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宋初晚唐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或许算不上什么名门大派,但它以其创作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对宋诗的生成和发展起到了甚为显著的影响,其“苦吟”为诗的创作精神亦为宋人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创作方法,影响有宋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3.
论张詠的诗     
一、张(讠永)眼里的宋初诗风张(讠永)(946—1015)是宋初诗人中最早的名家之一。他生于北宋建国之前十四年(石晋开运三年),通常文学史书上提到的宋初诗人,都是他的后辈。他比王禹(?)大八岁,比魏野大十四岁,比林逋大二十二岁,比杨亿大二十八岁,比梅尧犬五十六岁,比欧阳修大六十一岁。因此,他的诗格不曾受到宋诗中某一家的影响,似乎是自已摸索、磨炼出来的。宋初三四十年间诗坛是相当冷落的。少数前代遗留下来的诗人,仍然走晚唐五代的老路,格力萎弱,大为后世评论家所不满。如欧阳修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  相似文献   

4.
后人评论四灵的诗歌创作,多聚焦于他们师宗姚合、贾岛,此论虽道出了四灵诗歌的主要艺术渊源,但并不全面。除了师宗姚、贾之外,唐代的大历诗人、晚唐诗人及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南宋的杨万里、叶适等人都是四灵学习的对象。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学习,他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成就最高,尤其是他的抒情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由宋初的西崑体诗人,直到清代中叶的黄景仁以至清末的龚自珍,都在诗风上受到过他的启示。还有,唐末五代以至两宋的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许多爱情戏剧大家如王实甫、汤显祖、洪昇等,都无不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6.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农学家,也是一个关心民瘼、情深意密的诗人。从蔡襄"文以道为本"的主张,以及其诗歌与"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三大宋初诗风的关系,可以看出蔡襄诗学思想主要受韩愈影响。其诗歌创作博采众长,对于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初三大流派都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7.
作为宋初诗坛上一位由白体而昆体的人物,晁迥可以说具有坐标的性质。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见证了白体、昆体的转变过程。其“抗心希古”,多作“道情诗”,实开“理学体”门户。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兴盛,不仅诗人众多,而且诗作繁富。不过,晚唐前、后不同时期的艳情诗,内容虽大同小异,而艺术表现却颇有不同。这一点在前期代表诗人李商隐和后期代表诗人韩偓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的表达上,前期具有朦胧性,后期具有显明性;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前期多为象征性,后期多为直陈性;艺术效果的显现上,前期具有感染性,后期具有感官性。因此,只有辨其差异,明其特征,方能更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晚唐诗坛的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9.
晚唐桂州籍诗人曹邺因出身岭南、屡举不第等原因萌生自卑心态,自卑意识在他的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曹邺一方面以曹魏后人自居,向中原文化靠拢,一方面在诗歌创作中以复古诗人自许,通过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方式来克服自卑心态。曹邺克服自卑心态,实现自我目标的文化动因来自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他最终以儒者的人格、复古的诗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述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末四灵、江湖派等宋代诗派对宋初 “晚唐体”派的艺术特征的革新及继承,探讨宋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许浑是晚唐杰出诗人,他曾备受赞誉,也备受贬毁.誉者称其为“李杜之后当学者”,贬者斥其诗为“不如不做”.历代形成的丁卯诗优劣之争是晚唐诗歌研究中应给予充分注意的现象.近些年学术界对许浑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家世生平、艺术成就、诗格气体诸问题的讨论尚须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851—910?)是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在唐末五代及宋初影响很大。但历来研究者对他持批评态度,远是不够全面的。本文拟从晚唐的社会背景、作者经历遭遇等方面管窥郑谷的禅宗思想,以期提示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13.
李远在晚唐诗坛上曾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的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传入了宫庭,引起了喜爱诗歌的唐宣宗所注意;他的赋尤有特色,和诗人许浑的诗齐名,当时号称“浑诗远赋”;他的事迹,在晚唐、宋代经常被人们提起,见诸于笔记、诗话之中。可是,现在的唐诗研究领域中似  相似文献   

14.
在晚唐五代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诗格于晚唐五代时期再度兴盛并形成了不同于初盛唐诗格的独特风貌。晚唐五代诗格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唐代中后期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以及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使许多文人投身学术来实现其存在价值;第二,中唐儒学的复兴和禅宗在中晚唐时期的盛行,对晚唐五代诗格的思维方式、体式风格、阐述方式以及理论术语等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三,唐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苦吟"风气成为促使晚唐五代诗格兴盛重要的文学氛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从宋代开始至清代出现的以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的错误,重申西昆体始自杨亿、刘筠而非晚唐李商隐,昆体之名出自<西昆酬唱集>,乃取"玉山"、"策府"之名.宋初诗歌"三体"中,西昆体是唯一具有明确的创作宗旨和美学追求的.它的产生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美学趣尚的变化以及杨亿等人有意识的倡导等诸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方干生卒年考辨熊飞晚唐著名诗人方干,人称“玄英先生”,在当时和后世诗坛均有较大影响,孙《传》云:“先生为诗,高坚峻拔。其秀也,仙蕊于常花;其鸣也,灵鼍于众响。咸通、乾符、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①这样一位有影响的诗人,其生卒年...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和朱淑真是中国文学史两位著名的爱情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抒发柔婉细腻的感情为主,选取了纤细、感伤的意象,共同体现了浓郁的词体的特点,分别揭橥了晚唐词从诗分化出来,南宋初诗词合流的文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明代誉满天下的文学家和诗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主要代表人物。针对明初以来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以及当时台阁体诗文存在"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李梦阳决心倡导复古以救其痿痹,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他笔力苍劲凝重、气象高古开阔的复古诗和飘逸洒脱、风味盎然的古乐府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9.
以诗证史、以史证诗,已经成为我们发掘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方法,陆龟蒙作为晚唐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吴地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大量的反映了晚唐时期江南社会的生活与变迁,从而为我们透视出了,晚唐江南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也使得我们可以窥探出晚唐江南社会心态的变化。本文旨在以陆诗为例,试图展示晚唐江南社会心态与审美艺术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周静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7M):31-33,38
晚唐诗人曹邺在诗歌意象、体载选择和思想情趣等方面效仿陶渊明,其诗形成了“高古奥逸”的风格。在历代效陶诗中颇引人注目。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曹邺个人对陶诗的主观选择;其次,他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第三,他与陶渊明的思想皆杂糅儒、道,能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