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Windows系统下安装了网卡并进行了网络设置之后,机器启动时会出现一个“请输入网络密码”的提示框,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此项功能给用户在机器上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工作区域”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学校机房里学生可以用各种“用户名”登录,建立多个自己的“工作区域”。这样一来,消耗了大量的硬盘空间,增加了教师的维护工作量。当然也可以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选“取消”来进入系统。但提示框的出现无疑延长了机器的启动时间,学生用于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所以对学校机房来讲,该…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提取这些能量,就能为地球提供足够的能源和动力。爱丁堡并非是工业间谍活动肆虐的地区,但在一个凉爽而宁静的春夜里,在这个苏格兰城市里发生了一起高风险的盗窃案。老港区里,盗贼破坏围栏闯入"帕拉米斯(海蛇)波浪发电厂"的办公室,盗走了四台笔记本电脑。这件事发生在2011年3月,当时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制造出了首台从波浪中提取能量的商业规模的机器,使得这家公司在海洋能  相似文献   

3.
或许3D打印机这个奇怪的机器你见所未见,也从未了解过3D打印技术的概念,但你可能会记得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在《星际迷航》中,主人公对一台机器发出“水”的口令,一杯水就出现了;《云图》中,丰富的食物被机器“打印”出来;《第五元素》中,由一台机器“打印”出女主角的骨骼、肌肉和皮肤。3D打印机就这样披着魔法世界中的神器形象走向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4.
热力学定律中有这样一条:在一台机器工作的同时总是有一些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损失掉。例如,汽车引擎在发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工业过程,例如玻璃制造以及钢铁铸造,也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尽管不可能百分百的将其回收利用,但是  相似文献   

5.
<正>预计未来的超大型强子对撞机(VLHC),其加速环的周长将达到100公里,产生的能量是目前大型强子对撞机的7倍。2008年在欧洲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时,粒子物理学家们没有奢求要一台更大型的强子对撞机。当2012年LHC完成了最初的使命——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物理学家开始兴奋的憧憬设计一台机器来取代它:超大型强子对撞机(VLHC)。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它的科学界更是如此。美国科学界自二战以来吸纳了大量国外精英,并依靠着这些精英使美国成为了世界最负盛名的科研机器。正因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这架机器的成功运转,所以任何有碍人才输入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对于《变形金刚》的电视和电影,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些会变化的机器之间斗争目的,除了正义,还有能量块。电影的情节纯属虚构,却暗示了现实中的能源危机,至于其中的“能量块”,在现实中似乎也能找到影子——它们看上去就像“可燃冰”……  相似文献   

8.
一拖多空调一台室外机带动多台室内机,节省室外安装空间,也较安装多台分体机经济,但单独工作时耗电量几乎是一拖一机型的1.6倍,且噪音极大。另外,若发生局部故障,则所有机器都将停止运转。移动空调可随意移动,适用于局部制冷,可使用于许多场合:厨房、客厅、工地、办公室等,但噪  相似文献   

9.
<正>在东欧剧变后的25年间,地处中欧的各个国家都在科学事业中奋力显现自己的地位。在一个仍可闻到油漆味道的新装修的实验室里,卡塔日娜·科摩罗斯卡(Katarzyna Komorowska)娴熟地操作着一台看起来十分前卫的咖啡机一样的机器。而实际上这是一台高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这台机器能够操作精致的样品并且对微小的细节进行可视化。这台机器是科摩罗斯卡的实验室中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人就是一架机器机器工作时需要能量,所以人得吃得喝,物理上叫做能量守恒,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人这架机器还带个高级计算机。从简单意识到逻辑思维,人脑计算机运行起来也需要能量。郁闷纠结极费脑力,霸占了好多处理器,使人脑不能正常工作,就是俗话说的伤神。心平气和是人脑计算  相似文献   

