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从文山州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入手,运用聚集分形和关联分形的方法研究不同区域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文山州景区(点)系统的分形结构特征和分维数,判断旅游景区之间的关联度,从而确定文山州旅游开发的空间构成情况和旅游开发的中心集散地,以此来分析文山旅游开发空间的发展轴线和节点,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文山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文章针对文山州拥有的和尚未开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机遇进行探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挖掘和整合文山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等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常州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不仅对本地的旅游产业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常州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做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强化旅游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4.
黄平苗族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苗族旅游文化资源,对贵州省黄平县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黄平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了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黄平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互动作用.文章尝试构建旅游业发展与地域文化互动机制的分析框架,并以梅州市为典型案例,探讨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客家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梅州旅游发展为客家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融合、互为条件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为梅州及同类区域地域文化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文山州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察分析了文山州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具备的基础和现实条件,提出了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文化新单元,展现出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繁荣地方经济、助推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作用。该文旨在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分黄鹿井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间体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健身休闲功能和绿色人文的先天特点。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浪潮中,与竞技体育相比,民间体育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流失及文化边缘化现象。为传承和发展民间体育项目,弘扬我国传统民间体育文化,提出通过节庆旅游的型式结合民间体育自身的特点,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成为节庆旅游吸引物,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民间体育的发展注入资金和活力,从而使节庆旅游和民间体育完美结合,达到双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对夏威夷民间体育项目草裙舞的节庆旅游发展及营销模式的研究,总结了其对我国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实证了节庆旅游导向型民间体育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鹿邑是老子的诞生地,有许多关于老子的文化遗迹,从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具有该方面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合理地开发老子文化旅游资源,对鹿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鹿邑以老子文化为突破口发展旅游业,应当注意一些问题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既具有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重大功能,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新兴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梳理,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指出融合化、创意化、集群化、生态化、信息化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趋势的研究,对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夏纳家户民族生态旅游村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对宁夏纳家户民族生态旅游村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纳家户发展民族生态旅游的优势,制定了最小化、区分性、有限性、本土性等开发原则,并提出了对纳家户空间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议的措施:划分民族生态旅游的七大功能小区;挖掘文化内涵,确定旅游开发项目;鼓励村民广泛参与,提高社区自我发展潜力;与其他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联动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民族生态旅游形象;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生态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位于广南县和富宁县境、目道323线和西西公路两侧的壮乡文化风情旅游带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交通便利,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通过致巧无巧、致文无文的策划和建设,一定会成为充分展示壮乡悠久历史,并使广大旅游者不断惊奇、不断发现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印象.刘三姐》立足广西桂林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用民族文化提升桂林山水的吸引力,是站在漓江和广西民族文化的根基上诞生的新的旅游风景。《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充分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自然旅游资源需要加入民族文化的成分提升其旅游价值,民族文化需要借助自然旅游资源的平台充分展示和弘扬。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需要现代化的包装,需要现代的手段展示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岩溶地貌、高原气候、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成分及分布、社会文化结构的地域分布特点诸方面,论述贵州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认为在优越的“原生”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强调岩溶风光和民族风情以及不同资源个体间的功能耦合,以形成最大吸引力。并提出将科学旅游,诸如洞穴探险、地质旅游、自然保护区考察和历史考古等作为贵州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通车,为青藏两省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青藏铁路沿线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顶级旅游带。青藏两省区依托青藏铁路,打造神秘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挖掘青藏高原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重要途径。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论述民族文化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这一资源,将会造福于民族区域的人民。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雷山西江就是通过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利用,既促进了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区域内原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成为民族文化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具有旅游价值的古村镇35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分布相对聚集的古村镇以浙东、晋中、粤北、闽南、苏南、赣东、皖南等地区最为突出.古村镇旅游特色:古色古香、文化浓郁、山清水秀.古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重视旅游规划,提高管理水平;丰富旅游内容,开创体验模式;注重居民参与,关注居民利益;保护旅游环境,创建和谐村镇;挖掘民族风情,提升文化品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古"取胜,树立品牌;依靠政策法规,落实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铜仁市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档案的特点,从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继承传播民族文化、反映民族文化旅游美学、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讨论了少数民族档案对民族文化旅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原生态民族文化及其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均衡关系,探讨了社会发展和旅游开发产生的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