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2):204-207
钼(铜)精矿焙烧烟道灰是钼(铜)精矿在氧化沸腾炉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的高温烟尘,是提取铂族元素的重要资源.以烟道灰为原料,采用氧化干馏法分离提取锇.先用常温湿法浸取烟道灰中的锌、铜、镍和铅等有色金属,烘干烟道灰浸渣,将烟道灰干渣与氧化剂混合均匀后进行氧化干馏,从而回收锇.结果表明:将烟道灰干浸渣和其质量8%的复合氧化剂,在140℃下氧化干馏30 min,用20%NaOH和0.5%C_2H_5OH的混合溶液进行三级吸收OsO_4,锇的回收率不低于85%.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青海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在选矿过程中铜铅锌难分离的问题,试验采用优先浮选流程以及再磨工艺,使用无毒抑制剂使铜与铅锌得到有效分离,获得合格铜精矿。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为20.12%、回收率为87.37%,铅锌混合精矿铅+锌品位为48.49%,铅回收率为76.90%,锌回收率为82.76%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贫杂氧化铅锌矿碱浸-沉淀法制备锌精矿和铅精矿的新工艺,确定了硫化钠铅锌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小型综合实验验证该工艺的工业化可行性.沉淀铅的最佳参数为:硫化钠沉淀剂的加入量为铅质量的1.8倍、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0 min.沉锌的工艺条件为:硫化钠沉淀剂的加入量为需沉淀锌质量的2.4倍、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 h.实验表明:铅和锌的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得到的锌精矿锌含量52%,铅精矿铅含量78%,均达到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沸腾焙烧综合回收工艺对呷村复杂银铜精矿难浸出问题进行实验,以沸腾焙烧脱硫、脱砷→硫酸浸出铜、锌→氯盐浸出锑、银→NaClO3氧化浸金→碳铵转化铅的工艺进行处理,实现铜、锌、银、锑、铅、金、砷和硫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在硫酸化沸腾焙烧过程中控制1·1倍空气过剩系数、0·25~0·35m·s-1的工况炉膛线速度以及600~630℃的焙烧温度,可以避免高铅复杂银铜精矿的烧结,脱硫率为49·68%,烟气中SO体积分数为5·5%可满足制酸要求.  相似文献   

5.
银家沟硫铁矿铜硫分离浮选试验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旺 《科技资讯》2011,(10):90-91
为综合利用硫铁矿中伴生铜、锌、金、银等有价金属资源,根据银家沟硫铁矿的原矿矿物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单位提出了铜硫分离-铜锌金银混合精矿酸化焙烧-多金属分步浸出的新思路,对选厂进行了技术工艺改造,改造后铜、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85%、6.12%.13.72%.分别得到了优质硫精矿和含一定金银的铜粗精矿产品,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指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难以分选的铜、铝、锌复合矿,可经混合浮选,得到多金属混合精矿后,再用冶炼方法分离提取各种金属,以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论述了选择性硫酸化焙烧及选择性浸出的物理化学,为选、冶结合处理多金属复合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铅铜型难处理金矿矿浆电解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金精矿在矿浆电解时,铅的浸出可通过化学溶解、化学氧化、阳极氧化三种途径;铅浸出的主要途径是靠化学溶解,矿粒与阳极接触而被氧化对浸出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8.
金精矿氰化尾渣铅和铜的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优先浮选铅、再活化浮选铜的工艺流程对某金精矿氰化尾渣铅、铜回收进行研究. 闭路实验表明:石灰作抑制剂,乙硫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丁基黄药(丁基黄原酸钠)作捕收剂,通过"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90.48%、品位为45.24%的合格铅精矿;以NP(铜、锌无机盐组合药剂)作铜活化剂,有机抑制剂FM抑制黄铁矿,Z-200(O-异丙基-N-乙基硫逐氨基甲酸酯)和丁铵黑药(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82.17%、品位为19.28%的合格铜精矿;金、银同时富集于铅精矿和铜精矿.  相似文献   

9.