11.
当工具能够反复执行同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成了机器。当机器能够利用自然的能量产生动力的时候,人类就将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出现在英国,随后迅速波及全世界。 1711年,英国人纽考门发明了一种用水蒸气产生动力的机器。这个机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桶和一个烧蒸汽的锅炉。桶里有一个可以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移动的时候活塞的边缘不会漏气。锅炉的蒸汽管通过阀门和圆桶相连,阀门打开的时候,蒸汽推着活塞向上移动,蒸汽充满后关闭阀门,用凉水将圆桶的外壁冷却…  相似文献   

12.
<正>隐藏的铭文揭示一台神秘机器的起源。1901年,在希腊的安提基西拉海岸上,人们发现了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期一艘沉船的船骸,在其中发现的一个后来被称为“安提基西拉机器”的装置尤其令人惊讶。一个惊人的发现两千年前有计算机?今天,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安提基西拉机器只留下已分裂为82个零碎部件的30个铜齿轮。在海底躺了漫长岁月后,  相似文献   

13.
<正>或许3D打印机这个奇怪的机器你见所未见,也从未了解过3D打印技术的概念,但你可能会记得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在《星际迷航》中,主人公对一台机器发出"水"的口令,一杯水就出现了;《云图》中,丰富的食物被机器"打印"出来;《第五元素》中,由一台机器"打印"出女主角的骨骼、肌肉和皮肤。3D打印机就这样披着魔法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猛犸 《科学之友》2009,(12):46-47
1997年5月,一场国际象棋比赛结束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183;卡斯帕罗夫坐在房间角落里,用手遮住了脸。这次他的对手是一台IBM公司生产的超级计算机,叫做深蓝。这台高大沉默的机器,在六局的比赛中,以3.5:2.5的战绩战胜了这位世界上最优秀的国际象棋大师。  相似文献   

15.
8分钟     
正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环节上,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多台机器人与演员同台共舞,它实现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短短8分钟,浓缩了中国机器人行业近20年的努力。为了让机器人在演员频繁移动、场地复杂光照情况下"看"得见、"看"得准,团队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精确度达到毫米级;为了让机器  相似文献   

16.
纳米马达是一种将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产生定向运动的纳米机器。文章概要介绍了不同种类纳米马达驱动 机理的研究现状,简略分析了纳米马达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林敏  张美丽  黄咏梅 《科学通报》2011,56(6):391-395
分析了耦合系统与外界作用力的交互作用, 从做功与能量的角度提出了控制随机能量 共振的方法. 根据二维耦合Langevin 方程的随机动力学特性, 采用微观动力学和宏观热力学 方法, 建立了基于单一随机轨线的耦合系统的热力学关系. 通过调节施加于控制系统的周期 性外力, 定量刻画了作用于被控系统的输入力对耦合系统做功的大小与能量转换关系. 结果 表明, 控制信号能控制耦合系统与输入力和噪声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有效地控制耦合系统的 随机能量共振.  相似文献   

18.
王乃粒 Kurzw.  R 《世界科学》2000,(12):27-29,7
计算机技术正呈指数值长。到2019年,一台价值1900美元的计算机将具有人的大脑的处理能力──每秒2亿亿次计算。最终,我们将能复制大脑本身,将“头脑文件”输入计算机。输入计算机。但这样的计算机能说是有意识的吗?  相似文献   

19.
释放核能     
能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能源技术的变革,常常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提供了风能水力,柴薪食粮。阳光孕育万物,使我们居住的地球充满生机。它还造就了深藏地下的煤和石油,这些化石燃料成为机器的能源,为产业革命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直到今天还在支撑着人类的繁荣。 从微观尺度来看,在利用太阳能的时候,无论光合作用、消化过程或是煤和石油的燃烧,伴生的能量转换都发生在原子的外层电子之中…  相似文献   

20.
“2025年的某一天,当你享用完机器人保姆精心烹饪的美味早餐后,望着有些糟糕的天气,你决定让你的‘孪生兄弟’替你去上班。你拿起遥控器输入几个简单的指令后,那个可以以假乱真的机器人顺从地拿起你的公文包出门了。此时,正值你有些百无聊赖之际,你的女友‘Linda’贴心地递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