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弦论属于当前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前沿。在理论建构上,它内含了许多非传统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它切入到科学哲学形而上的核心争论之中。本文将系统考究弦论所牵涉的经验可证实性、理论唯一性、亚决定性原理、科学实在论、科学隐喻和科学统一等哲学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弦论作为最有希望的大统一理论,得到了包括霍金在内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推崇。但是,就目前看来,弦论既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也没有坚实的经验基础。弦理论的大厦完全是用概念和数学推演所构建的,于是弦论的"检验难题"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家就此质疑弦论的科学地位,而弦论的支持者则试图"改变规则",回避经验检验,诉诸于美学等形而上学原则。文章分析了弦论中"检验难题"出现的背景及原因,接着对检验一词的含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最后对科学理论的检验给出了一般化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弦论是当前理论物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长期未获得任何经验证据的证实,其科学性在学界历来是一个难以断定的疑难。弦论具有纯理论性、超经验性的一面,这使得科学哲学现有的实证类科学方法难以胜任评价其理论地位。戴维德将弦论内蕴的理论唯一性、理论间解释的融贯度以及与相似确证理论的关联度纳入到评估指标之内,从而揭示弦论在非实证性哲学路线上的可行性。事实上,只有将实证和非实证这两种哲学路线互补整合,才可为弦论这类纯理论性科学提供一种合理的辩护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阐述了蒯因在科学哲学上的主要观点;(1)坚持观察证据和理论二间的区别,反对模糊甚至取消这种区别的相对主义倾向。(2)强调理论检验和评估中的整体主义因素。(3)在坚持工具论的同时,坚持科学实在论;工具论和实在论统一于他的自然主义。(4)认为通过科学方法论检验的只是有根据的信念,它可能是真理也可能不是真理。  相似文献   

5.
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与简单的对立观不同,本文认为,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互斥和对立,而是具有一种新的关系结构。这种新的关系结构具有互补性、互助性和互融性,并且与新近弦论哲学界所聚焦的"对偶性"一脉相承。基于这种新理解,我们既可以厘清当代科学哲学的演化脉络,消除认识误解,又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未来走向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偶性的概念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普遍存在,但并未引起哲学家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弦论中几种新型对偶的发现,使得不同的弦论得以统一,引发了弦论的第二次革命。对偶性不光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哲学基本观念的变革。本文将首先对数学、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对偶性的内容及其含义给出说明;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对偶性的基本本体论内涵进行分析,阐明其与对称性和规范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对其哲学意义,特别是因对偶性而揭示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新实验主义的创始人伊恩·哈金提出"实验有自己的生命"的命题,认为实验先于理论,实验干预并创造现象,实验室科学可以自我辩护。哈金高举实验的旗帜,试图把哲学从传统的"理论优位"转向"实验优位",为科学哲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协调论看来,哈金的新实验主义试图从"实验"的窗口考察科学哲学的新图景固然有益,但并不能证明实验优位,也不能否证理论优位。协调论不坚持理论优位,也反对实验优位,通过对哈金新实验主义实验优位论的批判,协调论主张理论和实验都是认识论的研究窗口,其研究结果在更深层面上可能是一种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科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要旨,从而表明,语境论既避免了严格的科学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也避免了相对主义,因此这是“后实在论时代的重要的哲学形态”,为科学哲学的重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基底。  相似文献   

9.
有时邂逅多年未见的隔行的熟人 ,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在火车上面对健谈的同行者 ,对方往往会客气地询问 :“您干什么专业 ?”当我说自己从事科学哲学研究时 ,问者先是茫然不解 ,继而发问 :“哲学有什么用处 ?”一开始 ,我还详细地解释哲学是什么 ,它对社会文明、人类文化和个人心智健全发展的意义。听明白了的 ,点头似乎称是 ;未听明白的 ,依旧如堕五里雾中。不过 ,他们末了还是要追问一句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处 ?”此时 ,我倒是明白了 :原来他们所谓的“用处”是指“实用”。或者说白了 ,是问哲学研究有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和物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