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董江善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5):65-65,97
景电高扬程灌区水资源极端贫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景电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费成本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景电灌区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提水灌区,灌溉面积达6.67×10^8m^2,由于泵站机组的提水能力和渠道输水能力的限制,灌区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本论述介绍了景电管理局通过加强工程改造、计量管理、灌溉管理、水量调配及推广节水等措施,大幅提高了水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效保证了景电灌区电力提灌工程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3.
景电工程的建成和运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使景电灌区成为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是由于工程建成较早,且运行多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正确面对景电灌区农业安全用电存在的严峻形势,采取加强灌区农业用电安全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景电灌区农业安全生产,更好地为灌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4.
徐亚萍 《甘肃科技》2010,26(2):179-180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电力提灌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灌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农村、农业政策的落实,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扬,灌区耕种面积逐年发展,虽然景电工程提水量由1995年的32000万m3增加到2008年的46000万m3,但还是不能满足灌区发展的需要。目前的景电工程水价严重倒挂,水价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石生德 《甘肃科技》2009,25(21):139-140
景电提灌工程位于甘肃景泰、古浪两县境内,工程由景电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组成。景电灌区输水管网的配套干、支渠经过20多年的运行,冻胀破坏和自然老化等影响因素日趋严重,渠道建筑物整体老化破坏现象突出,造成输水能力下降。对景电灌区灌溉网中的干、支渠渠道冻胀问题及预控措施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景电灌区上水前后盐碱状况的分析得出,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景电灌区的自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种植苜蓿等作物是治理灌区土地沙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景电灌区受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的影响,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同时,工程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灌区水价长期不到位,其结果是水管单位替政府为农民补贴了部份水费成本,造成工程的大修折旧无法计提,灌区的发展缺乏后劲。本论述依据景电工程的供(取)水能力和输水能力,通过计划用水、合理调度,并结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改善灌区的水资源分配模式,对于提高景电灌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灌区农业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种植结构不合理、工程老化以及现有工程的上水量和输水能力不足,已不能满足灌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反映出灌区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用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本论述根据景电灌区地理位置、气候、降雨和工程情况,针对景电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用水现状和灌溉管理(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灌区农业用水安全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思璋 《甘肃科技》2011,27(10):1-2
信息化建设是灌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多梯级、高扬程、大流量的电力提水灌溉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景电灌区建成了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水情监测、视频会议、网络办公自动化等项目。在灌区用水管理、自动化办公、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益。在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合理的发展策略,为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曲晓琴 《甘肃科技》2012,28(19):14-15,35
就景电高扬程灌区经营现状分析,提出了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思路,以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康文 《甘肃科技》2003,19(12):131-132
通过分析和研究景电灌区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防治改良盐碱化的水利和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瑞博 《科技信息》2009,(7):388-388,390
本文针对目前引黄灌区普遍存在的水源紧缺、供需水矛盾日趋加剧、灌区效益明显下降等问题,探讨灌区所采取的疸对措施,并列举部分灌区治理效果显著的实例。阐明了灌区只有采取开展开源、节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才能走出目前缺水困境,保持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景电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提灌工程,曾被列入"中华之最"。该工程自建成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从目前灌区的运行状况来看,景电灌区属高扬程电力提水,能耗大,灌溉用水成本高,需节能增效。而节能增效在泵站只有降低上水成本,减少能耗,提高泵站的提水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明慧 《科技资讯》2013,(26):149-149
景电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为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灌区泵站水泵较多,总装机25.97万千瓦,泵站机组最长的已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泵站机组设备老化,带病运行现象十分突出.本文作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对景电灌区泵站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原因及运行管理中维护措施进行浮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景电二期灌区支渠衬砌设计主要采用渠底为弧线的梯弧形、梯形、"U"形等三种形式。初期运行达到设计标准,满足灌溉要求。但运行数年以后,梯弧形断面支渠逐渐出现渠道偏心、弧形底板粉化等问题,维修管理费用提高,使用期限缩短问题。经过多年的改进运行实践证明,梯形断面支渠适应景电二期灌区情况,能够满足灌区过水需求,能够解决渠道的偏心破坏问题,改善渠道运行状况,延长渠道使用寿命。在景电一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广泛应用,对降低工程成本及运行管理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对策确定模型,并以某灌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目的是为灌区泥沙处理对策的优选提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沈建成 《甘肃科技》2009,25(21):74-75,95
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一般可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以上,可有效提高输水能力,是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和使用环境的大中小型渠道,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景电一期渠道翻新改建工程大量采用混凝土膜复合衬砌技术,在防渗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了景电灌区渠道衬砌防渗的经验和灌区混凝土防渗渠道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景电灌区运行30年以来,部分地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盐渍化危害,灌区管理单位和受益村组大力协作,采取工程、灌溉、排水、种植等各种综合措施,使次生盐渍化发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弃耕地恢复耕种.灌区正在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景电灌区多年实地调查和观测研究论述了黄土渠道的冻胀规律及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