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父母的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有特殊才能。如果孩子喜欢玩带机械构造的玩具,就要把孩子培养成工程师。而如果学弹钢琴稍掌握得快一些,就要把孩子送到音乐学校,使他(她)将来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  相似文献   

2.
如果科学家的预测准确的话,到2020年,扫地除尘擦窗户,整理孩子们玩过的玩具,清洗床单、熨烫折叠衣物等这类令我们烦恼的日常琐事,都可以由家用机器人来代劳了.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玩具娃娃,孩童期保留下来的或是买给自己孩子的,日积月累,它们成了累赘,最后也许就放在杂物房,变成无人问津的"无用"之物。它们真的就只能这样一直黯淡下去吗?日本有一个专门的网站叫"Second Life Toys"(第二生命玩具),旨在赋予破旧玩具新的生命,给残破旧玩具装上四肢,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器官移植和捐赠的重要性。在这里会有两个分类,待手术的玩具和捐赠的玩具,将捐赠的玩具嫁接到受伤的玩具中,让它重新生动  相似文献   

4.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十几个月大的婴儿当看到妈妈给别的孩子喂奶时,就会出现哭闹不安等反应。有的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嫉妒心更会上升,如见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鲜艳,骑的童车更新颖,便会感到  相似文献   

5.
在商场的玩具柜台里有一种叫做“三连环”或“五连环”之类的玩具。这些乍一看似乎根本无法解开的环,如果动动脑子仔细思考一下,就能解开了。由于这种玩具可培养、启发人的智力,所以很受欢迎。要是不从商场买,而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智慧之环”玩,就更会平添一份乐  相似文献   

6.
考虑一下这种情况:作为9岁和5岁的两个孩子的父母亲,你认为你已尽了最大努力去发展他们的智力。当他们还处在婴儿期时你就开始读书给他们听,给他们买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你该把这些功劳归于自己吗?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看法,在没有你积极努力的情况下,你的孩子会干得一样好。例如,在《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亚利桑那大学的戴维·C·罗伊(DavidC.Rowe)坚持认为培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智力没有丝毫影响。《贝尔的曲线》一书的作者查理·默里(CharlesMurray)以及后来的理查德·海…  相似文献   

7.
恼人的哭泣     
尽管没有外界的寻衅,孩子仍是频繁地哭泣,请注意,有时候孩子的目的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切莫纵容! 当一个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在想出一切办法哄他。一会儿给他讲故事,一会儿拿出玩具给他玩,要不再拿来糖果给他吃。……孩子呢?却仍在没完没了地哭,终于大人们烦感起来,冲着孩子大声地吼叫,结果仍是无效。的确,若要制止孩子哭泣,就要想出一点儿办法来。 让我们花一点时间仔细地观察  相似文献   

8.
如何为孩子聘 请艺术教师?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孩子6~7岁时,就想使孩子在艺术上有专长。于是,分别请钢琴教师、声乐教师等,希望孩子掌握一门艺术技有。为此,父母应多方面考虑,再决定聘请艺术教师。 1.聘请艺术教师,必须根据孩子兴趣来决定。如果孩子没有这种愿望,请来教师也会事倍功半,而且使孩子形成一种负担。 2.要分清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区别。孩子真正有兴趣,即对某种艺术有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  相似文献   

9.
正IEEE Spectrum高级编辑特卡拉·佩里(Tekla Peny)报道:初创公司Primo新推出Cubetto的时候,我一下就爱上了它。Cubetto,是训练三岁孩子编程能力的一套游戏,去年底在旧金山Highway1加速器一年两次的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亮相。我的孩子们还在蹒跚学步的幼童时期,我最喜欢的玩具是传统的形状分类器。如果你有孩子,可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盒子或罐子,上面  相似文献   

10.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往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受教育的环境和发展智力的条件。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图书,更是认为多多益善。可是,令人困惑的是,有时却事与愿违。有位年轻的爸爸告诉我:孩子看到小伙伴有电子琴,也吵着要,但买回来后才两三天,便丢在墙旮旯里了。孩子的屋里,玩具熊猫、积木、神奇画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阁楼     
和妈妈的感情始终是淡淡的,以至于想要回忆时,都很难找出关键的画面来。但感情是遗落一地的珍珠,蓦然间,却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美丽。小时候,我是一个孤单的孩子,离开妈妈住在上海的爷爷家,没有小朋友,没有心爱的玩具,也经常见不着爸爸。有一年妈妈到上海看我,一进门就不顾爷爷的反对,摇醒了睡午觉的我,急急  相似文献   

