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军占领山西后,在沦陷区、游击区乃至解放区大肆掠夺农业、工矿业资源的同时,对民营工商业也进行了空前的摧残.侵略者不仅直接掠夺作坊、商号财产,而且建立各种殖民机构和推行贸易统制等繁多的限制商业发展的殖民政策.这些殖民举措不仅导致商品市场的日益萧条,使山西民营工商业在资金、市场两方面蒙受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的恢复乃至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温州工商业的发展历史中,抗战时期的工商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温州近代经济发展的里程碑。抗战以前,温州近代工商业虽已形成并初具规模,但就民族工业而言,力量仍是十分微弱。抗战前期,温州工商业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以至出现了畸形的繁荣。通过这段时间的繁荣与发展,温州工商业从初步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抗战后期虽然趋向衰退,但温州现代经济毕竟因此而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本文试就抗战时期温州工商业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中国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长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急、过粗、过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关系无论何时都应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14-18世纪前期,尼德兰的工商业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布鲁日为中心的佛兰德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以商业为主的安特卫普城市经济的崛起和荷兰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三个阶段。自18世纪起,由于外来竞争和本身经济结构的缺陷,尼德兰工商业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5.
16-17世纪意大利工商业衰落原因中的保守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世纪时意大利繁盛的工商业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为何到了16、17世纪却逐步走向衰落,呈昨日黄花之势?学术界有不少学者从各个层面分析论述了意大利工商业衰落的原因。但是,潜藏在所有这些原因的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保守因素。可以说,保守因素渗透到意大利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再通过这些方面综合作用,共同造成了意大利工商业的衰落局面。  相似文献   

6.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苏南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必要的资金。  相似文献   

7.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仍然没有走出当年经济危机的阴影.在虚拟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 很多欧美国家都开始重新布置制造业的发展,例如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口号,有些国家也推出了针对制造业的贸易壁垒式政策和法规.这些对于位列“制造业大国 阵营中的中国来说,面临的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中摸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是每个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建立地方科技法规体系的目标 1.纳入法制轨道,促进科技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法规文件,改善了我省的政策法规环境。一些地方性科技法规的颁布实施,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全社会的科技法制意识,也提高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科学的水平。但是,整个社会法制意识淡薄,未能很好地运用地方性科技法规来保证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私营工商业政策.这些政策从内容到形式以及它的贯彻执行都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具有鲜明的特点,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潜藏的各种隐患显露出来.为启动经济、拉动国内需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通货紧缩的局面.农村购买力作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视不够,农村经济发展遭遇困境,严重影响了以启动经济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启动经济须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提高农村购买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霞要,会计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会计事业随着我国绎济的发展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监督的不断加强;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工业化策略。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工业化建设有了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这些法规何时成为中国力量? 作为产业竞争的游戏规则,标准和法规在IT产业中建构了整个产业未来发展和规范的基础。而更重要的的是,各种中国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在更多庞大而敏感的产业中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竞争的支持,并实际加快了产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京杭运河与明代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明代京杭运河的浚通,促进了运河区域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导致一批运河城市的繁荣,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京杭运河给山东东昌府带来的经济繁荣为例,说明京杭运河的贯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鼎盛时代。一方面,商品生产和交换极其发达,工商业城镇纷纷兴起,银货币普遍使用,商品资本异常活跃,以一种特殊的手段点缀着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繁荣。另一方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商业经营者的产权始终没有得到严格保障,最终未能突破传统的社会模式。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6.
传统型小商人是中国现代小城镇商人的主体,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征,以及现代工商业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决定了传统小城镇商人的悲剧命运.通过机器工厂主和以“绅商“为代表的小城镇新型商人形象的塑造,小说在表现城乡经济普遍破败的同时,生动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宗法体制内的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代是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此时私营工商业比较活跃。“重农抑商”是秦汉政府一贯之国策,具体操作中又另当别论,因而私营工商业所处法律环境相对复杂。私营工商业财产权法律规定不明确,私人产权不稳定,易被侵夺;私营工商业经营权在法律上受到限制、排挤;私营工商业平等竞争法律规范较多、较广泛,主要服从和服务于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经济;私营工商业交易关系法律达成主要表现为契约,契约是司法裁判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即确立了有利于振兴民族实业的施政方针。之后不久代之而起的北京政府在经济上仍然延续了这一政策趋向,制订了若干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为该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创造了一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因工商业而兴起的四大名镇,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其迭宕起伏的发展历史,悠久厚重的历史沉淀,使其人文旅游资源既丰富多彩,又独树一帜。将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既可借助"四大名镇"的历史地位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又可充分利用"四大名镇"的历史内涵塑造新的旅游品牌,突破区域性旅游资源的局限,而脱胎换骨成全国性的旅游品牌;还可借助"四大名镇"在中国经济史上的独特地位,刻意张扬其在我国工商业发展过程中的"样本"地位,使"四大名镇"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帝国时期,法国的银行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产生了一系列新型银行。这些新型银行从社会上广泛地收集大量的资本,然后贷款给工商业资产阶级,从而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银行资本的发展远远超过工业资本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虽然使法国的银行家获得了巨额利息,但也阻碍了法国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