某硫化铅锌矿矿石浮选工艺流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青山铅锌矿床硫化铅锌矿石锌精矿的浮选工艺流程,指出改变流程内部结构是提高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有效途径并予实现。与原流程相比,锌的回收率由原来的68.71%提高到91.59%,锌精矿品位由50.72%提高到61.03%,铅回收率由73.29%提高到83.80%,药剂用量总体减少了2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界与我国铅锌产量和消费量的详细调查,采用混沌理论重构相空间预测方法,对世界与我国铅锌生产和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世界与我国铅锌产量和消费量的演化均存在混沌现象,且锌金属产量和消费量演化的分形维数比铅金属高,说明锌市场变化比铅市场复杂.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以后世界铅锌产量小于消费量,市场将出现短缺,且锌金属短缺程度比铅金属严重;我国铅金属将出现过剩,而且越来越严重,锌金属产消基本平衡.此外,探讨了我国铅锌原料供需矛盾.研究结论为:我国铅精矿将出现严重的短缺,锌精矿短缺程度比铅工业略好,但资源短缺将会长期存在.针对我国铅金属生产严重过剩,同时铅精矿严重不足的局面,提出了重点对我国铅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极谱配合吸附波是一类新型的极谱波。本文提出了铜、铅、锌—邻苯二酚紫—硝酸钾—硼酸的极谱配合吸附波,可用于测定各类样品中微量铜、铅、锌;并用各种极谱技术对其电极过程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沸腾床研究了金川硫化镍精矿和天然纯镍黄铁矿焙烧动力学。利用H_2O_2溶液吸收SO_2、测其电导率、自动记录焙烧曲线。求得两种矿物的表面活化能分别为174.4和109.6kJ/mol。焙砂经电镜检验表明:进行部分氧化焙烧时,两种矿的镍黄铁矿粒内都发生铁向外、镍向内的金属离子逆向迁移。铁的硫化物优先氧化,形成铁的氧化物壳层,而镍则富集在矿粒内部,与硫共存,不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某公司第二矿区的硫化镍精矿用循环法进行了半氯化焙烧的研究。根据精矿组成及该公司对焙烧的要求进行了计算和焙烧条件的选择。按选择的条件进行了实验。就所得出的焙砂作了化学物相分析、X 射线粉末照相和电镜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焙烧条件较合理,能使焙烧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青海某低品位铅锌矿含铅2.13%,含锌0.36%.针对原矿铅锌品位较低,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等特征,确定采用铅锌混合浮选流程,获得铅精矿铅品位55.21%,含锌5.78%,铅回收率96.39%,并且原矿伴生的有用组分银也得到了有效地综合回收,混合精矿中银含量126g/t,回收率为43.59%.由于原矿中锌品位较低,无法得到合格锌精矿,因此进行锌入选品位试验探索,确定了当入选铅品位2%、锌品位0.6%以上时,可同时获得合格的铅精矿和锌精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锡中矿还原氯化挥发焙烧过程中,氯化温度、时间、气氛、还原剂和氯化剂用量,球团碱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炉料中锡、铅、铜、锌和砷等挥发率的影响,并给出了焙烧的最佳条件。通过体系中有关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对金属氯化挥发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废旧印刷线路板(WPCBs)是电子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核心问题,湿法浸提回收方法是WPCBs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WPCBs在盐酸、硫酸和硝酸浸提体系中有价金属铜和重金属铅、锌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WPCBs中有价金属铜和重金属铅、锌在硝酸、盐酸和硫酸浸提过程中,铜与锌、铜与铅、锌与铅均呈浸出统计学正相关,其中硝酸最高,硫酸最低;浸出相关性系数分别为硝酸:0.929,0.908,0.855;盐酸:0.927,0.629,0.713;硫酸:0.857,0.337,0.305。3种酸对铜、锌和铅的浸出作用依次为硝酸盐酸硫酸,铜、锌的相关性高于铜、铅与锌、铅,即WPCBs浸提过程中锌对铜的影响最大。该研究可为湿法浸提WPCBs过程中酸的选取、有价金属与重金属选择性浸出以及污染物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酸性含乙腈水溶液中的硫酸铜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用来直接浸出含自然铜、辉铜矿、氧化铜矿的复合精矿及黄铜废料等含铜物料,得到亚铜-乙腈配位体浸出溶液。作者对上述物料的直接浸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在密闭条件下,一段直接浸出含自然铜、辉铜矿、氧化铜矿的复合精矿时,铜的浸出率接近80%;二段浸出时,铜的浸出率约95%;黄铜废料浸出时,铜浸出率几乎100%(两段浸出),锌主要在第一段浸出,铜主要在第二段浸出。浸出液经过蒸馏歧化即能得到纯铜粉产品。此法具有快速、简单、低温、低能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厂脆硫锑铅矿精矿是一种难处理的复杂硫化矿。本文叙述了处理这种精矿的一种新方法——氧化干馏法。先用该法处理精矿,产出挥发性金属氯化物,浸出残渣和浸出液;再用一般方法处理中间产物,以提取锑和铅回收银、铟、硫等有价伴生元素,并再生氯化铁。本文还用渐次气化-图解切线法研究了氧化干馏体系及浓三氯化锑溶液分馏脱砷体系的气-液相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原料粒度、预热条件和焙烧条件对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预热、焙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难氧化,其预热所需时间长且焙烧温度高;预热时间比普通磁铁精矿球团长10 min、焙烧温度高30℃。在920℃下需预热20 min并在1 250℃下焙烧,预热球和焙烧球强度分别达到400 N/个和2 500 N/个以上。钒钛磁铁精矿中的磁铁矿与钛、镁固熔,导致其氧化速率慢、预热球氧化程度低,不利于球团固结过程的Fe_2O_3结晶长大,使得焙烧球中Fe_2O_3主要以粒状为主、固结强度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铅锌赤褐铁矿中主要以铅、锌、铁等金属硫化物形式存在的杂质硫,在还原焙烧过程中不能被有效脱除而影响铁精矿质量的问题,采用氧化焙烧方式研究含铅锌赤褐铁矿中硫的脱除效果和脱硫机理。通过脱硫率、焙烧前后产物的矿相分析、显微观察鉴定以及拉曼光谱测试等表征方法,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含铅锌赤褐铁矿脱硫效果的影响,探讨含铅锌赤褐铁矿的脱硫机理及金属硫化物的转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含铅锌赤褐铁矿中硫、铅、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34%、1.50%和1.25%,在焙烧温度为600~1 050℃和焙烧时间为5~120 min的条件下,氧化焙烧对脱硫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着氧化焙烧温度的提高和焙烧时间的延长,脱硫效果提高。在焙烧温度为1 050℃、焙烧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硫质量分数降至0.25%,总脱硫率可达92.51%,对低价硫的脱硫率达98.64%。随着氧化焙烧温度的提高,焙烧产物中逐渐呈现多孔微小固熔体形貌和表面高温釉质层。脱硫过程主要为FeS2、PbS、ZnS等金属硫化物在高温下发生不同的氧化反应,且铅锌等金属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含硫杂质被氧化为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