12.
假设你们是9岁和5岁两个孩子的父母,你们认为你们已尽了全力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智力。你在他们还是婴儿时就开始念书给他们听,你给他们买教学玩具,你还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学校里学得不错。 但是这应该归功于你吗?根据一些科学家的看法,即使没有你的热诚努力,他们也会照样很好。举例而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戴维·罗在其所著《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坚决认为父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智力不产生影响。查尔士·莫利和已故的理查德·赫恩斯坦在《钟曲线》一书中声称,智力主要是遗传的,但由于种族不同而  相似文献   

13.
"唉!我家的小祖宗,见啥要啥,不给买就闹个没完,工资全搭上都不够,真是个无底洞。"一位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家玩具中心,一名7岁左右的男孩在地上打滚哭闹。指着柜台里标价为近300元的电动火车硬要买,任凭父母再三哄劝也无济于事,父母无奈只好倾其所有,"小皇帝"这才抱着玩具火车摇头晃脑地离去……孩子的物欲是很容易被刺激起来的,现在的孩子,整天生活在玩具堆中,幼儿园见到的是同伴们  相似文献   

14.
顾冰 《科学24小时》2020,(10):54-56,封2
<正>在号称拍出了中国家长之痛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中,男主有一段感慨——贫民窟的孩子有许多简单的快乐,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上层阶级的孩子在没有那些电子产品时已不知如何保持开心。这的确很讽刺但也很真实。如今,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那些简单的快乐却变成了奢侈品,一些经典的玩具比如老洋片、鸡毛毽、万花筒已成模糊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唤回那份简单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科学界都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让没有思想的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乱敲字键,猴子下代的子子孙孙也照样敲,给它们亿万年的时间,最终它们会意外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来。这也许是真的——从理论上来说。最新试验证实,如果让6只猴子在1台电脑前敲上1个月的时间,他们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连一个像样的单词都敲不出,更别提莎士比亚全集了!最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这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的试验结果。“他们敲了一大串S,”5月9日,参与试验的科学家迈克·菲力普不无调侃地说:“很显然,英语并非它们的母语!”菲力普是普利茅斯大…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问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你学习好吗?你聪明吗?”,不管这个孩子学习是否真的好,是否真的聪明,你得到的答案通常为“学习好!聪明!”。但是当这个孩子长大、进入小学之后,你再问他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将会有所变化。如果是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通常很谦虚地回答:“还可以”;而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儿童则通常避免回答这类问题。在这个年龄阶段之后,很少会有儿童“不谦虚”地说自己“学习好!聪明!”。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首先可能想到的是幼儿园孩子不懂谦虚和对自己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伟 《自然与人》2012,(3):54-55
名为"玩具"的激光笔,也可能成为损害孩子们视力的"大杀伤力武器"。最近,一种新的"玩具"——激光笔开始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孩子们手拿激光笔,东照照、西照照,好不开心。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红的绿的强光束,光束停留在墙壁上、地面上就变成了精灵般的炫目的光斑。激光笔虽然好玩,但是在此要提醒家长和孩子们:此"玩具"颇具杀伤力,千万不要拿它到处乱照,尤其不要照自己和别人的眼睛。弄得不好,就可能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8.
碧雪 《科学之友》2005,(4):23-23
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一种会像孩子那样“学习”走路的机器人,它可以在每走一步的时候不断改进和调整它的步调和平衡。这种步行机器人看起来更像个会走路的插件玩具而不像个人,但是它确确实实有着像到处闲逛的人的那种步态。它用呈弧形的脚和电动机驱动的脚踝来带动着它的腿向前走,它的胳膊也随着脚步同时摆动着以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9.
传言,女性穿高跟鞋时由于足部受到挤压,会导致整个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致使摄食中枢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肠胃失调乃至厌食。如果本身就有胃痛、爱闹肚子之类的小毛病,那么一定不能长时间穿高跟鞋。其实,这则流言的中文原始版本是说,日本的一个研究发现,给孩子穿鞋码过小的鞋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但几经演  相似文献   

20.
吕斌 《科学之友》2005,(11):69-70
让他人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这样就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脑子变得怪异呆滞,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他们终生都在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来的爱。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