发展——规制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时政府的经济职能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我们不应局限于政府应不应该干预经济的讨论,而应利用新的经济思想,重新审视作为市场失灵的补救措施的政府经济职能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政府规章和公企业。  相似文献   

14.
梯度转移理论作为产业转移理论之一主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通过产业和要素转移的方式带动低梯度地区发展。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区域,其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存在着必然性。安徽省应围绕支柱产业,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设施;政府应将其职能转变为指导市场,集中处理市场失灵;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做好环境影响评估,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且已成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人体组织解剖学实践中应用迁移规律,采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各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愈来愈不可忽视,对各国政府、政党及其执政者的警示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国如果要保持社会稳定、和平安宁,就必须对世界民族问题热点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旦出现争端或冲突,亦需通过各国政治力量进行协调,军事手段只是解决这类问题迫不得已的一种极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学习中,大学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理论的迷茫、心理的逆反、情感的失衡等诸多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化解这些心理障碍,找准解决问题的根本点、立足点和升华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无缝隙政府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无缝隙的理论应用于我国政府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认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汲取无缝隙政府理论的精华对我国政府进行改革无疑是一种上佳选择,介绍了我国政府也探索出的几种颇为有效的无缝隙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孙君恒  陶佳睿 《科技资讯》2014,(35):245-246
学术道德,应该从其完整体系来认识,治理措施也应该多方面进行。在学术腐败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应该特别强调的法律制裁、行政警告、内部检举、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认为它们都是保证学术道德实施的外部条件和有效保证措施。在学术道德危机的时候,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才会有效。道德教育和自我反省仍然必要,应该相信知识分子的道德自觉性,强化道德的长期培训,从良心上构筑反对学术腐败的心理防线,积极配合法律、行政、检举、监督,多管齐下,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交易市场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转移过程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造成的。在深入分析技术商品特性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此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技术商品的特点加剧了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产生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高昂,技术转移难以实现。为解决技术转移效率低下的问题,从技术供需双方的信号发送和辨别筛选能力这一硬约束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